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第21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渤海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特点Ⅲ.部分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动

      2001, 21(4):513-521.

      摘要 (2842) HTML (0) PDF 210.66 K (3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西鄂尔多斯高原特有种四合木 ( Tetraena mogolica) 4个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电泳结果表明 ,四合木在种和种群水平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多态位点百分率 P=60 % ,等位基因平均数 A=1 .6,平均期望杂合度 He=0 .2 4 5。 4个种群之间遗传分化很小 ,基因分化系数 GST只有 0 .0 52 ,明显不同于其它濒危物种。四合木种群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极低的种群间分化 ,说明不同的种群可能有共同的起源 ,随机遗传漂变和近交衰退不是影响遗传多样性的主要过程。

    • 中国东北地区主要植被类型NDVI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2001, 21(4):522-527.

      摘要 (3737) HTML (0) PDF 272.11 K (4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 1 982~ 1 992年时间序列的 NOAA/ AVHRR8km× 8km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将东经 1 2 0°~ 1 35°、北纬 4 0°~ 55°区域的土地覆盖类型分为 1 0类。然后研究了各类型的 NDVI年平均值的变化规律。结合该地区的 1 9个气象站 1 982~ 1 992年的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温度、年最低温度、年降水量和年相对湿度研究了各类型 NDVI年平均值的变化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阐明了气候因子是 NDVI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 中国水分状况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2001, 21(4):528-537.

      摘要 (2502) HTML (0) PDF 515.15 K (3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气候信息库提供了全国太阳辐射日资料以及 1 2个月的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百分率和风速资料。利用改进后的 Penman式估算出全国潜在蒸散和干燥指数的空间分布 ,以及降水量增加 1 0 % ,平均气温上升 1 .5℃、3.0℃和4 .5℃ 3种假定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蒸散和干燥指数 ,以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水分状况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气温的升高 ,潜在蒸散量会显著增加 ;而干燥指数变化较为复杂 ,与当前气候情景相比较 ,降水量增加 1 0 % ,平均气温上升 1 .5℃时中国水分状况会稍微湿润 ,气温上升 4 .5℃时会稍微干燥 ,而气温上升 3.0℃时中国水分状况将介于稍微润与稍干燥之间。

    • 内蒙古大青山调角海子地区全新世气候与环境重建研究

      2001, 21(4):538-543.

      摘要 (2257) HTML (0) PDF 210.67 K (30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全封闭湖泊调角海子湖相沉积的高分辨率采样为基本分析材料 ,采用孢粉分析、沉积地球化学分析、14 C测年等多种分析手段 ,对调角海子地区全新世气候与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全新世气候与环境演化可划分为 5个阶段 ,其中后两个阶段又可分为 3个亚段 ;全新世大暖期的时代为 94 0 0~ 380 0 a BP;全新世大暖期具有二分性 ;690 0~630 0 a BP为全新世气候最适宜的鼎盛期 ,当时气温比现在高 2~ 3℃ ,降水量至少高于现代 1 50~ 2 0 0 mm,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 草毡寒冻雏形土CO2释放特征

      2001, 21(4):544-549.

      摘要 (1850) HTML (0) PDF 200.87 K (2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植物生长季节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高寒嵩草草甸覆被下草毡寒冻雏形土的 CO2 释放速率。其结果表明 :CO2 释放速率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日最大排放速率多出现在 1 4 :0 0~ 1 6:0 0时 ,最小排放速率在 6:0 0~ 8:0 0时。植物生长季日最大振幅为 797.75mg/m2·h,最小振幅 1 97.33mg/m2·h。CO2 排放白天大于夜晚。不同物候期 CO2 释放速率不同 ,其顺序为草盛期 >枯黄期 >返青期。生长季土壤 CO2 释放速率的范围是 4 41 .72 mg/m2 · h± 1 55.2 9mg/m2· h,最大日均值为 681 .0 6mg/m2 · h( 7月 1 6日 ) ,最低值 1 76.65mg/m2 · h ( 6月 1日 )。退化草地土壤 CO2 释放速率明显低于未退化草地 ,生长季平均日均值低 1 37.4 7mg/m2·h。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 CO2 排放速率与气温、地表温度、土壤5cm、1 0 cm、1 5cm、2 0 cm、30 cm地温均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关系。温度是影响土壤 CO2 释放速率的主要因子。

    •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规划各预案对指示物种生境适宜性的影响

      2001, 21(4):550-560.

