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中文标题
英文标题
作者中文名
作者英文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单位中文名
单位英文名
中图分类号
DOI
+高级检索
首页
学报首页
关于本刊
影响因子及获奖
投稿须知
订阅及广告
专辑与专题
学术会议
本刊电子期刊
1997年第17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导出
显示方式:
简洁模式
摘要模式
1
中国东北草原植物中的C
3
和C
4
光合作用途径
殷立娟
,
王萍
1997, 17(2):113-123.
[摘要]
(
3338
)
[HTML]
(
0
)
[PDF 238.49 K]
(
3147
)
摘要:
以光合作用关键羧化酶PEPC和RuBPC活性比,并且参照叶片CO2补偿浓度,δ13C值和叶片解剖结构特点来鉴定东北草原区233种植物的C3,或C4光合作用途径。这些植物隶属于144属37科,其中137种为首次鉴定。89种具有C4光合作用途径,隶属于55属17科;144种具有C3光合作用途径,隶属于94属28科。大多数C4种分布在禾本科(Poaceae)、莎草科(Cyperaceae)、苋科(Amaranthaceae)和藜科(Chenopodi-aceae)。苋属(Amaranthus)、地肤属(Kochia)、狗尾草属(Setaria)和虎尾草属(Chloris)中的均为C4植物。C4植物的生境多为干草原和盐碱草地,而C3植物则主要分布于草甸草原和干草原。然而,C4植物对热、干旱和盐环境的适应能力比C3植物强。
导出
收藏
2
鼎湖山地区人类活动对马尾松年轮
13
C/
12
C的影响
林植芳
,
梁春
,
彭长连
,
林桂珠
,
孔国辉
1997, 17(2):124-132.
[摘要]
(
1832
)
[HTML]
(
0
)
[PDF 101.85 K]
(
2504
)
摘要:
南亚热带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非核心地带的旅游活动和附近工厂区污染气体的排放,影响了马尾松年轮中的δ13C值和空气CO2的δa值。旅游点年轮的δ13C值自1965~1992年以年均-0.026‰速率下降,1980~1992年年均下降速率增至-0.044‰。工厂点的马尾松年轮δ13C则随时间而递增,气体污染改变了δ13C值的年际变化图式。1980~1992年,对照点、旅游点和工厂点空气CO2浓度年均增高速率分别为0.68,0.98和2.30μL/L。1994年空气CO2的δa值在旅游点和工厂点比对照点低-0.18‰和-0.44‰。
导出
收藏
3
蚕豆在重金属污染条件下数量性状的分化研究
段昌群
,
王焕校
,
姜汉侨
1997, 17(2):133-144.
[摘要]
(
1689
)
[HTML]
(
0
)
[PDF 354.71 K]
(
2314
)
摘要:
运用正交设计方法,经过4代的原位种植实验,研究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Pbz+、Cdz+、Hgz+、Znz+污染对同一蚕豆(ViciafabaL.)种质在株高、首次开花时间、每株结豆荚数、单位豆荚豆粒数(每20个豆荚)、种子的重量(50粒)等数量性状的代内和代间分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种植代内,低浓度的重金属除使开花时间以外的各数量性状指标程度不同有刺激升高作用;高浓度则使性状明显受到抑制。对于不同的污染世代,低浓度污染条件下,蚕豆在第1代一般表现出一定的应激反应,性状指标的变化一般不下降或略有下降,而在第2代时,性状明显趋于负向变化,但随着代数的推移,又逐渐恢复上升。高浓度的污染,在第1代时植物就产生了毒性反应,大多的数量性状都明显受到了抑制,随后一定的代数内这种受抑现象加深,持续1到2代后,性状又向正常条件下的数值方向恢复。经分析认为,植物对污染具有相当大的适应潜力,这种潜力的来源是基于基因频率水平上的变化;这种基因频率的变化反映了污染对植物的进化分化作用。
导出
收藏
4
异色瓢虫若虫的限域搜索行为
邹运鼎
,
孟庆雷
,
耿继光
,
陈高潮
,
王公明
1997, 17(2):145-150.
