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第21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利用中国气候信息系统研究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

      2001, 21(5):689-694.

      摘要 (2661) HTML (0) PDF 198.80 K (4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中国气候信息系统 ,做出了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以描述中国水分状况。首先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数字化后的地形资料 ,建立中国数字高程模型 ;根据全国气候资料建立趋势面分析模型 ,模拟出全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趋势值 ,利用空间插值方法对趋势面分析产生的剩余值进行空间插值 ,估算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资料 ,并对其进行 2次平滑处理后建立中国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库 ;利用生态信息系统完成了图形输出和编辑处理 ,最后输出中国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理论性强、结果可靠、实用性强等特点 ,既可以作为生态学模型的资料 ,又可以生成高精度的气候要素空间分布图。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理论性强、结果可靠、实用性强等特点,既可以作为生态学模型的资料,又可以生成高精度的气候要素空间分布图。

    • 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趋势度的评价方法研究

      2001, 21(5):695-700.

      摘要 (1697) HTML (0) PDF 173.54 K (2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农业生态系统时间演替过程分析的基础上 ,以评价指标年际变异性、评价指标的时间发展斜率变化率和评价指标的初始阈值水平为评价领域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趋势度的概念。并以德清县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结果表明该县的可持续度为 0 .657,属中上水平。

    •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2001, 21(5):701-708.

      摘要 (2451) HTML (0) PDF 243.69 K (3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规划理论为指导 ,应用环境监测、遥感分析和 GIS等方法评价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绿化等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指标体系、环境保护规划和管理、绿地系统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规划各预案对指示物种生态承载力的影响

      2001, 21(5):709-715.

      摘要 (2182) HTML (0) PDF 237.91 K (26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进行景观规划“预案”设计以及相应的生境分析基础上 ,运用景观生态决策与评价支持系统 ( LEDESS-model)对指示物种丹顶鹤和黑嘴鸥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空间模拟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在大规模农业开发的背景下 ,预案 A通过湿地调整及生境补偿措施 ,不仅可以维持湿地生境面积“无净损失”( No-net-loss) ,而且可以相当程度地提高指示物种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 ;预案 B通过一系列减轻生境破碎化影响的生境管理措施 ,也显著地提高了丹顶鹤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 ,但对黑嘴鸥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的改善不如前者显著 ;预案 C的模拟结果说明采取“滚动”开发模式 ,可以有效减轻区域农业开发对物种生境的负面影响 ,在本研究限定的开发规模下 ( 80 0 0 hm2 ) ,对指示物种丹顶鹤、黑嘴鸥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没有明显影响。

    • 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在作物估产中的应用——以吉林省玉米估产为例

      2001, 21(5):716-720.

      摘要 (1599) HTML (0) PDF 143.52 K (2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遗传算法 ( Genetic Algorithm)与误差反传 ( Back Propagation)网络结构模型相结合的基础上 ,设计了用遗传算法训练神经网络权重的新方法 ,并对吉林省梨树和德惠县的玉米进行了估产研究 ,同时与 BP算法和灰色系统理论模型进行了比较。经检验 ,计算值与实际值接近 ,并优于灰色理论模型 ,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从而为农作物估产提供了新方法。

    • 瑞典南部相邻桦树和欧洲云杉林分的地表植被和土壤特征(英文)

      2001, 21(5):721-729.

      摘要 (2021) HTML (0) PDF 298.32 K (20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瑞典南部 2 3对相邻的桦树和欧洲云杉林分的地表植被和土壤特征进行了研究。桦树和欧洲云杉林分曲芒发草( Deschampsia flexuosa L.)和苔藓植物的频度几乎没有区别 ,但桦树林分越桔 ( Vaccinium myrtillus L.)和黑果越桔 ( Vac-cinium vitis-idaea L.)的频度远大于欧洲云杉林分的频度。欧洲云杉林分各层土壤 (腐殖质层、0~ 1 0 cm矿物质土壤层和1 1~ 30 cm矿物质土壤层 )的酸度稍大于桦树林分各层土壤的酸度。欧洲云杉林分土壤可交换性 K、Ca和 Mg离子的含量稍大于桦树林分土壤的含量 ,但差别不明显 ,只有可交换性 Na离子的含量在欧洲云杉林分土壤中明显偏高。由于现在硫沉降明显降低 ,相对于桦树冠层而言欧洲云杉冠层较高的阳离子干沉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中和土壤酸化对瑞典南部欧洲云杉林的影响。

    • 天然红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2001, 21(5):730-737.