      摘要 (2277) HTML (0) PDF 378.95 K (2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景观生态决策与评价支持系统 ( LEDESS)对辽河三角洲的 3个景观规划预案 ,即湿地调整、生境管理和农业开发可能导致的地表覆盖物、自然生态单元等立地环境以及保护物种生境适宜性等区域生态后果进行了评估 ,并与现状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 ,预案 A通过湿地调整措施不仅补偿了芦苇湿地的损失 ,还将部分不适宜生境和边境生境转变核心生境 ,相当程度上优化了保护物种丹顶鹤和黑嘴鸥的生境质量。预案 B通过一系列生境管理措施 ,减轻了生境破碎化因素的影响 ,从而也显著改善了丹顶鹤生境质量 ,对黑嘴鸥生境质量也有一定改善。预案 C大规模农业开发如能控制一定规模 ( 80 0 0 hm2 )并采取一定合理模式 (滚动开发 ) ,能相当程度上减轻农业开发对物种生境的影响 ,即使不采取生境补偿措施 ,对丹顶鹤、黑嘴鸥核心生境也不会有破坏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还表明 ,区域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破碎化是对丹顶鹤生境质量重要的干扰因子 ,而滩涂农业开发和水产养殖强烈地干扰了滩涂植被正常的演替过程 ,从而影响着黑嘴鸥等滩涂鸟类的生境适宜性。

    • 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经济分区的研究

      2001, 21(4):561-568.

      摘要 (1766) HTML (0) PDF 222.17 K (2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 31个生态经济指标 ,以行政县 (区 )为单元 ,采用 ISOTATA模糊聚类分析方法 ,把三峡库区分为 4个农业生态经济区 ,即 主城区城郊丘陵菜旅花牧加生态经济区、 江万丘陵低山粮经果牧加生态经济区、 武秭中山低山果林粮牧特生态经济区、 兴宜低山中山丘陵林果牧粮生态经济区。通过对各区生态经济特征的分析 ,提出了其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 ,可为三峡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不同连栽代数杉木人工林细根生长、分布与营养物质分泌特征

      2001, 21(4):569-873.

      摘要 (1890) HTML (0) PDF 188.06 K (2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土钻法研究了不同连栽代数杉木细根生长与分布 ,结果表明 ,杉木连栽 1代后 ,细根生物量明显减少 ,第 1代杉木活细根生物量的范围为 646.4~ 799.7g· m- 2 ,而第 2代则为 2 84 .4~ 536.9g· m- 2 .在一定距离范围内 ,离树体的距离越远 ,细根分布越少 .杉木连栽后 ,主要减少了表层土壤 ( 0~ 1 0 cm)细根的生长 .根系分泌物的分析表明 ,杉木连栽 1代后 ,根系阳离子 NH4 +、Na+、K+、Ca2 +、Mg2 +的分泌量没有变化 ,而阴离子 NO3-、Cl-、SO4 2 -、HPO4 2 -的量都减少 ,但只有 Cl- 和 HPO4 2 - 差异显著 ( P<0 .0 5) .第 2代杉木根系分泌物中的 HPO4 2 - 量仅为第 1代的 1 /65.根 -土界面磷交换过程的阐明有利于说明第 2代杉木根系 HPO4 2 - 分泌量减少的原因 .杉木连栽后 ,表层土壤细根生长的减少和根系分泌行为的改变可能是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 土壤细菌类克隆群落及其结构的生态学特征

      2001, 21(4):574-578.

      摘要 (1863) HTML (0) PDF 153.11 K (2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 1 6S r DNA分析方法为基础 ,获得来自不同土壤环境的细菌克隆群落 ( Cloning community) ,并分析了这些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在不同土壤环境中 ,细菌种类非常丰富 ,但其多样性将受到植被、土壤水分或土壤层次等因子的影响。表层土壤环境中细菌种类最丰富 ,多样性最高 ,且基因型中无明显的优势类群。不同土壤环境间细菌群落的相似性较低 ,表明群落结构以及空间隔离的复杂性。

    • UV-B辐射对蚕豆叶膜脂过氧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2001, 21(4):579-583.