[摘要]
(
1686
)
[HTML]
(
0
)
[PDF 139.23 K]
(
2418
)
摘要:
在Nakamuta装置中,通过对两种光照条件下(强光照3680~4620lx,弱光照130~220lx)异色瓢虫若虫搜索麦蚜行为轨迹的研究,得出摄食麦蚜前后0~15s搜索行为轨迹弯曲角度总和之间差异均显著,摄食后大于摄食前;摄食麦蚜前后0~15s、15~30s、30~45s、45~60s内的各对应停点间距离差异均显著,摄食前大于摄食后;其搜索速度,摄食前显著大于摄食后。摄食麦蚜前后摄食点到各停点间的直线距离差异均显著,摄食前显著大于摄食后。摄食麦蚜前后0~15s、0~30s、0~45s、0~60s的领域范围搜索面积,弱光照下摄食前依次是摄食后的3.87倍,5.05倍7.54倍和2.78倍;强光照下摄食前依次是摄食后的16.56倍、6.02倍、3.84倍和4.63倍。摄食前是广域型搜索。摄食后一段时间是地域集中型搜索。
导出
收藏
5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生态适应性研究──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分析
刘荣堂
1997, 17(2):151-158.
[摘要]
(
1569
)
[HTML]
(
0
)
[PDF 218.55 K]
(
2522
)
摘要:
自1988~1993年,结合《引进赛加羚羊驯化研究》,对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国内历史分布区和43个样点的11项气象地理要素计算欧氏距离和模糊相似优先化,并进一步作气候图解分析.发现引种区甘肃武威地区的生态环境与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中的别特帕克达拉等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气候类型介于哈萨克斯坦的半荒漠与荒漠草原之间,更相似于荒漠草原。认为赛加羚羊同其它生物种一样,有其特定的生态位,但随生态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要保证生态效能的充分发挥,赛加羚羊必须与环境统一,途径有三,其中在生态环境基本相似的区域内引种才是可行的。甘肃武威地区便是这种区域之一。进一步分析各种生态因子对环境的作用及物源状况十分重要。
导出
收藏
6
生态梯度轴(EGA)区划林木育种区的研究
顾万春
,
李斌
,
郭文英
,
胡新生
,
阎洪
,
游应添
,
国丰富
1997, 17(2):159-169.
[摘要]
(
1658
)
[HTML]
(
0
)
[PDF 296.97 K]
(
2825
)
摘要:
对全国678个样点统一选用15个生态因子,包括地理坐标(X)3个变量,气象因子(Y)12个变量。进行因子相关分析(CA),典型相关检验,选择第1典型变量(CA1)的坐标2元数据,跟进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根据主成分贡献大小,确定第1主成分对应的样点1元坐标为综合生态梯度轴(值),即EGA(CA1→PC1)。绘制样点生态梯度轴等值线图,同时,将678个样点生态梯度值(Y)与对应经度(X1)、纬度(X2)和海拔高(X3)建立多项式回归,利用计算机绘制“中国生态梯度图”,依据EGA(CA1→PC1)等值线图与生态梯度图定量区划林木育种区,并根据区划原则进行拟合与校正。最终将全国区划为10个林木育种大区,31个基本区,97个育种区和74个(A级)亚区。
导出
收藏
7
不同时期羊草群落光合速率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模型
戚秋慧
,
尹承军
,
盛修武
1997, 17(2):170-175.