      摘要 (1758) HTML (0) PDF 256.39 K (3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 RAPD技术分析了分布于中国东北的 3个红松 ( Pinuskoraiensis Seib. et Zucc.)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38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 2 4 1个可重复的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1 39个 ,占总位点的 57.68%。 Shannon信息指数和 Nei指数的统计结果都表明 ,红松种内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 ,凉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黑河、虎林群体。群体内平均遗传相似度为 0 .92 7,群体间为 0 .84 5。红松现阶段相对偏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与第四纪冰期所遭受的严重打击和人类近期的干扰有较大关系。

    • 在高CO2浓度下四种亚热带幼树光合作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2001, 21(5):738-746.

      摘要 (2313) HTML (0) PDF 319.96 K (2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较高 CO2 浓度 ( 70 0 μl/L)下 ,随着光强 ( PAR)增高 ,来自高林密度林地植物罗伞的光合速率 ( Pn)增高 ,当叶片水势 ( Ψ)从 -0 .92 k Pa降低至 -2 .0 k Pa,Pn/PAR斜率从 0 .0 37降至 0 .0 1 7,即表观量子产率 ( αA)降低 54.0 % ;而来自林密度中等林地的九节和荷木 ,当叶片水势分别从 -0 .80 k Pa降至 -2 .0 0和 -1 .2 0 k Pa,αA分别降低 2 2 .2 %和 1 9.4 % ;来自开阔林地的桃金娘叶片水势降低时 ,αA亦见明显降低。当叶片水势降低 1 k Pa,罗伞叶片的光能转换效率 (δ)降低 0 .1 0电子 /量子或 39.2 % ,九节和荷木 ,以及桃金娘相应降低 0 .0 33至 0 .0 5电子 /量子。来自高林密度林地罗伞叶片水势从-0 .92 k Pa降低至 -2 .0 0 k Pa,最大羧化速率 ( Vcmax)降低 2 4 .3% ,来自林密度中等林地的九节叶片水势低 1 k Pa,Vcmax降低 7.0 8μmol/m2 s,荷木和疏林桃金娘则有明显高的 Vcmax。叶片水势降低,Vcmax亦受明显抑制(P<0.01)。结果表明,来自较稀疏林地的荷木和桃金娘有较高电子传递速率(J),叶片水势降低1kPa,J分别降低52.5和58.1μmol m2/s,而来自高林密度林地的罗伞,J降低仅为8.9~9.0μmol m2/s。表明阳生树种的J对水分胁迫响应敏感。研究结果表明,阳生树种有较高的Vcamx,J,δ和Γ*。叶片水势降低引起光合参数不同程度降低,但阳生树种仍维持较高的光合参数值,这有利于阳生植物生物量的积累和保持种群的优势,从而有利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阳生植物群落向中生性和耐荫顶极植物群落的演替。

    • 番茄对高根温引起的叶片水分胁迫的适应

      2001, 21(5):747-751.

      摘要 (1828) HTML (0) PDF 167.56 K (3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 PV技术研究了不同根温时番茄叶片多种水分参数 ,以探讨番茄对根温变化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低根温时( 1 5~ 2 5℃ )番茄叶片ψs10 0 、ψs0 、ROWC0 、b值、ψw0 和ε均较高根温 ( 30~ 4 0℃ )时高 ,a值、ψs10 0 -ψs0 、-a-ψw0 均较高根温时低 ,只偶而出现例外。应用 fuzzy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方法对不同根温时番茄叶片的多种水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结论 ,高根温时番茄通过渗透调节和降低细胞壁弹性模量而保持压力势 ,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从而对高根温引起的水分胁迫做出适应性反应。

    • 东北草原羊草种群单穗数量性状的生态可塑性

      2001, 21(5):752-758.