      摘要 (1620) HTML (0) PDF 184.29 K (24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温室种植的蚕豆在 0 ( CK)、8.82 k J/ m2 ( T1)和 1 2 .6k J/ m2 ( T2 ) 3种剂量的紫外线 B( UV-B)辐射引起膜脂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 ,UV-B处理后 ,蚕豆叶片中丙二醛 ( MDA)和 H2 O2 含量升高 ,膜脂肪酸不饱和度指数 ( IUFA)降低 ,脂氧合酶 ( LOX)活性升高 ,超氧歧化酶 ( SOD)活性稍有波动 ,而 3种多胺——腐胺 ( Put)、精胺 ( Spd)和尸胺 ( Spn)在照射7d后均有积累 ,但在处理后期 ( 2 1 d)有所回落。推测由 LOX主导的酶促膜脂过氧化作用和氧自由基引起的非酶促过氧化作用在膜结构的破坏中起重要作用 ,SOD活性和多胺含量的变化是蚕豆对 UV-B胁迫的一种适应性生理反应。

    •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V.挥发油对真菌、昆虫和植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化学成份

      2001, 21(4):584-587.

      摘要 (6760) HTML (0) PDF 165.96 K (49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胜红蓟挥发油对真菌、昆虫和植物均具有生物活性 ,对植物致病真菌和害虫的抑制活性尤其显著。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胜红蓟素不仅具有杀虫活性 ,而且引起昆虫拒食和延迟蜕皮。用 GC/MS详细分析了胜红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共鉴定了 2 7个化合物 ,胜红蓟素及其衍生物 ,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成分。

    • 氮锌硒肥配合施用对白三叶的固氮作用与氮转移的影响

      2001, 21(4):588-592.

      摘要 (1828) HTML (0) PDF 185.28 K (2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湖北省宜昌县百里荒草场山地黄棕壤上配合施用氮锌硒肥 ,研究其对混播白三叶、混播黑麦草及单播黑麦草的干重及混播白三叶的固氮作用和氮转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1氮锌硒肥配合施用 ,混播黑麦草的干重均高于相应处理的单播黑麦草 ,混播牧草和单播黑麦草干重最高的处理都是 N4 6Zn0 Se5,其干重分别为 2 5.38g/盆和 1 9.93g/盆。 2施氮对混播白三叶、混播黑麦草及单播黑麦草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施锌、硒对混播白三叶、混播黑麦草及单播黑麦草的生长作用不明显。 3混播白三叶氮素的主要来源是固氮作用 ,占全氮产量的 57.60 0 %~ 77.2 58%。 4混播白三叶固定氮的转移量只占混播黑麦草的全氮产量的 0 .31 6%~ 1 2 .2 51 % ,通过正交方差分析发现 ,适量氮肥 ( N30 mg/ kg)促进固定氮的转移 ,高量氮肥 ( N4 6mg/ kg)抑制固定氮的转移。

    • 叶片淋洗对盐胁迫下玉米生长和矿质营养的影响研究

      2001, 21(4):593-597.

      摘要 (1884) HTML (0) PDF 160.71 K (2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叶片淋洗对 Na Cl胁迫下两个不同耐盐性玉米品种生长和体内矿质营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无盐胁迫时 ,两品种 p H 3.5淋洗处理的生物量明显下降 ,加盐 ( 1 0 0 mmol/L Na Cl)时 ,各淋洗处理间无明显差异。 p H7.0和 3.5淋洗降低农大 31 38(耐盐中等品种 )盐胁迫时茎叶钠含量 ,茎叶钾含量在不加盐时升高、加盐时降低 ;而高油 1 1 5(盐敏感品种 )两元素变化小。高油 1 1 5p H3.5淋洗处理在不加盐时增加茎叶钙的含量 ,加盐时无影响 ;农大 31 38不加盐时淋洗对钙无影响 ,加盐时含量降低。根系 3元素含量变化小。盐胁迫降低玉米生物量、提高茎叶和根系钠、钙含量、降低钾含量。

    • 根表铁锰氧化物胶膜对不同品种水稻吸镉的影响

      2001, 21(4):598-602.

