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98, 18(4):337-342.
摘要:选择我国小城镇发展较为迅速的浙中地区(主要以巍山镇为例),采用变量相关的生态学方法,对其城镇化过程的生态风险评价作了尝试。结果表明,癌症和高血压等“文明病”的发病率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逐年上升,具体表现为与城镇居住人口(包括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密度、居民人口增加、年龄、性别、乡镇工业和交通发展等有关,是城镇生态系统中有害物浓度和输入通量增加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城镇化过程中所遭受的生态代价与风险。
1998, 18(4):343-347.
摘要:通过对北京地区房山东甘池剖面所取的197个样品的烧失量测定,结合14C测年、剖面岩性特征及孢粉序列分析,初步回答了烧失量作为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代用指标,其数值波动对北京地区15000a以来环境变迁和气候变化的特征响应,同时针对房山东甘池剖面的6个带的烧失量变化特征,提出其在反映气候异常、沉积物地貌单元等的意义,从而为更好地重建过去气候和环境提供依据。
1998, 18(4):348-352.
摘要:在棉田生态系统N循环中,低、中、高、超高产棉田N素的输入与输出不平衡,亏盈值(Bk)分别为-9.8,-10.6,-13.5和-16.2kg/hm2,平衡值(B1)为0.9113,0.9435,0.9429,0.9458。每种1季棉花,土壤库现存N减少2‰~6‰。低、中、高、超高产棉田产物N输出,分别为棉田生态系统总输出N的54.4%,46.5%,44.9%和43.4%,其中经济产品(棉子和纤维)N,均占产物N输出的70%左右。在非经济产品中,铃壳含N较多,若将80%的铃壳还田,则能大体保持棉田生态系统N素的平衡。
1998, 18(4):353-357.
摘要:两个生长速率模型G=δ(I-C)和G=δ(lnI-C)被广泛应用于对昆虫和其它动物的个体生长发育的模拟。在完成叶色草蛉幼虫个体发育实验的基础上,利用上述两个生长模型对其个体生长过程进行拟合,发现有些拟合相关性不显著,且参数值不符合其生物学意义。故提出:①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当食饵充分满足时,昆虫(或其某一发育阶段)生长存在最大生长速率(Go);②考虑昆虫对摄入食物的利用效率(B),昆虫的生长率(G)与其摄食率(I)有关系:G=Go[1-e-B(I-C)]其中:Go是最大生长率;B是食物利用系数,表现为虫体对食物的消化、分解及有用成分的吸收的效率和虫体对吸收成分的合成、转化等的效率;C是虫体的摄食率阈值。
1998, 18(4):358-363.
摘要:采用液氮现场固定叶样,扫描电镜直接观察(照相)结合气体交换测定白杨派2个新无性系气孔形态、分布、日变化、导度及非均匀关闭等情况。结果表明:三倍体无性系在气孔形态指标上比二倍体无性系大,但密度相反。无性系ZH4的气孔对环境的敏感程度比无性系BL1大。依据气孔开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笔者提出一个修正叶光合过程中计算叶肉细胞间CO2浓度值的公式。
陈步峰 , 曾庆波 , 黄全 , 周光益 , 吴仲民 , 李意德
1998, 18(4):364-370.
摘要:以小集水区定位测定方法,系统地测定了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更新林系统水文分量及水化学组成,分析比较了热带林生态系统降水化学含量及冠层的淋溶效应;其本实验区年降水量在1822.2mm~3225.8mm,林冠层年均截留率为14.3%,年径流系数在0.33~0.71之间,降水养分元素输入总量均值为85.81kg/hm2.a,林层的淋溶效应使养分元素增加57.04kg/hm2.a。5~10月是降水、水化学物主要输入以及林层淋溶率颇高的季节,降水占年总量85.4%、水体各元素量占相应年总量在58.1%~90.0%,淋溶量在72.2%~89.2%;系统具有良好的化学调节能力和化学贮滤机制,有效地抑制了水及化学组成物质的流失,仅以K、Si、Al和有机C流失量大于输入量,表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水化学林溶量与降水量间,以灰色关联动态方法建立的动态模式GM(1,2),精度较高,宜于系统水化学淋溶量的动态估算。
李意德 , 吴仲民 , 曾庆波 , 周光益 , 陈步峰 , 方精云
1998, 18(4):371-378.