      摘要 (1890) HTML (0) PDF 203.70 K (3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羊草 ( Leymus chinensis( Trin.) Tzvel.)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优良牧草。经过对东北草原 3个固定样地连续 1 2 a,分别随机取样 1 0 0个穗状花序的调查和测定 ,将羊草种群单穗数量性状的生态可塑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且分别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候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羊草种群的单穗长度、小穗数和小花数的生态可塑性变化在样地内和样地间 ,以及年度内和年度间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 ,均表现为年度内大于年度间 ,样地内大于样地间 ,样地间大于年度间。羊草种群单穗数量性状均与形成性状的生育期 ,及其以前各生育期不同阶段的光照时间、积温、降水量有着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在整个冬性枝条生长发育期 ,较多的降水、较少的光照时间和较低的积温将对翌年幼穗分化及其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较少的降水、较多的光照时间和较高的积温则有不利影响 ;从拔节到抽穗阶段较多的降水对幼穗分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从返青到抽穗不同阶段较高的积温和较多的光照、以及返青初期较多的降水量则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气候因子对羊草种群幼穗分化滞后效应的生态时间差可长达 1 0个月。

    • 溴甲烷土壤灭菌对大豆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2001, 21(5):759-764.

      摘要 (1561) HTML (0) PDF 224.19 K (2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溴甲烷田间土壤灭菌 ,研究灭菌对正茬、重茬大豆苗期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灭菌处理后重茬 (连续种植 3a)地大豆根系生长良好 ,根系形态明显改善 ,总根长、主根长、植株鲜重和根瘤数增加、孢囊线虫孢囊数为0。而灭菌处理后 ,正茬地大豆根系前期生长受到一定抑制 ,主根长、总根长、植株鲜重和侧根数有降低的趋势 ,但随时间推移 ,抑制幅度降低。溴甲烷处理促进大豆结瘤。灭菌后 ,重茬大豆与正茬大豆根系生长差异减少。溴甲烷灭菌处理可作为克服大豆连作障碍问题措施之一。

    • 棉蚜(Aphis gossypii)种群寄主分化和季节分化的微卫星引物PCR研究

      2001, 21(5):765-771.

      摘要 (2535) HTML (0) PDF 235.68 K (3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棉蚜群体进行室外观察、室内培养和分子遗传标记的 DNA多态性分析 (用 3个微卫星序列为引物进行PCR)等研究 ,结果表明 :1 .冬寄主 (木槿、石榴和花椒 )上棉蚜种群分化较小 (种群相似性指数在 0 .833~ 0 .91 7之间 ) ,而冬寄主种群和夏寄主 (棉花和南瓜 )种群之间有较大的分化 (种群相似性指数在 0 .589~ 0 .756之间 )。2 .棉蚜自然种群是由体色不变的生物型 (干母为黄色 ,其后代始终为黄色 )和体色可变型生物型 (干母为绿色 ,其后代有绿色和黄色两种体色 )组成的混合种群。3.黄色小型蚜 (伏蚜 )来源于混合类群 ,但主要来自绿色干母多代选择分化的黄色后代 ,也有小部分可能来自干母黄色的体色不变型。

    •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迁飞行为研究

      2001, 21(5):772-779.