      摘要 (2310) HTML (0) PDF 162.51 K (36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土培方法 ,研究了不同品种水稻吸镉的差异及其与根表铁锰氧化物胶膜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水稻其根膜、根部及地上部含镉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且镉在不同水稻植株体内运输转移能力不同。不同水稻其根表淀积的铁锰氧化物数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根膜及地上部的含镉量与根膜的含铁量均未达到显著性相关 ,但与根膜的含锰量相关性显著。

    • 围隔生态系内浮游植物对富磷的响应

      2001, 21(4):603-607.

      摘要 (2091) HTML (0) PDF 176.25 K (3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长江口外应用围隔生态系实验方法 ,研究了富磷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相关性以及浮游植物对磷吸收的种间竞争。结果表明 ,可溶性磷 (主要是 PO- 34 )在实验的第 5天以前呈指数函数减少 ,浮游植物生物量则反之。当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和叶绿素 a达到最高峰时 ,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处于最小值 ,分别为 0 .0 0 8和 0 .0 0 3。这次实验引发了中肋骨条藻 ( Skeletonema costatum)赤潮。文中还探讨了中肋骨条藻的分裂速度以及对磷的吸收速度。

    • 玉米酒精生态工程结构设计

      2001, 21(4):608-612.

      摘要 (1532) HTML (0) PDF 143.44 K (2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结构元、结构链和结构网 3个层次对生态系统结构进行设计是生态工程设计的新思路。利用这一设计方法 ,依据生态工程和产业生态学原理 ,对黑龙江省肇东市玉米酒精生态系统的设计和试验研究表明 ,该设计方法简单 ,具有一定可操作性 ,是解决在维护环境基础上 ,提高系统整体效益的良好途径。但它同时又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因为只有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彼此形成一个资源互用 ,利益共享 ,拥有相互联系的共同体 ,系统才能共同解决面临的不同问题。肇东市金玉公司就是这样一个良好的典型。

    • 农田生态对土壤肥力的保护效应

      2001, 21(4):613-616.

      摘要 (1828) HTML (0) PDF 143.74 K (2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 ,休闲不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 ,能促使胡敏酸能态降低 ,分子变大、芳构化程度增大、向“老化”的方向发展 ;休闲还使 G2 型复合体向 G1型转化 ,土壤酶活性降低 ,生化作用强度增大 ,总体肥力水平下降。因此 ,农田生态系统对土壤肥力具有保护效应。

    • 内蒙古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经济原则研究

      2001, 21(4):617-623.

      摘要 (1676) HTML (0) PDF 210.11 K (2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生物经济原则为草场不退化原则、最大生物学效率原则和风险 -利润权衡原则 :( 1 )草场不退化原则。在冷蒿小禾草退化草原上 ,暖季期间 1 .33~ 2 .67羊 / hm2 的放牧率下可使其发生恢复演替 ,禾草的比例增大 ,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有所提高 ,从而达到利用式改良的目的 ;相反 ,若继续重牧或过牧 ,放牧绵羊喜食的植物种类将进一步减少 ,植物多样性指数也有所降低。最终将趋同于星毛委陵菜退化草原群落 ,且星毛委陵菜可能是草场沙化荒漠化的最后多年生植物屏障。 ( 2 )最大牧草利用效率原则。放牧绵羊的种群生产 ,羯头应当年羔育肥出栏 ,其牧草利用效率不仅提高了 4 .6倍 ,且肉用性能可提高 2 .5倍。同时 ,应尽量控制羯羊越冬的数量 ,提高畜群中母羊的比例。 ( 3)风险—利润权衡原则。根据牧草和放牧家畜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经济利润的变化 ,发现放牧率 4 .0 0羊 / hm2的处理利润最高 ( 1 993年价格 )。虽然 5.33羊 / hm2 的公顷增重最大 ,但风险也大 ,且利润较低。故在综合考虑以上 3个原则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提高生物学利用效率 ,即使降低放牧率也不会太大的影响牧民的利益,同时又减轻了生产风险,保护了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得以使草地畜牧持续发展。

    • 小翅稻蝗(Oxya yezoensis Shiraki)翅多型现象浅释

      2001, 21(4):624-628.

