• 2014年第34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前沿理论与学科综述
    • 灾后生态恢复评价研究进展

      2014, 34(3):527-536. DOI: 10.5846/stxb201209131291

      摘要 (3240) HTML (703) PDF 1.77 M (2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灾后生态恢复评价是恢复生态学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研究手段和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灾害生态恢复评价以森林火灾、地震及地质灾害、旱灾、采矿及地面沉降、火山喷发、飓风6大灾害为主要研究领域,以不同时间序列生态系统演替、不同条件下受灾生态系统恢复效果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以及受灾生态系统生态恢复趋势预测为研究内容,针对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进行评估和鉴定。当前,灾害生态恢复评价采用的指标包括遥感和地面两大类,方法分为单因子对比法、综合指数法、模拟预测法、反推法。针对灾后生态恢复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参照系过于单一性以及对灾区后续恢复指导性不强等问题,未来应在技术框架流程、指标体系分类归纳、生态恢复标准阈值制定、以及生态恢复评价应用等方面加强研究,以体现灾后生态恢复评价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以及对生态系统管理的作用。

    • 基于生态能量视角的我国小水电可持续性分析

      2014, 34(3):537-545. DOI: 10.5846/stxb201211291706

      摘要 (2843) HTML (552) PDF 1.91 M (1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的小水电开发经历了以解决农村地区用电短缺到当前以促进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建设为目的的转变。运用生态能量分析的方法之一——能值分析方法,选取贵州省安龙县红岩二级水电站为案例,对其建设与运行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与国内外大水电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平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水电站2010年电力产出的能值转换率为1.03×105sej/J,其可再生性比例为52.01%,在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均好于大水电。但其能值交换率为0.58,表明2010年水电上网价格偏低。小水电的不稳定运行也使其系统能值指标呈现波动变化,当实际发电量为设计发电量的50%时,水电的能值转换率接近于湄公河上大坝生产水电的能值转换率,可持续性指标的值从6.12急剧降到3.01。系统评估水电资源,作好流域小水电总体开发规划,保证小水电系统稳定运行是提高其可持续性的关键之一。

    • >个体与基础生态
    • 北部湾北部海域夏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2014, 34(3):546-554. DOI: 10.5846/stxb201207201034

      摘要 (2652) HTML (775) PDF 3.84 M (1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1年8月份于北部湾北部海域5个观测站位获得的分层水样,分析了表层叶绿素a含量和表层微型浮游动物丰度以及类群组成;同时于现场采用稀释培养法研究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率(μ)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调查海区的微型浮游动物丰度400-1167 个/L,类群组成以无壳纤毛虫为主;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1.50-1.13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为0.33-1.08 d-1;推算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以及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为28.1%-66.0%和-7.4%-438.4%。相对于中国其他海区,8月份北部湾北部海域微型浮游动物摄食速率处于中等水平。调查期间,广西沿海高生产力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率大于微型浮游动物动物的摄食率,浮游植物生物量处于积累期;涠洲岛以南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较低,微型浮游动物摄食作用是控制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 鲶鱼和胡子鲶的两性异形与雌性个体生育力