      摘要 (2802) HTML (0) PDF 245.00 K (2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粘虫成虫期取食、飞翔、求偶或性反应交配和产卵一系列行为是各具相对独立性和顺序性的阶段。飞翔在取食、飞翔、求偶或性反应交配、产卵等期内都有发生 ,并有不同的飞翔特征 ,在迁飞中以飞翔期的飞翔最为重要。雌雄蛾的飞翔期在羽化后 3~ 1 0日龄 ,因求偶、性反应前期变化而有变异。粘虫雌蛾求偶前期 2~ 1 1 d,平均为 5.93d,雄蛾性反应前期 3~ 1 1 d,平均为 7.1 4 d。求偶、性反应与迁飞潜力有密切关系。随求偶、性反应前期加长 ,求偶、性反应前飞翔量呈“S"形曲线增长 ;求偶或性反应迟的个体有飞翔期 ,且有 1~ 2个飞翔峰 (日 )。根据有无飞翔期和求偶、性反应与飞翔量曲线确定雌蛾求偶前期大于 5d,雄蛾性反应前期大于 4 d的个体为迁飞型个体。自然种群中雌蛾迁飞型个体占 52 .4 7% ,雄蛾占97.1 4 % ;不同地理种群江苏、吉林、山东和广东 1~ 4代粘虫 ,雌蛾迁飞个体依次占 4 7.64%、4 9.2 9%、4 7.2 2 %和68.2 2 % ,求偶前期平均依次为 5.75、5.64、5.58和 6.77d。影响求偶前期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温度逐渐上升和食料不断老化 ,两者可能是引起粘虫迁飞的主要因素。讨论了粘虫成虫期行为、繁殖与迁飞潜力及迁飞过程的关系。

    • 棉叶蝉(Empoasca biguttula Shiraki)迁飞的研究

      2001, 21(5):780-788.

      摘要 (1838) HTML (0) PDF 375.92 K (2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冬季田间调查和笼罩饲养、雌成虫卵巢解剖、发育积温和过冷却点等项测定 ,证实棉叶蝉 Empoasca biguttula是迁飞性昆虫。据起飞行为和起飞日节律观察及飞翔力测定 ,及起飞与环境条件和虫体本身状况的关系、各地棉叶蝉始见日及突增日与天气关系的分析 ,得出 :1棉叶蝉在湖南不能安全过冬 ,并基本上查明了在华南的主要越冬寄主。 2起飞发生于一定季节 ,有一定日节律 ,具特定的起飞行为 ,在成虫幼嫩期起飞 ,雌成虫在羽化后第 2天为起飞高峰日。“迁飞型”翅较长 ,“居留型”翅较短。光照强度、风速、温度及降雨等 ,对起飞有很大影响。3成虫有明显的异地同期突增现象 ,并与一定的天气条件相吻合。从此虫远距离迁移的天气图分析表明 ,其迁入天气有 2个类型 :a.迁入 型 :迁入地区处在冷锋 (静止锋 )和切变线南部 ,也处在槽前西南气流中 ;b.迁入 型 :迁入地区正处在脊前、槽后的偏北气流中。

    • 苹果园主要害虫生态调控体系的研究

      2001, 21(5):789-794.

      摘要 (2378) HTML (0) PDF 159.99 K (3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在果园地面种植牧草或花生、油菜等覆盖作物 ,改善了生态环境 ,为天敌种群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和充足猎物 ,促进天敌群落的早期发展 ,在 4~ 6月份使树上天敌总量增加 60 % ,地面捕食性天敌增加 2 0倍以上 ,不仅使果树蚜、螨高蜂期推迟 ,并使高峰值分别降低 39%和 1倍以上 ,使前中期害虫得到很好控制。良好的果园生态环境也可促使周围农田生态系中的天敌因季节性变动向果园迁移 ,并通过不同生态系之间的运动 ,扩大天敌种群 ,达到控制中后期害虫的效果。对优势天敌在果园生态系中的作用亦做了研究和评价 ,认为在天敌 -害虫相互作用系统中 ,天敌群落的综合功能是最重要的 ,针对不同害虫 ,小花蝽、草蛉、六点蓟马、赤眼蜂等也具有各自的重要作用。通过天敌的人工操纵和补充释放技术以及选择性药剂的筛选运用 ,在地面覆草 ,增强天敌功能的基础上 ,建立起果园主要害虫的生态调控体系 ,每年可使苹果园比通常减少用农药 4 0 %~ 50 % ,使果园生态系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 盐度、光照和营养盐对孔石莼(Ulva pertusa)光合作用的影响

      2001, 21(5):795-798.