      摘要 (3859) HTML (0) PDF 202.62 K (2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小翅稻蝗翅型构成的季节变化 ,长翅型、短翅型产卵前期间的差异及光周期对翅型分化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小翅稻蝗存在着明显的翅多型现象 ,相对翅长 (前翅长 /后足腿节长 )最长可达 1 .4 9,最短只有 0 .50 ,翅长呈连续性双模态分布。早期羽化的个体大多为长翅型 ,随着季节的推移 ,羽化成虫短翅率逐渐增加。长翅型雌成虫的产卵前期间为4 2 .7± 1 3.1日 ,短翅型为 1 5.3± 6.4日 ,短翅型雌成虫的产卵前期间显著短于长翅型。不同的光周期短翅成虫出现的比例不同 ,光照短于 LD1 2 :1 2时 ,几乎全为短翅型 ,LD1 4 :1 0短翅率为 66.8% ,LD1 6:8则长翅率达 62 .1 % ,光照长于LD1 8:6时 ,几乎全为长翅型。

    •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和种间效应

      2001, 21(4):629-638.

      摘要 (1932) HTML (0) PDF 299.56 K (2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褐飞虱、白背飞虱在 3种类型水稻稻苗上的种内密度效应和种间互作效应。结果表明 :在 6~2 4头 /盆若虫和 2~ 6对 /盆成虫的接虫密度范围内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均较弱 ,其中尤以褐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更弱 ,种内密度效应与水稻品种有关。在秀水 1 1和协优 930 8上 ,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相对较强 ;褐飞虱在浙852和协优 930 8上表现一定的密度效应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共存时种间存在互利关系 ,其中尤以对白背飞虱有利。主要表现为两种飞虱的若虫存活率、成虫短翅率、单雌每天产卵量和后代若虫孵化率在混合饲养时比一种飞虱单独饲养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香蕉园害虫和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研究

      2001, 21(4):639-645.

      摘要 (1952) HTML (0) PDF 252.62 K (3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南宁市香蕉园害虫、捕食性节肢动物和中性昆虫亚群落结构 ,由 1 8目 74科 1 81种组成。害虫和蜘蛛是构成香蕉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功能作用的主要群落。香蕉冠网蝽 ( Stephanitis typica)、袋蛾类 ( Psychidae)、广西抚蛛 ( U-loborusguangxiensis)、草间钻头蛛 ( Hylyphantesgraminicola)、幼豹蛛 ( Pardosa pusiola)、布立毛蚁 ( Paratrechina bourbon-ica)是群落的主体。且分析了香蕉园 4个亚群落的时、空结构 ,数量波动及其与蕉园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 间作密植和单行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差异

      2001, 21(4):646-652.

      摘要 (1799) HTML (0) PDF 202.81 K (2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1 998年 1~ 1 2月每月下旬 ,对皖南敬亭山茶场栗 -茶间作、梨 -茶间作、3行密植和单行条植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表明 :植食性昆虫种数分别占各类型茶园总物种数 51 .9%、53.6%、54.4 %和 56.6% ,个体数依次占各类茶园总个体数 92 .0 %、93.5%、93.6%和 95.0 % ;捕食性昆虫和捕食螨种数则分别占 1 1 .3%、1 0 .0 %、9.8%和 1 0 .9% ,个体数占 2 .0 %、1 .1 %、2 .0 %和 1 .5% ;寄生性昆虫种数占 9.2 %、9.1 %、9.3%和 9.3 % ,个体数占 1 .8%、1 .1 %、1 .8%和 1 .3 % ;蜘蛛种数占 2 4 .7%、2 0 .1 %、2 2 .4 %和 1 9.4 % ,个体数占 3.5%、3.4 %、2 .1 %和 1 .8%。 4类茶园中的优势类群都是鳞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和蜘蛛目。月平均丰富度 ( S)和多样性指数 ( H′)大小顺序 :栗 -茶间作 ( S=74 ,H′=1 .33)、梨 -茶间作 ( S=4 9,H′=1 .2 4 )、3行密植 ( S=31 ,H′=1 .03)和单行条植茶园( S=23 ,H′=0.89)。主成分分析揭示了群落稳定性的大小;栗-茶间作>梨-茶间作>3行密植>单行条植茶园。

    • >专论与综述
    • 定量研究晚白垩世以来陆地生态系统演化格局和过程的新进展

      2001, 21(4):653-659.