      2014, 34(3):555-563. DOI: 10.5846/stxb201306021274

      摘要 (3903) HTML (984) PDF 1.78 M (2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检测了鲶鱼(Silurus asotus)和胡子鲶(Clarias fuscus)繁殖期18个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以及雌性个体生育力。结果表明,鲶鱼和胡子鲶雌雄性别比例均符合1:1。One-way ANOVA显示,鲶鱼雌雄个体体长差异不显著,胡子鲶雌性个体体长显著小于雄性个体(P < 0.05)。以体长为协变量的One-way ANCOVA显示,特定体长的鲶鱼雌性个体的眼间距和体高显著大于雄性个体(P < 0.05),两性间其它局部特征不存在显著的两性差异;特定体长的胡子鲶雌性个体的体高、腹鳍基前距和腹鳍臀鳍间距显著大于雄性个体,雌性个体的臀鳍基长、尾柄高和尾鳍长显著小于雄性个体(P < 0.05),两性间其它局部特征不存在显著的两性差异。Two-way ANOVA显示,胡子鲶体长显著大于鲶鱼(P < 0.05),性别及物种与性别两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体长影响不显著。以体长为协变量的Two-way ANCOVA显示,胡子鲶的头长、头宽、吻长、眼间距、尾柄高、尾鳍长、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腹鳍基前距、腹鳍臀鳍间距、体重和去内脏体重显著大于鲶鱼,头高、体高、臀鳍基长显著小于鲶鱼(P < 0.05),物种间的其他形态特征变量差异不显著;雌性个体的体高、背鳍基前距、腹鳍基前距、腹鳍臀鳍间距显著大于雄性个体,臀鳍基长、尾柄高、尾鳍长、背鳍基长显著小于雄性个体(P < 0.05),两性间的其他形态特征变量差异不显著;物种与性别两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体高、臀鳍基长、尾柄高、尾鳍长、背鳍基长和腹鳍臀鳍间距影响显著,对其余的形态特征变量影响不显著。15个形态特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 ≥ 1)发现,前2个主成分共解释68.4%的变异。头宽、眼间距、尾柄高、尾鳍长、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腹鳍基前距和腹鳍臀鳍间距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臀鳍基长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解释51.2%变异);眼后头长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解释17.2%变异)。胡子鲶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分值均显著大于鲶鱼,雌雄两性的差异以及两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分值的影响均不显著。实验检测的鲶鱼、胡子鲶的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One-way ANCOVA及矫正平均值Tukey's检验显示,特定体长的胡子鲶的产卵数量显著大于鲶鱼。性选择是胡子鲶大个体雄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影响与运动相关的尾部特征。生育力选择更多的影响与雌性胡子鲶较大腹腔容积相关的形态特征变异。环境因子、食物可得性和营养状况同时影响了个体大小两性异形的形成。

    • 环境温度对白头鹎代谢产热和蒸发失水的影响

      2014, 34(3):564-571. DOI: 10.5846/stxb201209061259

      摘要 (3179) HTML (612) PDF 1.88 M (26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础代谢率(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动物在清醒时维持身体各项基本功能所需的最小能量值。“能量需求”假设认为,鸟类短期BMR的调整可以通过改变内部器官的大小来适应能量需求。以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0℃和30℃的不同环境中适应4周后,测定了其BMR、蒸发失水(EWL)和内部器官(心、肝、肾、胃、小肠和整体消化道)的重量,同时分析了白头鹎内部器官的变化及与BMR的关系。驯化4周后,白头鹎暖温组(30℃)的体重有明显降低的趋势;经协方差校正体重后,低温组(10℃)单位体重BMR与整体BMR明显高于暖温组,同时两组间EWL表现出显著差异。协方差分析表明,低温组白头鹎的肝脏、肾脏、小肠及总消化道重量显著高于暖温组。低温引起白头鹎能量需求增加,内部器官发生相应改变,要求摄入更多的氧气以维持代谢平衡,导致散失更多的蒸发水。

    • 灌溉对沙拐枣幼苗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2014, 34(3):572-580. DOI: 10.5846/stxb201303260515

      摘要 (2685) HTML (506) PDF 1.80 M (2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5个灌溉梯度下(4.6、6.1、7.7、9.2、13.0 kg ·株-1·次-1)沙拐枣幼苗氮素累积分配、利用和回收特征及其生长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灌溉量增加,沙拐枣幼苗整株氮素累积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增加,但在最高灌溉量下沙拐枣幼苗出现严重病害。生长旺季干物质和氮素主要分配在同化枝中,平均分别占总株的39.5%和66.1%,随灌溉量增加分配比例显著增加;季末茎和老枝是干物质和氮素的主要累积器官,平均分别占总株的54.7%和47.8%,分配比例也随灌溉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干旱条件下沙拐枣幼苗具有较高的根冠比,增加灌溉量后显著下降。生长旺季沙拐枣幼苗具有较高氮素回收效率,平均为64.4%,灌溉后明显增加;季末平均为58.1%,灌溉后有下降趋势。在两个生长季平均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120.5 和235.8 g/g,增加灌溉量虽可提高植物氮素利用效率,但在最高灌溉量下氮素利用效率出现降低。由此可见,沙拐枣幼苗物质分配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可塑性,灌溉量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沙拐枣幼苗生长及氮素回收和利用效率的提高,因此中等灌溉量(7.7-9.2 kg ·株-1·次-1)更有利于其生长及自身特性发挥。