      摘要 (2218) HTML (0) PDF 161.95 K (2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测定光合作用产氧速率研究了孔石莼 Ulva pertusa不育性变种在不同盐度、光强度和营养盐水平下的光合作用特性。结果表明 ,盐度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在 2 71 0 lx光强下孔石莼在盐度 2 0‰左右有最大光合作用速率 ;光合作用参数 Pm为 79.62 O2 ,μg/cm2 · h,Is为 1 91 .0 8μE/m2 · s,IC为 1 0 .1 2μE/m2 · s;对营养盐 ( NH4 +-N,NO2 - -N,PO4 3- -P)的吸收特征可用 Michaelis-Menten方程描述 ,低光强 ( 1 0 6lx)下氨氮超过 0 .0 7mmol/L时可抑制孔石莼的光合作用。

    • 1996年德国石荷西部沿岸水域浮游植物种群变动及其整齐圆筛藻赤潮(英文)

      2001, 21(5):799-805.

      摘要 (2773) HTML (0) PDF 306.60 K (2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1 996年早春至初夏 ,德国石荷州西海岸水域尤其是在易白河河口附近海区发生了数次赤潮事件 ,河口区的高叶绿素浓度总是与低盐、高营养盐浓度的分布区吻合。从早春 3月至 5月底 ,发生了持续时间很长的大规模赤潮事件 ,其引发赤潮原因种为整齐圆筛藻 ,6月份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贡献主要来自几种硅藻如微小细柱藻、聚生角毛藻、远洋角毛藻以及属于鞭毛藻类的棕囊藻群体 ,7月中旬 ,自养的纤毛虫类 Myrionecta rubra( Mesodinium rubrum)达到数量高峰。从 7月下旬至 8月中旬 ,以梭形角藻、叉状角藻占优势的甲藻类几乎贡献了全部的浮游植物生物量 ,8月中旬至 9月上旬为甲藻和硅藻等类别的混合期 ,9月中旬以后 ,硅藻重新占据浮游植物数量的绝对优势 ,主要优势种为浮动弯角藻、复瓦根管藻等 ,该海域浮游植物种群的演替反映了温带海域的特征。在早春发生的大规模赤潮期间 ,整齐圆筛藻的细胞密度达到2 1 80 cellsdm- 3,与之相对应的生物量为 758.1μg C dm- 3,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 94 .2 % ,整齐圆筛藻的爆发性增殖所产生的大量油膜覆盖了黑尔果兰岛和东 Frisian群岛周围的海域,这一现象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卫星所观测到。

    • 沉水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2001, 21(5):806-809.

      摘要 (2189) HTML (0) PDF 160.66 K (3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康公路沿线一些河流和湖泊中同种沉水植物——龙须眼子菜 ( Potamogeton pectinatus)的稳定碳同位组成 (δ13C)变化在 -1 0 .92‰~ 2 2 .0 7‰之间 ,这些龙须眼子菜的 δ13C值大小为盐水湖 >淡水湖 >河流。根椐沉水植物的碳同位素分馏模式 ,对影响龙须眼子菜碳同位素组成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龙须眼子菜的碳同位素组成受水体环境因素影响。

    • 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幼苗对淹水的反应初报

      2001, 21(5):810-813.

      摘要 (2531) HTML (0) PDF 161.91 K (2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水翁在生理和形态上对 3个月淹水期的反应。在潮湿或淹水条件下水翁能存活并保持一定的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速率 ,全淹条件下存活期为 60 d,水翁对淹水的适应包括 :( 1 )淹水的茎部产生肥大皮孔和不定根 ,( 2 )不定根系的活力比正常根系的活力高 ,有不定根的植株的气孔传导率和蒸腾速率比没有不定根的植株高得多。水翁是一种耐淹植物 ,可在河岸、库岸等水位波动地区种植。

    • 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性研究

      2001, 21(5):814-819.