      摘要 (1934) HTML (0) PDF 211.62 K (2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陆地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与全球气候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且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环境和植被均呈动态变化。被子植物在白垩纪开始出现 ,并发生强烈分化 ,成为植物界的主宰 ,这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化格局和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大量保存在地层中具有叶相特征的被子植物叶化石对认识这一过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生物学信息。简述了利用被子植物的叶相对古气候、古地理等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历史。“气候与叶片多变量分析程序”( Climate-Leaf AnalysisMultivariate Program  CLAMP)颇具特色 ,运用 CLAMP在定量解释古气候等方面可以得到准确而精确的结果。这对定量重建晚白垩世以来全球陆地气候环境变化的格局与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并对今后的深入研究作了展望。

    • 常见寿命数据类型及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2001, 21(4):660-664.

      摘要 (6496) HTML (0) PDF 159.70 K (5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的有用工具。介绍了 4种常见的寿命数据类型 :寿终数据、右删失数据、左删失数据和区间型数据特征及其相应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即生命表法、乘积限估计和 Turbull估计法。对生命表法和乘积限估计法应用上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同时还对特殊的寿命数据类型——截断数据做了简要介绍。

    • 鱼类的胃排空率及其影响因素

      2001, 21(4):665-670.

      摘要 (2642) HTML (0) PDF 200.55 K (3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鱼类的胃排空率是研究鱼类能量学的重要参数。近年来国外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鱼类的胃排空率除了受鱼体自身生理状况和实验方法的影响以外 ,还受许多其它因素 ,如 :鱼的种类、鱼体重、温度、食物、摄食频率以及饥饿时间等的影响。这些资料将为我国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作用。

    • 溧阳地区森林景观的生物多样性评价

      2001, 21(4):671-675.

      摘要 (1798) HTML (0) PDF 142.45 K (27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在江苏省南部和太湖流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溧阳地区的森林景观开展了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 ,对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分层次进行了植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分析。基于生态系统和物种两个水平的多样性调查研究 ,尝试以 W和Z两个指标对研究区域森林景观的生物多样性特征进行历史的动态评价 ,结果体现出在近 2 0 a的森林经营过程中 ,溧阳地区森林景观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有下降的趋势。

    • >研究简报
    • 土壤盐分、预湿处理对Artemisia monosperma(菊科)种子传播和萌发的影响

      2001, 21(4):676-680.

      摘要 (2296) HTML (0) PDF 200.83 K (2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Artemisia monosperma是分布于西奈半岛以及以色列地中海沿岸许多活动沙丘及固定沙丘上的建群种植物。在固定沙丘上 ,雨后的蓝细菌结皮上能产生径流水 ,A.monosperma的种子在径流水上漂浮并被传播到低洼处或土壤缝隙中。实验表明 ,有一半的种子在蒸馏水上漂浮 3d,而在各种浓度的盐溶液上则能漂浮更长时间。低浓度的盐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无影响而高浓度的盐分抑制种子的萌发。 NO- 3 可能是影响种子在沙质蓝细菌结皮上萌发的因素 ,低浓度的 NO- 3 促进种子萌发而高浓度则抑制。预湿处理的实验表明 ,在自然生境中 ,暴露在地表或埋在浅表层的种子经受每晚的露水以及小量雨水的反复湿润 ,其萌发力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而提高。

    • 锌肥对日光温室西芹硝酸盐及营养品质研究

      2001, 21(4):681-683.

      摘要 (1560) HTML (0) PDF 105.32 K (2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日光温室西芹不同锌水平的试验 ,研究了以氮、钾肥作基肥时 ,不同锌水平对西芹硝酸盐累积、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施用硫酸锌 30 kg/ hm2 ,西芹的产量达到最高 ,而硝态氮含量与 CK相比 ,叶片和叶柄分别降低2 8.6%和 2 9.5% ,施用锌肥可以提高 Vc的含量 ,对可溶性糖的影响不大。

    • 叉角厉蝽对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选择捕食作用

      2001, 21(4):684-687.

      摘要 (3007) HTML (0) PDF 125.00 K (27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了叉角厉蝽与斜纹夜蛾低龄幼虫、中龄幼虫和高龄幼虫共存系统中 ,天敌对猎物不同年龄等级的选择捕食作用 ,建立了 3个年龄等级的幼虫被捕食量模型。根据被捕食量模型可计算出斜纹夜蛾 3个年龄等级不同密度组合下 ,天敌对猎物的选择捕食比率。结果表明 ,在 3个年龄等级相同密度的组合下 ,叉角厉蝽倾向于捕食个体大的中高龄幼虫。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