摘要:报道了我国海南岛目前保存面积较大、林分的组成和结构复杂的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的C素库和群落的CO2排放动态。通过在尖峰岭林区进行为期3a的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山地雨林的碳素库主要有3个方面,即森林生物量中的C为234.3056t/hm2,森林凋落物现存量中的C为2.98t/hm2以及土壤层中的C为104.696t/hm2,合计为341.9816t/hm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CO2平衡的基本动态为:每年用于群落总第一性生产力所同化的CO2总量为74.28t/hm2,其中42.69t/hm2的CO2又通过群落呼吸作用而释放出来,用于净第一性生产力为31.59t/hm2;另一方面,凋落物层每年通过呼吸而释放的CO2量为3.27t/hm2,土壤的释放(不包括根系的呼吸)量约为26.96t/hm2。收支相抵,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每年对大气中的CO2的固定量为1.366t/hm2,折合C为0.3725t/hm2。由此可见,恢复、发展和保护热带林生态系统是解决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温室效应等全球性的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1998, 18(4):379-385.
摘要:在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系列中,对四川大头茶乔木种群的生物量生殖配置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种群不同生殖阶段的生物量生殖配置格局各异。同一生殖周期内,蕾花果期之RA值在不同演替系列中分别为:常绿阔叶林43.03%、40.79%和41.45%;针阔混交林4.13%、5.62%和35.51%;四川大头茶纯林9.32%、9.12%和31.63%。四川大头茶种群的生殖周期长达14个月之久,在整个生殖周期中,RA值呈现“高→低→渐高→高”的动态变化规律。根据RA值的大小与其生殖年龄的关系,缙云山四川大头茶种群的生殖期分为4个时期。虽然稳定生殖期的RA值相对稳定,但随其群落演替系列不同而异。种群密度与其RA值显著相关,密度过大和过小其RA值较低。光和土壤是影响其种群生物量RA的重要因子,光照强度与RA显著正相关,土壤厚度与RA具负相互关系。
1998, 18(4):386-391.
摘要:研究香港桃金娘灌木林中植物的N、P、K养分,结果表明:(1)生物量和养分贮量的分配格局明显不同。桃金娘茎和枝的生物量占地上部生物量的66.3%,其N、P、K贮量分别只占地上部N、P、K贮量的38.0%、37.6%和51.6%;叶子的生物量占地上部生物量的18.9%,其N、P、K贮量却分别占39.9%,35.4%和28.0%。(2)常绿的桃金娘叶子终年保持相对高的养分贮量;花和果的养分贮量则存在有规律的季节变化,从4月到7月其养分贮量迅速增加,9月之后则突然下降。(3)群落净第一性生产量中的N、P、K量分别为6844,472和4379mg/m2.a。对于桃金娘来说,叶子的净第一性生产量最大,所占的养分贮量也最大;花和果的净第一性生产量最小,却占净生产量中养分的第二位。(4)凋落物归还的N、P、K养分贮量分别为2815,164和892mg/m2.a,地上部净第一性生产中所需N、P的44.7%,50.8%来自养分的内部循环。
1998, 18(4):392-398.
摘要:在西藏拉萨测量了藏冬系列3个冬小麦品种的冠层几何结构及冠层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反射率、透过率和截获率。通过实测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冬小麦叶片比平原地区的更趋于直立,具有比平原地区低的消光系数,能够容纳较大的绿叶面积和有效穗数;当冠层对PAR的截获率趋于饱和时,高原地区麦田可容纳的最大绿叶面积可达8.6,是平原地区的1.4倍左右;开花到成熟期间的叶日积(LAD)大约可达平原地区的2倍,绿叶面积持续时间长;整个生长季期间,高原地区的PAR总量是平原地区的1.7倍,单位绿叶面积所截获的PAR是平原地区的1.3倍,又由于其叶片的趋于直立,故从上到下叶片受光比平原地区更均匀和充分,群体光合潜力高,对PAR的利用率更高。这些因素是高原冬小麦高产的重要原因。
贺金生 , 陈伟烈 , 江明喜 , 金义兴 , 胡东 , 路鹏
1998, 18(4):399-407.
摘要:以三峡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样地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不同退化类型、不同退化程度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人为干扰和演替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干扰较轻的退化类型,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自然生态系统高,受干扰较严重的退化类型,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自然生态系统低。随着生态系统的退化,群落物种丰富度先升高后又逐渐降低。从不同层次来看,乔木层物种多样性逐步减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则表现出先升高后又逐渐降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地带性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的灌木层(包括乔木幼苗和幼树)>乔木层>草本层的格局有显著差别。若以空间代替时间,则表现出随着演替进程群落物种多样性升高后又降低。从群落各层次来看,乔木层随着演替进程物种多样性逐步升高,灌木层、草本层则先升高后又降低。
1998, 18(4):408-412.