    • PAHs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对酶活性的影响

      2014, 34(3):581-588. DOI: 10.5846/stxb201301040020

      摘要 (2654) HTML (585) PDF 1.78 M (18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PAHs作为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产生深刻的影响。选用了中国亚热带城市普遍采用的4个树种(樟树、栾树、广玉兰、马褂木),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PAHs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对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活性定量抑制率为-94.98%-16.29%,过氧化氢酶为-76.71%-13.19%,磷酸酶为-49.62%-56.38%。土壤酶活性对PAHs污染的响应受到不同树种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污染水平间差异显著,3种酶活性在不同时间下差异性显著,3种酶活性在不同树种×污染水平、不同时间×污染水平二因素作用下差异都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PAHs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大于树种的影响,多酚氧化酶和磷酸酶对土壤反映敏感。

    • 基于修正RISKE模型的重庆岩溶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2014, 34(3):589-596. DOI: 10.5846/stxb201210301504

      摘要 (2858) HTML (629) PDF 6.68 M (2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保护、管理和利用岩溶地下水的基础与有效方法。我国西南岩溶区绝大多数地区由于缺少应有的地下水保护带,地下水比较容易受污染。运用修正的RISKE模型,对重庆岩溶地区地下水进行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岩溶在4个地区所占面积从高到低依次为渝东北(43.14%)、渝东南(42.82%)、渝东(9.82%)、渝西地区(4.22%)。重庆岩溶地区地下水脆弱性中度以上,面积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渝东南(33.29%)、渝东北(29.21%)、渝东(6.68%)、渝西地区(2.37%)。地下水水质检测由差到好依次为渝东南、渝东北、渝西和渝东地区。地下水脆弱性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不仅显示了岩性、土壤、落水洞、岩溶裂隙等自然特征对其脆弱性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在自然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控制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污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 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农田与排水沟水盐监测

      2014, 34(3):597-604. DOI: 10.5846/stxb201307261948

      摘要 (2814) HTML (613) PDF 2.33 M (1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查明盐碱地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农田与排水沟之间的水盐交换,基于两年现场观测试验数据,分析了农田与排水沟的水位响应以及电导率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研究区排水沟蓄水条件下,相邻排水沟水位与农田地下水位变化基本一致,作物生长期较为强烈的蒸发蒸腾作用进一步降低了田间地下水位;排水沟水位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周围农田的地下水位和水质状况,在无外界来水干扰的情况下,农田地下水和排水沟水样的电导率变化趋势一致,当排水沟受到外来淡水补给时,沟内浓缩的盐分得到稀释,电导率明显低于农田地下水。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区盐碱地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 高寒退化草地不同海拔梯度狼毒种群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

      2014, 34(3):605-612. DOI: 10.5846/stxb201209191317

      摘要 (3132) HTML (554) PDF 2.12 M (2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石羊河上游高寒退化草地,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按狼毒个体分枝数设置Ⅰ级株丛(1-10枝)、Ⅱ级株丛(11-20枝)、Ⅲ级株丛(21-30枝)、Ⅳ级株丛(30以上)4个株级,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各株级狼毒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并统计了狼毒种群的大小组成。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Ⅰ、Ⅱ级狼毒株丛个体数减少,Ⅲ、Ⅳ级狼毒株丛个体数增多;Ⅲ、Ⅳ级狼毒株丛在各海拔梯度上主要以随机分布为主,Ⅰ、Ⅱ级狼毒株丛在低海拔地区小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随海拔升高聚集强度增强,聚集尺度减小,在较大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Ⅰ级狼毒株丛与Ⅲ、Ⅳ级狼毒株丛、Ⅱ级狼毒株丛与Ⅳ级狼毒株丛小尺度上表现为正关联关系,随海拔升高正关联关系发生的尺度减小。狼毒种群对环境变化具有明显的响应机制,可通过相互之间的庇护作用、减少繁殖、减弱种内竞争以及提高聚集强度实现生存繁殖。

