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年第17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生物多样性科学前沿

      1997, 17(6):565-572. CSTR:

      摘要 (7387) HTML (0) PDF 260.44 K (4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国际生物科学联盟(IUBS)在1991年首先提出,至今已由其它5个重要国际组织或项目(SCOPE,UNESCO,ICSU,IGBP-GCTE及IUMS)共同主持的DIVERSITAS是迄今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唯一的国际性项目。1996年7月,科学指导委员会草拟了本阶段新的操作计划,并于同年8月在IUBS执行委员会上讨论。操作计划详述了10个组成方面的内容,其中5个为核心组成部分,其它5个为特别目标研究领域(STARs)。“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是最核心的组成方面,也是1991年提出的唯一的研究内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恢复和持续利用既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又是研究所要达到的最后目的。特别目标研究领域包括了土壤和沉积物、海洋、淡水和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等重要而过去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领域。DIVERSITAS的研究内容与《生物多样性公约》中的有关条款十分吻合,说明科学研究就是为履行《公约》服务的。明确研究的指导思想,按中国国情选择好有代表性的优先地区以及开展国际合作,逐步与国际接轨是下一步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应考虑到的几个方面。

    •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Ⅲ.几种类型森林群落的种-多度关系研究

      1997, 17(6):573-583. CSTR:

      摘要 (3510) HTML (0) PDF 227.07 K (3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描述种-多度关系的二类共8个模型(对数级数分布LS、对数正态分布LN、负二项分布NB和几何分布GOM以及“分割线段”模型BS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Zipf模型ZM和Zipf-Mandelbrot模型ZMM)对东灵山地区9个类型的森林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S和NB对大多数群落可以很好地拟合,LN和GOM对每一个群落都不能很好地拟合;ZMM可以很好地、NPM也可以较好地拟合每一个群落,ZM可以很好地拟合大多数群落,而BSM则反之。LS中的参数α与4个丰富度指数呈极强的线性关系,与3个多样性指数也有较强的线性关系。因此,α可以作为群落的一个多样性指数使用,并且它更多地反映了群落的丰富度。本研究也表明,将包含多个参数的非线性方程组逐渐化为只含一个参数的非线性方程,再将MonteCarlo方法、区间二分法和迭代法相结合以求解该方程,从而实现参数估计,这种算法是可行的;在拟合三参数模型ZMM时,先固定参数β,再通过线性化求出另外2个参数,经过多次计算,求出一组参数值作为下一步非线性方程拟合的初值,这种算法也是成功的。在进行种重要性顺序-多度表模型的评价时,不能只考虑剩余标准差或相关指数,它们是基于误差平方和的两个指标,对真实的误差有某种夸张作用;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平均绝对误差这个指标。

    •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Ⅳ.样本大小对多样性测度的影响

      1997, 17(6):584-592. CSTR:

      摘要 (1988) HTML (0) PDF 234.54 K (2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盖度和重要值两个多度指标对北京东灵山地区小龙门林场的5个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以考察样本大小(即样方数量)对多样性测度的影响,并设计了3种方法来确定临界样方数量(即多样性测度趋于稳定时的样方数量)。结果表明,用盖度和重要值作为多度指标进行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是合适的,并且得出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当取比例因子k1=0.2时,计算临界样方数量的第二种方法与直观判断比较吻合;丰富度指数不太稳定,临界样方数量在20以上(样方面积为5m×5m);多样性指数D1最稳定,只需少数几个样方就达到稳定状态,多样性指数OD最不稳定;均匀度指数Jgi也比较稳定,也只需几个样方就达到稳定状态;3个丰富度指数间有确定性关系:R2>R1>R3;在各指数达到稳定状态以后,甚至在少数几个样方之后就有OD>HP>D>D1>DM,Jgi>Jsw<>Ea>Es>Eh,其中“<>”表示不确定,对乔木层有Ea>Jsw,对草本层有Jsw>Ea,除第3个样地外,对其它4个样地的灌木层也有Jsw>Ea;在大多数情况下,各指数都有或近似地有:草木层>灌木层>乔木层。

    •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Ⅷ.群落组成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1997, 17(6):593-601. CSTR:

      摘要 (2777) HTML (0) PDF 221.56 K (2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样带法研究了北京东灵山地区落叶阔叶林物种组成随海拔梯度表现出的变化格局。通过变换分割样带的尺度,考察了环境的局部变化对群落主要组成物种的分布及其优势程度的影响。东灵山落叶阔叶林优势种辽东栎和五角枫几乎遍布整个样带,其它伴生乔木树种表现出明显的分布替代格局。以占据率和单种率考察了尺度对群落特征分析的影响。本区落叶阔叶林1m样带最佳分割尺度为:乔木层40m,更新层80m、灌木层20m。样带法在研究植物群落随环境梯度变化格局中具有重要价值。