      摘要 (3761) HTML (0) PDF 211.63 K (2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不同形态的氮及磷浓度对水网藻的生长及吸收去除氮磷能力的影响 ;并对水网藻在我国南方供水水库GDAR现场的生长能力作出评价。水网藻在氮磷比为 1 5左右的条件下 ,生长及氮 ,磷去除能力均为最好 ,并能优先吸收氨氮。在总氮、总磷分别为 4 .5mg/L和 0 .3mg/L时 ,对总氮和总磷的 3d去除率几乎达 1 0 0 %。水网藻在水库现场全年均能正常生长。夏、秋和冬 3个季度的生长率分别为 1 .0 51、0 .557和 0 .353。实验证明水网藻可以作为改善我国南方富营养化水库水质的一种辅助措施。

    • 渤海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种群垂直移动生态适应性模型研究

      2001, 21(5):820-826.

      摘要 (3504) HTML (0) PDF 237.69 K (2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最优化适合度种群生态学模型模拟研究了中华哲水蚤和小拟哲水蚤种群在渤海生态系统中的垂直移动模式。生命周期、世代时间、繁殖力和产卵量是决定这两种桡足类垂直移动的主要因素。在中华哲水蚤生活史类型中 ,无水平流动或水平流动速率很小时 ,昼夜的垂直移动能使其获得最优的生态适合度。水流的增加或方向的改变会使其在底层的停留时间增加。在小拟哲水蚤生活史类型中 ,随着水流的增加及其随之而来的损失率增高 ,其垂直移动的倾向逐步提高。

    • >综述与专论
    • 水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对大气CO2的汇

      2001, 21(5):827-833.

      摘要 (3042) HTML (0) PDF 243.82 K (34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生生态系统 ,特别是海洋无疑是大气 CO2 的一个巨大的汇。海洋对大气 CO2 的汇以及大气圈和海洋之间碳的变换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层碳酸盐化学、水中溶解碳的平流传输、CO2 通过空气——海水界面的扩散、海洋生物生产和所产生的有机碳化合物的沉降等 ,现在已建立和发展了多种海洋碳子模型以对 CO2 的汇进行估测。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 ,综述了水生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生物泵”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两大类主要的海洋碳子模型 :厢式模型和普通环流模型 ,采用这些模型对海洋碳汇的估算约为 1 .2~ 2 .4 Gt C/a;分析了湖泊、河流等对大气 CO2 汇的特点及向海洋的转移 ,并对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大气 CO2 汇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 纯林自然稀疏研究综述

      2001, 21(5):834-838.

      摘要 (2304) HTML (0) PDF 173.19 K (2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然稀疏是林分内的个体由于竞争有限的资源而引起的一部分个体死亡的现象。评述 4 0 a来世界上有关纯林自然稀疏的研究内容 ,包括了自然稀疏法则 ,异速生长模型、平均个体重与密度的时间轨线 ,种的自然稀疏线和自然稀疏动力线的关系 ,自然稀疏线的斜率与生物量的关系 ,自然稀疏与竞争密度效果的关系 ,自然稀疏的机理。

    • >研究简报
    • 鼠类对山杏(Prunus armeniaca)种子扩散及存活作用研究(英文)

      2001, 21(5):839-845.

      摘要 (2130) HTML (0) PDF 261.80 K (3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虽然有关鼠类搬运森林种子的证据已很清楚 ,但这些被移走种子的存活情况却知之甚少。提出了一个新的标记和跟踪种子的方法——标签法 ,即将种子拴一带有编码的细长金属片 ,研究了北京东灵山地区山杏 ( Prunusarmeniaca)种子的扩散距离和存活率。于 1 998年 6月 1 9~ 2 0日 ,7月 3日和 1 0月 2 3日共在 2 4个样点释放 1 4 4 0粒山杏种子。几乎所有释放的种子在 1 0 d内被鼠类取走。夏天释放的种子比秋天释放的种子消失的速度快。大多数种子的扩散距离在 2 0 m以内 ,小于鼠类的活动距离。鼠类吃掉种子的速度很快 ,但当种子变得稀少时 ,种子存活率有所提高。山杏种子 6、7月份的每日存活率小于其它月份的每日存活率。

    • 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m)与湿地松 (Pinus elliotii)人工林枯落物层的水文生态功能

      2001, 21(5):846-850.