    • 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的生物胁迫

      2014, 34(3):613-620. DOI: 10.5846/stxb201207291075

      摘要 (2878) HTML (485) PDF 1.99 M (2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广食性捕食者广泛捕食植食性昆虫,常被用于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也因此影响植食性昆虫对杂草的生物效果。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phila)(鞘翅目:叶甲科Chrysomelidae)作为入侵恶性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苋科: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的专性天敌,从美国的弗罗里达州引入中国,在释放地防治空心莲子草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虽然空心莲子草叶甲在引入地均已建立田间种群并有一定程度的自然扩散,但丰富的食物资源,并未使空心莲子草叶甲的自然种群数量变得繁荣,因此其未能有效抑制空心莲子草的扩散蔓延。在野外调查时发现空心莲子草生境中存在大量广食性捕食者。这些广食性捕食者是抑制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数量扩张的生物胁迫因子吗?为此,选择捕食性昆虫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鞘翅目:瓢虫科Coccinellidae)、蜘蛛类捕食者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蜘蛛目:狼蛛科Lycosidae)与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蜘蛛目:猫蛛科Oxyopidae)为捕食者,分别以空心莲子草叶甲各虫态为猎物,构建简单的捕食者-猎物系统,在室内检测了上述3种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各虫态在不同密度下的日捕食量,以期了解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的捕食作用,客观评估空心莲子草叶甲的生物防治效能。研究结果表明:捕食者龟纹瓢虫、斜纹猫蛛与拟水狼蛛均捕食空心莲子草叶甲的卵粒及1龄、2龄幼虫,斜纹猫蛛与拟水狼蛛捕食3龄幼虫,捕食者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寻找效应降低。三者均不捕食成虫。除拟水狼蛛对3龄幼虫的捕食用Holling II模型拟合不呈显著相关关系外,其余捕食反应均拟合Holling II模型并显著相关。通过拟合方程得出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卵粒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斜纹猫蛛10.9粒,拟水狼蛛为6.2粒,龟纹瓢虫为5.6粒;对1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斜纹猫蛛为17.1头;拟水狼蛛为35.8头,龟纹瓢虫为10.4头;对2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斜纹猫蛛为6.6头,拟水狼蛛为11.2头,龟纹瓢虫为2.9头;对3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斜纹猫蛛捕食12.3头,拟水狼蛛为1.1头。研究结果证实了捕食者可通过捕食作用降低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密度,削弱空心莲子草叶甲对空心莲子草的控害效能,是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存活的生物胁迫因子。建议在提高空心莲子草叶甲田间种群数量,达到对空心莲子有效的持续控制效果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 夏、冬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2014, 34(3):621-632. DOI: 10.5846/stxb201203250402

      摘要 (2793) HTML (684) PDF 7.78 M (6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2009年7月19日-8月16日和2010年1月6-30日南海北部(18°-23.5°N、109°-120°E)两个航次的浮游植物样品应用Utermöhl方法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如下:夏季样品鉴定浮游植物4门72属150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为(0.16-6001.78)× 103个/L,平均细胞丰度为26.49 × 103个/L,硅藻的平均细胞丰度为25.81 × 103个/L,主要优势种属有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及裸甲藻(Gymnodinium spp.)等;冬季样品鉴定浮游植物4门58属168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为(0.08-37.52)× 103个/L,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2.69×103个/L,硅藻的平均细胞丰度为2.49×103个/L,主要优势物种为菱形海线藻、 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及短刺角毛藻(Chaetoceros messanensis)等;夏季调查区5m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由近岸到外海迅速减少,高值区主要在广东东部近岸及海南东部近岸;冬季则在珠江口近岸和海盆区出现较高值。两次调查中,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浅水站位(< 200m)远高于深水站位(> 200m);较冬季相比,夏季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偏高,但物种丰富度却略偏低。夏、冬季浮游植物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12和2.36,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9和0.81。两个航次调查中,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均与盐度表现出显著性负相关性;在冬季还与磷酸盐浓度表现出显著性负相关性。

    • 磨盘山天然次生林凋落物数量及动态

      2014, 34(3):633-641. DOI: 10.5846/stxb201211021523

      摘要 (2803) HTML (486) PDF 2.05 M (1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磨盘山5.76hm2天然次生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均匀布设144个凋落物收集器,于2006年每月末(4-11月)连续收集其凋落物,用以分析群落尺度上的凋落物产量、组成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年凋落量为3039.6 kg/hm2,以凋落叶(2499.2 kg/hm2)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年凋落量的82.22%,而凋落枝仅占年凋落量的9.92%,花果皮等所占比例更小,占总量的5%以下。1a内,凋落物收集器内共收集到42种树木的凋落叶,占样地内树种总数(46种)的91.30%,其中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3个树种的凋落叶占落叶总量的82.97%,为叶凋落量的主要来源。不同收集器之间凋落量存在较大差异,99个收集器的年凋落量在200-400 g,2个收集器超过600 g;单个收集器全年最多可收集到19种树种的凋落叶,收集到凋落叶种数12种的收集器最多(29个)。凋落量月动态呈单峰型,69.78%的凋落量产生于9-10月份,叶凋落量月动态与凋落总量变化相同。落叶以秋季为主,但树种间叶凋落节律存在差异,其中核桃楸叶的凋落高峰集中在8-9月,花曲柳和春榆(Ulmus japonica)集中在9-10月,色木槭(Acer mono)为10月,蒙古栎叶为10-11月。