    •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V.生物群落物种数目的估计方法

      1997, 17(6):601-610. CSTR:

      摘要 (2384) HTML (0) PDF 290.85 K (4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群落的物种数目,即物种丰富度,是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多样性概念,从对它的估计中可以得到关于物种灭绝速率方面的信息,这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已经提出了很多方法来估计群落中的物种数目,这些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基于理论抽样的方法和基于数据分析的方法。前者包括经典估计方法和贝叶斯估计方法;后者包括对数正态分布的积分方法、再抽样方法和种-面积曲线的外推方法。发现:(1)有些方法适用于动物群落,如大多数基于理论抽样的方法;有些方法则适用于植物群落,如大多数基于数据分析的方法;(2)这些方法还没有经过全面而系统地比较;(3)还没有一个普遍认为比较好的方法。因此,建议采用野外调查与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种估计方法进行系统地评价。

    • 地带性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1997, 17(6):611-618. CSTR:

      摘要 (6871) HTML (0) PDF 218.46 K (4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群落调查以及文献收集的基础上,对暖温带地区、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区、亚热带地区以及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不同群落类型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这4类地区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具体表现在热带地区(以统计平均值表示)群落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为最高,然后依次是亚热带地区、秦岭地区和东灵山地区;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则以亚热带地区为最高,其次是秦岭地区,热带地区的则仍高于东灵山地区,但这种变化明显没有乔木层那样显著;草本层的情形与乔木层几乎相反,以东灵山地区为最高,其次是秦岭地区的,以亚热带地区的为最低,而热带地区的仅高于亚热带地区的。这一系列的变化无不反映了环境因子的纬度变化特征。作者还分析了东灵山地区和秦岭地区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和群落类型的变化特征,但由于其它环境因子的干扰,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趋势。

    • 秦岭太白山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的生态学研究

      1997, 17(6):619-625. CSTR:

      摘要 (3240) HTML (0) PDF 219.63 K (3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研究了太白山弃耕地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群落α多样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群落在由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向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灌丛、混交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多样性指数逐渐上升,至混交林阶段达到最高值。若以分布在这一垂直地带的代表性森林群落锐齿栎林为演替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则由多样性指数在锐齿栎混交林、锐齿栎林阶段呈下降趋势。不同演替阶段不同生长型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为:在演替的初期,草本层多样性指数>灌木层>乔木层;在混交林阶段,这3个不同生长型的多样性指数相差无几,乔木生长型稍占优势;在锐齿栎混交林和锐齿栎林阶段,灌木生长型的物种多样性最大,草本次之,乔木生长型的物种多样性则迅速降低。首次利用群落各生长型的叶层相对厚度和相对盖度作为加权参数,对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这种加权处理是比较合理的。

    •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Ⅹ.不同尺度下群落样带的β多样性及分形分析

      1997, 17(6):626-634. CSTR:

      摘要 (1779) HTML (0) PDF 680.32 K (2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不同尺度,采用β多样性指数和分形分析方法对东灵山暖温带森林样带上群落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空间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Cody指数揭示出乔木层在取样尺度20m和灌木层在取样尺度80m时,随海拔梯度变化呈明确的物种替代规律性;乔木层和灌木层在同一地点的物种替代速率具有互补性;群落多样性的空间变异在样带的起始(山底)和终止(山顶)地段较高。2)笔者提出的群落结构变异(CommunityStructureVariation,CSV)指数介于0~1之间,作为Cody指数的改进,它对群落多样性沿环境梯度变化的揭示更接近于实际情况;CSV指数分析显示乔木层在>40m取样尺度,灌木层>20m取样尺度群落结构出现明确变异规律;物种丰富度(Cody指数)和群落结构(CSV指数)变化规律性的表现尺度(取样尺度)不同。3)分形分析的结果,乔木主林层在200m内不同尺度间不存在相关规律,乔木更新层只在<40m尺度显示出尺度依赖性,灌木层的尺度依赖特征则表现为小尺度变异显著而较大尺度上变异程度降低;乔木更新层与灌木层的异质性规律发生显著变化(拐点)的尺度不同,分别为40m和90~100m。同时,还对群落学研究中的取样尺度问题进行了探讨。

    • 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的水分生态效应——冠层对暴雨势能的消减、暴雨养分贮存

      1997, 17(6):635-639. CSTR:

      摘要 (1674) HTML (0) PDF 161.84 K (2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集水流域的定位研究,分析了3年间该群落冠层对大雨、暴雨及大暴雨势能的消减、缓冲耗能效应以及年暴雨携带养分在系统中贮存效应,其冠层消减大雨、暴雨及大暴雨势能占年总消减势能在61.8%~71.8%之间,其中消减(≥200mm)大暴雨势能量占年总消减势能的43.9%;大雨、暴雨及大暴雨雨水的年均养分含量为55.122kg/hm2,其产流流失为42.917kg/hm2,年均净积累为12.205kg/hm2,除取Si外,年净积累量达32.674kg/hm2,充分体现出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具有的环境生态效应。

    • 犀牛在中国灭绝与人口压力关系的初步分析

      1997, 17(6):640-644. CSTR:

      摘要 (2619) HTML (0) PDF 146.76 K (2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千多年以前,犀牛沿黄河两岸自西向东约有1800多公里的广阔的分布北界。近三千年来,犀牛在中国的分布北界不断南移,它是我国犀牛地域性灭绝的重要特征。北界南移速度相当惊人,平均每年以0.5km的速度向南消退。犀牛在中国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压力。中国古代人口对犀牛的压力包括直接与间接两个方面。通过简单计算可知,犀牛种群承受人口压力阈值小于4人/km2。

    • 鼎湖山3种不同林型下的土壤酸度和养分含量差异及其季节动态变化特性

      1997, 17(6):645-653. CSTR:

      摘要 (3012) HTML (0) PDF 253.56 K (2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主要研究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3种主要林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下0~60cm土层的酸度,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钾,交换性钙、镁等几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状态以及它们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pH值都随着季节变化而逐渐升高,不同林型间的差异是松林>混交林>阔叶林,而且它们都是表层低于中下层。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植被类型不同导致土壤微生物数量不同的结果。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地表现为阔叶林和混交林大于松林,这表明阔叶林和混交林在改良土壤养分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在同一剖面内,表层养分的含量明显高于中下层,而中下层之间相差不大。季节变化对速效磷影响最大,对有机质影响最小。养分含量大多在冬季较高。

    • 华北棉区第三代棉铃虫对棉花为害损失与经济阈值的研究

      1997, 17(6):654-659. CSTR:

      摘要 (1803) HTML (0) PDF 154.38 K (2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在华北棉区棉花蕾铃期阶段,连续5a的田间蕾铃脱落原因的观察,明确了在第三代棉铃虫的中常发生年份,影响蕾铃期蕾铃脱落的主要因素是棉株本身的自然脱落,其脱落率占总脱落的90%以上,而因第三代棉铃虫为害造成的脱落率在5%以下。根据田间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3龄幼虫虫量与为害力的关系研究,结合多年第三代棉铃虫田间生命表,文中提出了三代棉铃虫的经济阈值为百株累计卵量150粒。

    • 荒漠草原蝗虫群落空间格局的研究

      1997, 17(6):660-665. CSTR:

      摘要 (1517) HTML (0) PDF 164.39 K (2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种-面积关系模型,计算出宁夏荒漠草原蝗虫群落最小调查面积;通过2×2联列表,用点相关系数和相关系数公式对蝗虫种间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用模糊聚类法将调查蝗虫划分为4个类群;以6项聚集指标和新提出的混合度指数,对9种蝗虫种群及群落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排序归类。最后依据种群数量、混合度指数、分布型相似性提出群落格局的“主导分布型”新概念,认为宁夏束颈蝗种群分布型为宁夏荒漠草原蝗虫群落空间格局的“主导分布型”。

    • 内蒙古草原蝗虫个体大小及生活型划分的探讨

      1997, 17(6):666-670. CSTR:

      摘要 (1765) HTML (0) PDF 141.45 K (2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蝗虫的形态测量指标,对23种蝗虫进行了个体大小及生活型量化划分的探讨,结果表明:23种蝗虫可以划分为大、中、小3个类群,生活型表现为从典型的地栖型到典型的植栖型的渐变特征。个体大小与生活型紧密相关,个体大的种类常为地栖型,而个体小的种类多为植栖型。

    • 渐危植物格木的濒危机制及其繁殖特性的研究

      1997, 17(6):671-676. CSTR:

      摘要 (1652) HTML (0) PDF 192.06 K (2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调查考察格木的地理分布以及定点监测格木天然林的种群结构和动态、人工林的生长与生境的基础上,研究了格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群落特性,并分析了格木成为渐危植物的原因。格木材质优良,人们过度砍伐是其种群数量变小,地理分布变窄的原因之一。格木要求比较特殊的生境,如温暖、光照强、水分条件好,否则生长不良或难以生存。格木的繁殖依赖于种子,但其种子具不透水的坚硬种皮,难以萌发,且易遭病菌和蛀虫为害,因而天然更新能力弱。幼树新梢受蛀虫危害严重。这些是格木成为渐危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原因。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