摘要:研究了CO2倍增/盐胁迫对不同抗盐性冬小麦幼苗有机干重,K+、Na+、Ca、Mg含量,脯氨酸水平及蛋白质变化的效应。表明两种小麦生长在150mmol/LNaCl下,其有机干重,K+、Ca、Mg含量下降,而Na+明显升高;CO2倍增可增加小麦有机干重,使一价阳离子K+、Na+含量升高,二价阳离子Ca、Mg呈下降趋势,同时有利于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并为植物进行渗透调节提供大量的碳源。150mmol/LNaCl可降低普通小麦蛋白质含量,CO2倍增具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效应,而CO2倍增/NaCl胁迫对抗盐小麦蛋白变化影响不明显,但CO2倍增/NaCl胁迫明显改变了两种小麦蛋白质的组成。指出CO2倍增可提高小麦的耐盐能力,减轻盐胁迫的毒害效应,提高作物产量。
1998, 18(4):413-417.
摘要:Pb+2、Cd+2、Hg+2浓度分别小于5.00mg/kg、2.00mg/kg、0.50mg/kg时,蚕豆(ViciafabaL.)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高于对照组;当处理剂量分别升高超过上述剂量时,LDH活性显著地降低。分析不同污染处理条件下的LDH同工酶,发现其5种同工酶在不同金属以及同一金属的不同剂量处理条件下,有差异表达的特性。其中LDH2在小剂量重金属作用下被诱导表达;LDH4对金属离子反应比较敏感,LDH3和LDH5对金属具有较好的抗逆性。由于各同工酶生理功能的差异性,从而认为重金属作用下LDH的适应性变化,只是一种生理功能的补偿,降低了植物对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显示出“适应代价”。本文还讨论了重金属对植物生理过程的影响方式和机理。
1998, 18(4):418-425.
摘要:描述了一个新近建立与开发的能预测核事故后果的动态食物链模式与程序。它既适用于西方饮食谱,也适用于中国居民的饮食谱。此模式考虑了干、湿沉积截获和初始滞留、易位、入渗、根部吸收、耕作等过程对事故释放导致的植物可食部位中核素浓度的影响。也考虑了动物对核素的摄入、食品加工的影响及人体食入途径对核素的摄入率。在干沉积中考虑了有效叶面积指数对干沉积量的影响,在湿沉积中考虑了事故期间不同时段不同降雨强度对湿沉积量的贡献的计算方法。程序由1个主程序和5个子程序组成,分别计算植物与土壤表面的干、湿沉积量;核素在植物中的易位,植物可食部分及动物产品中的核素浓度及人体的摄入量等。
1998, 18(4):426-432.
摘要:总结报道了1988~1992年小麦-西瓜-棉花-萝卜、小麦-西瓜-玉米-萝卜、小麦-西瓜-辣椒-萝卜、小麦-棉花(CK)等4个处理、3个重要的随机区组试验及一系列对比示范田的产量、收益和生态效应。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比传统模式在复种指数上提高了1倍以上;在亩产值上提高了3.26~5.20倍;在每亩净收益上提高了4.37~8.24倍;在每工作日创收上提高了2.11~3.69倍;在产出/投入比上提高了0.75~1.28倍。农田生态也有所改善。各间作模式在各方面均优于传统模式“小麦-棉花”。
1998, 18(4):433-441.
摘要:简要介绍了生态复杂性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动态,生态复杂性研究的背景及若干重要的概念与方法。生态复杂性指生态系统内不同层次上的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自组织及有序性。生态复杂性研究的显著特征是:它应用复杂学的理论、方法和观点来研究生态与进化问题。其研究方法主要有元胞机法和遗传算法。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适应复杂系统,处于混沌的边缘或临界态,内部作用是生态系统复杂化,有序化及自组织的主要推动力。
1998, 18(4):442-445.
摘要:石油的开采、炼油及其副产品的加工等生产过程都会排放出许多有毒物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在其环境中生长的绿化树木当年的成活率只有70%,3a后均全部死亡,每年都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事植物造林,人们估计可能与石油化工污染有关。对此,将被大庆石油化工污染大气处理的绿化树木,进行了部分生理指标的初步探讨,为石油化工污染对植物及树木的伤害研究和抗污树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1998, 18(4):446-448.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作物生产模拟与系统分析方法的发展,使定量化描述氮与作物和其它环境因子相互关系成为可能,并已成功地推出了用于描述氮在器官间分配和干物质生产、氮与冠层CO2同化率之间关系的氮行为模拟模型[1]。但这些模型大多用于动态描述氮在作于-土壤系统中的行为,距模型直接指导作物生产还有差距。因此,如何将氮行为模型的模拟结果转化为生产上的氮运筹措施尚待进一步研究。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