    • 持续干旱对樱桃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结构多样性影响

      2014, 34(3):642-649. DOI: 10.5846/stxb201211061552

      摘要 (2992) HTML (614) PDF 2.54 M (2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年生吉塞拉实生容器苗为试材,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技术,研究了干旱胁迫(连续干旱0、7、14、21、28 d和35 d)对樱桃根际促生细菌YT3的标记菌YT3-gfp数量的影响,同时结合平板计数法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研究了干旱对樱桃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及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影响。结果表明:樱桃根际土壤中的YT3-gfp数量是非根际土壤中的8.75-28.77倍,随着持续干旱强度的增加,YT3-gfp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小。干旱对根际土壤中YT3-gfp数量的影响大于对非根际土壤的影响,分别在持续干旱至第21天和28天时,YT3-gfp的数量达到最大值。随着持续干旱强度的增加,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小,而真菌的数量一直减少。此外,持续干旱至第21天或28天时,樱桃根际土壤具有最高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最低的优势度指数。基于T-RFLP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持续干旱14-35 d时,其细菌群落结构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群,群落结构趋于多样性;而持续干旱7 d和42 d构成另外两个相对独立的群,群落结构趋于简单。以上分析可知,干旱对土壤微生物影响显著,一定强度的干旱可提高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提高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适当干旱对维持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是有益的。

    • 随机森林算法基本思想及其在生态学中的应用——以云南松分布模拟为例

      2014, 34(3):650-659. DOI: 10.5846/stxb201306031292

      摘要 (6219) HTML (1867) PDF 2.92 M (4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常来讲,生态学者对于解释生态关系、描述格局和过程、进行空间或时间预测比较感兴趣。这些工作可以通过模拟输出值(响应)与一些特征值(即解释变量)的关系来实现。然而,生态数据模拟遇到了挑战,这是因为响应变量和预测变量可能是连续变量或离散变量。需要解释的生态关系通常是非线性的,并且解释变量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响应变量和解释变量存在缺失值并不是不常有的现象,奇异值也经常出现在生态数据中。此外,生态学者通常希望生态模型即要易于建立又易要于解释。通常是利用多种统计方法来分析处理各种各样情景中出现的独特的生态问题,这些模型包括(多元)逻辑回归、线性模型、生存模型、方差分析等等。随机森林是一个可以处理所有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随机森林可以用来做分类、聚类、回归和生存分析、评估变量的重要性、检测数据中的奇异值、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等。鉴于随机森林本身在算法上的优势,将就随机森林在生态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对建模过程进行概述,并以云南松分布模拟研究为例,对其主要功能特点进行案例展示。通过对随机森林的一般术语、概念和建模思想进行介绍,有利于读者掌握本方法的应用本质,可以预见随机森林在生态学研究中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 基于水文平衡的湿地退化驱动因子定量研究

      2014, 34(3):660-666. DOI: 10.5846/stxb201305291219

      摘要 (2922) HTML (592) PDF 3.53 M (2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但是,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速度远大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开展湿地退化的定量评估分析研究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北京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分别提取得到1991年和2007年的湿地面积,基于湿地水量平衡理论和湿地水文方程方法,定量评估分析了导致湿地退化的原因和不同驱动因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与1991年相比,2007年北京湿地减少约6275.31 hm2,约占1991年北京湿地总面积的24.46%。显著退化区域主要发生在野鸭湖湿地和密云水库湿地,分别减少了约1377.69 hm2和4654.50 hm2。(2)引起湿地退化的自然驱动因子中,以降水减少、入境地表水减少和蒸发量增加为主,驱动湿地退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9.22%、14.05%和11.85%。引起湿地退化的人为驱动因子中,以城市扩展为主,驱动湿地退化的贡献率为3.42%,而技术进步所采取的节水措施等有利于湿地保护,贡献率为25.55%。