      摘要 (2546) HTML (0) PDF 167.58 K (2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马占相思与湿地松人工林枯落物的蓄积量、年凋落量及凋落动态、枯落物层对大气降水的截留、以及枯落物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和阻滞径流的效应。结果表明 :1 1 5龄的马占相思林枯落物蓄积量 32 .3t/hm2 ,年凋落量 1 1 .1 4 t/hm2 ,最大持水率 2 53.7% ,最大持水量 2 8.2 6t/hm2 ;1 5龄的湿地松林枯落物蓄积量 1 8.7t/hm2 ,年凋落量 7.30 t/hm2 ,最大持水率 2 1 6.7% ,最大持水量 1 5.82 hm2 ;2 2种林分对大气降水的截留率分别为 1 5.9%和 1 1 .7% ,截留率随 1次降水降水量 ( >1 0 mm)的增加而减少 ;3 2~ 4 cm枯落物覆盖下不同含水量的土壤水分蒸发比无覆盖的土壤减少 1 8.2 %~ 78.3% ,枯落物层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效应随枯落物层厚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加 ;4 2种枯落物对径流流出时间的阻滞效应随径流深 ( <3mm)和坡度的增加而减小 ,随枯落物层厚度的增加呈直线增加。通过与部分其它森林类型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比较 ,认为马占相思与湿地松林枯落物层具有较为优越的水文生态功能。

    • 福建罗卜岩闽楠(Phoebe bournei)林中优势树种生态位研究

      2001, 21(5):851-855.

      摘要 (2320) HTML (0) PDF 173.47 K (2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福建省三明市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内选择由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向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 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代表性群落 ,以群落组成类型作为一维资源位 ,以树种的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表现特征 ,定量分析了闽楠林中优势树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情况。结果表明 ,大部分的常绿阔叶树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 ,而落叶阔叶树种则呈现较小的生态位宽度值 ;两类树种的 ;生态位虽有一定程度的重叠 ,但总体仍然较低。这些结果与两类树种对光等生态因子要求不同直接相关。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常绿阔叶树种之间可产生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树种与生态位宽度较小的树种也可产生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值 ,但较小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与较大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往往只有小的生态位重叠值。而较小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之间则可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上述的生态位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由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林向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生态适应性变化规律。

    • 化学杀菌剂对太原集中供热水体中有害菌群杀灭作用研究

      2001, 21(5):856-861.

      摘要 (1697) HTML (0) PDF 188.78 K (26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戊二醛、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对太原热网循环水中脱硫弧菌、鞘铁细菌、棒状杆菌、微球菌、葡萄球菌、芽孢杆菌和不动细菌等 7类细菌的杀菌效果 ,结果表明 :( 1 )不同浓度的戊二醛与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对 7类细菌的杀菌效果差异极显著 ,而且随着杀菌剂浓度的增加这些细菌的死亡率呈线性上升 ;( 2 )戊二醛的杀菌浓度在1 0 0 mg/L较为适宜 ,而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对脱硫弧菌和鞘铁细菌的杀菌浓度以 1 0 0 mg/L为宜 ,而对其余 5类细菌的浓度以 1 2 0 mg/L较好 ;( 3)戊二醛的杀菌效果明显优于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 >研究信息与动态
    • 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第一次技术设计会议在荷兰召开

      2001, 21(5):862-864.

      摘要 (1888) HTML (0) PDF 92.73 K (2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1998年以来,在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和一些私人机构的支持下,经过以A.H.Zakri、R.Watson、H、Mooney和A.Cropper为首的等数十位学者的努力,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缩写为MA)的框架日前已经形成,并将于今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正式启动。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