    • 华北低丘山地人工林蒸散的控制因子

      2014, 34(3):667-673. DOI: 10.5846/stxb201306091509

      摘要 (2812) HTML (503) PDF 2.17 M (19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工林蒸散的影响机制研究对指导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华北低丘山区30年生栓皮栎-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进行了连续2a的观测,以探讨蒸散的控制因子。结果表明:退耦系数(Ω)与冠层导度的季节动态有很好的一致性。2007、2008年的快速生长季Ω变化范围分别为0.12-0.62、0.08-0.54,平均值分别为0.37、0.23,快速生长季蒸散主要受气孔控制。2008年比2007年偏旱,该年快速生长季的退耦系数、冠层导度和蒸散低于2007年,发生干旱时蒸散主要受气孔限制。气孔对蒸散的限制作用在大气湿度较低时较高,并且这种限制作用在发生干旱时会进一步加剧。快速生长季内辐射是影响蒸散的主要环境因子,辐射资源丰富的年份气孔对蒸散的控制程度更高。

    • 新疆天山高寒草原不同放牧管理下的CO2,CH4和N2O通量特征

      2014, 34(3):674-681. DOI: 10.5846/stxb201209221338

      摘要 (2771) HTML (464) PDF 1.78 M (19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中国科学院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站为依托,于2010年5月-2011年10月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短期禁牧(2005年围封)、长期禁牧(1984年围封)和自由放牧(冬季放牧)3种草地的CO2、CH4、N2O气体通量进行了野外连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天山高寒草原对CO2,CH4和N2O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排放特点。在植物的生长季(5-10月),新疆天山高寒短期禁牧、长期禁牧和自由放牧草原的CO2通量平均值分别为:(89.8±49.3)、(52.8±28.7)、(57.0±30.7)mg · m-2 · h-1,CH4通量平均值分别为:(-66.3±21.3)、(-104.5±32.8)、(-103.0±39.0)μg · m-2 · h-1,N2O通量平均值分别为:(21.2±11.8)、(13.6±6.9)、(13.2±6.2)μg · m-2 · h-1;短期禁牧草原与长期禁牧和自由放牧草原CH4平均通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但CO2和N2O差异不显著(P > 0.05)。在植物的非生长季(11月-翌年4月),新疆天山高寒短期禁牧、长期禁牧以及自由放牧草原的3种温室气体的通量较低且差异均不显著。

    • >景观、区域和全球生态
    • 宁夏生态足迹影响因子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2014, 34(3):682-689. DOI: 10.5846/stxb201211181613

      摘要 (3410) HTML (638) PDF 1.72 M (2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一种度量区域生态可持续程度的有效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能有效解决多元回归分析中变量的多重相关性问题,具有容易操作,相关分析精度高等特点。以宁夏为研究区域,在计算了宁夏2001-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宁夏生态足迹的各因子的重要程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特异点分析和预测分析,证明所得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研究结果为:2001-2010年,宁夏人均生态足迹由1.818103793 hm2上升至 2.894958909 hm2,生态赤字由1.28352051 hm2上升至2.42316627 hm2,生态承载力由0.53458328 hm2下降至0.47179264 hm2;全区GDP、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一产业产值是影响宁夏生态足迹的显著因子。

    • 引黄灌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剖面特征及固碳速率

      2014, 34(3):690-700. DOI: 10.5846/stxb201211051537

      摘要 (2619) HTML (497) PDF 2.80 M (1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揭示灌溉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剖面(0-100 cm)分布产生的影响,通过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实地调查与采样,以无灌溉耕作的自然土壤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灌溉耕作时间序列下灌区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剖面分布特征,并估算其平均固碳速率。结果表明:灌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的剖面分布特征,灌溉耕作对增加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作用最明显;灌区土壤剖面碳密度与灌溉耕作时间和土壤类型均显著相关(P < 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3和 0.74,且因灌溉耕作时间和土壤类型的不同,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性显著(P < 0.05);灌溉耕作影响的土层深度及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增加量因灌溉耕作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异;引黄灌区5类土壤的平均固碳速率为0.53 MgC · hm-2 · a-1。引黄灌溉耕作在增加农田土壤固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自养微生物同化CO2的分子生态研究及同化碳在土壤中的转化

      2014, 34(3):701-709. DOI: 10.5846/stxb201211051538

      摘要 (3168) HTML (1067) PDF 1.75 M (2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气中CO2浓度持续升高和全球气候变暖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自养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分布,能直接参与CO2的同化,因此研究自养微生物同化CO2的分子生态学机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以往对自养微生物的研究多针对基因组DNA,从DNA水平揭示了不同生态系统中碳同化自养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多样性,但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功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转录组学研究技术和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SIP)的发展,自养微生物同化CO2的生态机理研究不断深入,这些研究明确揭示了碳同化自养微生物是河流、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中CO2固定作用的驱动者,并新发现了一些具有CO2同化功能的微生物群落。基于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从DNA和RNA水平上对自养微生物同化CO2的分子机理以及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SIP)在碳同化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和总结,初步展望了RNA-SIP技术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同化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前景。同时,探讨了陆地生态系统同化碳的转化和稳定性机理,以期为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 >资源与产业生态
    • 基于能值分析法的矿区循环经济系统生态效率分析

      2014, 34(3):710-717. DOI: 10.5846/stxb201306101566

      摘要 (3160) HTML (463) PDF 1.69 M (2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系统的角度界定了循环经济和矿区循环经济的内涵,提出了煤炭矿区循环经济系统的基本框架,并以能值分析法为基础构建了矿区循环经济系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运用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对山东某矿区进行了研究,得出该矿区循环经济系统2007-2011年5年间的能值效率变化趋势图和生态效率指数趋势图,研究结果与该矿区的实际发展趋势基本一致。表明运用能值分析法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并且对煤炭矿区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生态效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基于AD-AS模型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评估——以舟山海岸带为例

      2014, 34(3):718-726. DOI: 10.5846/stxb201211091573

      摘要 (3150) HTML (612) PDF 3.39 M (2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舟山海岸带为研究区域,结合采样数据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以社会因子、经济因子和自然因子为3个维度因子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参照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改进成综合总供给-综合总需求模型(SAD-SAS模型),根据生态系统中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来计算舟山海岸带综合承载力量值,并尝试将海岸带综合承载力值的分类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分为5类,最后评价其所处的承载力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舟山海岸带综合承载力在2005-2008年时处于微幅上升的阶段,年均增速为6.5%,在2008-2009年开始出现稍微的下降,下降幅度为3%;SAD-SAS模型作为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的模型,为海岸带综合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城乡与社会生态
    • 基于增强回归树和Logistic回归的城市扩展驱动力分析

      2014, 34(3):727-737. DOI: 10.5846/stxb201212121790

      摘要 (4053) HTML (1179) PDF 2.40 M (3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城市扩展驱动力对于准确判断城市发展规律,剖析演化过程和预测城市未来扩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提供指导。以沈阳市1997-2010年城市建成区变化作为因变量,选取三大类10种驱动因子,利用增强回归树(BRT)和Logistic回归两种方法分析影响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BRT分析得到影响沈阳城市扩展的驱动因子从大到小依次是:距1997年城区距离、距河流距离、数字高程模型DEM、距高速公路和铁路距离、土地利用类型、开发区规划、GDP、人口密度、坡向和坡度;(2)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沈阳城市扩展的前8位驱动因子依次是:开发区、距1997年城区距离、DEM、距高速公路和铁路距离、人口密度、距河流距离、农村居民点和坡度;(3)距1997年城区距离、DEM、距高速公路和铁路距离是影响沈阳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均位于主要因子的前四位;(4)总体来说,沈阳城市扩展受邻域因子影响最大,而自然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小,社会经济因子则只有开发区和农村居民点对城市扩展影响较大。

    • >研究简报
    • 陕西省不同生态区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时空变异

      2014, 34(3):738-745. DOI: 10.5846/stxb201211011517

      摘要 (3153) HTML (495) PDF 3.15 M (26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陕西省不同生态区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时空变化规律,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对4个生态区5个监测点的干湿沉降输入量进行为期1a的观测。结果表明:监测期内,榆林、洛川、西安、杨凌和安康地区总N沉降量分别为4.7、11.9、25.8、31.9和19.2 kg/hm2,其中N湿沉降量分别为2.9、10.4、24.8、27.7和16.3 kg/hm2,占总沉降的62%-96%,N干沉降量分别为1.8、1.5、1.0、4.1和2.9 kg/hm2,占4%-38%,且湿沉降与降雨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干沉降与之相反;各地区NH4+-N沉降量分别为2.0、6.4、17.0、17.2和11.9 kg/hm2,占总沉降的44%-66%,NO3--N沉降量分别为2.6、5.5、8.8、14.7和7.3 kg/hm2,占34%-56%,除榆林地区外,其他地区以NH4+-N沉降为主。

    •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果园水热特征的影响

      2014, 34(3):746-754. DOI: 10.5846/stxb201211051543

      摘要 (2519) HTML (528) PDF 2.03 M (1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垄膜覆盖(T1)、覆草(T2)和免耕无覆盖(T3)等方法,测定分析陇东旱地果园水热状况,结果表明,0-60 cm土壤温度全年T1最高,萌芽开花期至果实膨大期T2温度最低,新梢停止生长期至落叶期T3温度最低。T1地表和20 cm土壤最高温度出现在6月上旬,40 cm和60 cm出现在8月上旬,表现为浅层(0-40 cm)最高温度出现提前,而T2和T3不同土层最高温度均在8月上旬。0-25 cm不同处理土壤温度表现为晴天最高,雨天最低。除7月至8月土壤温差以T1最大外,其余时期均以T3最大,全年T2温差最小。梨树生长前期(4-6月),T3土壤含水量最小,7月以后,T3最高。梨年生长周期中,T1土壤含水量变化最小,T3最大。不同土层T1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大,T3土壤容重最大,孔隙度最小;0-120 cm土层T1和T3土壤容重均表现为先升后降,T2为先降后稳定变化的特点。不同处理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随时间变化而降低,T3降幅最大。地面覆盖减缓了土壤养分的流失,同时增加了土壤铁、锌、硼等元素含量。

    • 长白山苔原带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2014, 34(3):755-765. DOI: 10.5846/stxb201306081438

      摘要 (3290) HTML (465) PDF 1.88 M (2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白山苔原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着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为探讨长白山苔原带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特征,于2009年5月、7月和9月对上部和下部苔原带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长白山整个苔原带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甲螨亚目、节跳虫科和球角跳虫科。下部苔原亚带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多,群落结构较为复杂。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随生境和时间变化有很大波动,类群数变化则较小。在7月份个体数最少,而类群数随着时间的变化有减少的趋势。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随时间和生境的不同而异。上部苔原亚带9月的甲螨亚目(P﹤0.01)、革螨亚目(P﹤0.05)及下部苔原亚带5月的甲螨亚目、革螨亚目、辐螨亚目(P=0.03,P=0.011,P=0.027)0-5 cm土层显著高于凋落物层;下部苔原亚带5月的球角跳虫科(P=0.001)及各月的节跳虫科和山跳虫科在各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P=0.036,P=0.005,P=0.001,P=0.04,P=0.009)。两个亚带土壤动物多样性随时间的变化都有递减的趋势。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是下部苔原亚带高于上部苔原亚带,而优势度指数则相反。相似性指数表明两个亚带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各类群的相对数量差异在9月最大。下部苔原亚带的生境条件较适宜土壤动物生存,生物多样性较高。

    • 最大可允许填海面积模拟——厦门西海域案例研究

      2014, 34(3):766-773. DOI: 10.5846/stxb201209041246

      摘要 (3175) HTML (698) PDF 1.64 M (2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填海造地在解决海岸带地区发展空间短缺问题的同时,严重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如何控制大规模填海造地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构建了估算海湾最大可允许填海造地面积的分析框架和模型。填海造地的各种收益和成本,包括环境和生态成本被系统性地量化并嵌入到框架和模型之中。模型的估算结果可以为实施控制填海造地的约束机制提供科技支撑。利用建立的框架和模型对厦门西海域模拟的结果显示:当贴现率为4.5%时,厦门西海域最大可允许填海面积是89.44 hm2,其面积至少应该保持在44.52 km2;即便是使用8%的高贴现率,最大可允许填海面积也只占规划填海面积的35.83%;如果采用更加重视环境与生态效益的低贴现率2%,则厦门西海域最大可允许填海面积是0。

    • >学术信息与动态
    • 2013年水文土壤学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2014, 34(3):774-777. DOI: 10.5846/stxb201309182304

      摘要 (2993) HTML (710) PDF 1.03 M (1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文土壤学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6月29日—3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共有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参会。本届会议内容主要包括:水文土壤学基本理论与地球关键带,景观-土壤-水文过程的空间异质性与多尺度耦合,田间监测、制图与模型;会议强调在水文土壤学研究中应当注重多学科交叉、尺度转换和多功能综合监测站点建设等问题。会议认为,现阶段水文土壤学主要面临着尺度转换、技术和教育方面的挑战,同时也存在学者对水文土壤学基本概念的质疑。在今后发展中应重视多学科综合应用,通过创新技术和方法推进水文土壤学的发展。对我国水文土壤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启示:(1)重视跨学科综合性人才的培养;(2)推进水文土壤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3)加强国际交流,尽快缩短与国外的研究差距。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