[摘要]
(
1392
)
[HTML]
(
0
)
[PDF 159.46 K]
(
1820
)
摘要:
利用1981~1985年间,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Aneurolepidiumchinense)群落光合速率和环境因子观测资料,按4个不同时期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得到4个回归方程如下:1.6月上中旬植物生长初期,群落光合主要与光照强度和温度有关。其回归方程是y=-0.683+0.444x1-0.0391x21+0.0742x3-0.00164x23(式中y为羊草群落光合速率gCO2/m2h,x1为光照强度10klx,x3为空气温度℃)。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0.98。2.6月下旬到7月中旬植物营养生长盛期,群落光合主要与光照强度和相对湿度有关。其回归方程为y=-4.00+0.673x1-0.00502x21+0.105x2-0.000665x22(式中x2为空气相对湿度%)。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0.84。3.7月下旬到8月中旬的植物生殖生长盛期,群落光合主要与光照强度和相对湿度有关。其回归方程为y=-4.42+0.600x1-0.452x21+0.104x2-0.000632x22。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0.91。4.8月下旬到9月上旬植物生长后期,群落光合主要与光照强度和温度有关,其回归方程为y=-0.381+0.337x1-0.0243x21+0.065x3-0.000632x23。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0.86。以上方程不仅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羊草群落光合速率与各环境因子的密切程度,而且可以把关系数量化。根据这些关系模型,可以粗略地估算羊草群落各时期的光合能力和草原生产力。
导出
收藏
8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马祥庆
,
杨玉盛
,
林开敏
,
刘爱琴
,
何智英
1997, 17(2):176-183.
[摘要]
(
1866
)
[HTML]
(
0
)
[PDF 201.78 K]
(
2659
)
摘要:
在杉木中心产区福建尤溪建立径流场,进行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影响的6a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炼山清理迹地导致了林地严重的水土流失,炼山后6a中林地的水、土、肥流失分别达8767.32m3/hm2、38.00t/hm2、523.16kg/hm2,分别是不炼山林地的3.10、19.70、6.10倍。两种清理方式林地流失量差异随时间推移逐年缩小,至第6年趋于一致;炼山具有短期激肥效应,经雨季冲刷,林地肥力急剧下降,至幼林郁闭,肥力趋于稳定;不炼山林地经采伐剩余物分解。林地养分得到富集。炼山能明显提高杉木造林成活率,短期内促进杉木生长及林下植被发育,炼山持续时间虽短,但其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是长期的。
导出
收藏
9
管涔山青扦(Picea wilsoni)天然林年龄结构及其动态的研究
郭晋平
,
王石会
,
康日兰
,
邱有红
,
张芸香
1997, 17(2):184-189.
[摘要]
(
1611
)
[HTML]
(
0
)
[PDF 170.81 K]
(
3001
)
摘要:
对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表明,虽经人为频繁干扰,管涔山青扦天然林仍表现出异龄林结构特征,立木年龄范围超过一个龄级期,根据年龄结构特征值可分为相对同龄林、相对异龄林和异龄林3种类型。林下新一代种群的数量和结构受林冠郁闭度和结构的影响。具垂直郁闭型林冠的异龄林,林下更新数量充足,幼苗幼树年龄结构合理;而水平郁闭型林冠,不利于新一代种群的发生和发展。青扦种群年龄结构受种群发生和自疏两个过程的控制,林下种群的发生以小规模林冠空隙干扰下的连续更新为主。青扦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在其共同适生范围内是某种干扰格局控制下的稳定群落。
导出
收藏
10
昆虫迁飞行为的参数化Ⅱ.模式与检验
翟保平
,
张孝羲
1997, 17(2):190-199.
[摘要]
(
1935
)
[HTML]
(
0
)
[PDF 237.17 K]
(
2443
)
摘要:
对通过昆虫迁飞行为分析得到的迁飞时间参数、高度参数、速度和方向参数等分别以一定的数学形式加以表达。其中,起飞时间以日出日没及晨昏朦影时刻为基准,用天文公式求出;边界层顶与飞行低温阈限所在高度及运行高度上的风速、风向由一维湍能(TKE)模式以E-ε闭合做数值模拟:对飞行力较弱的小型或微小昆虫做随风运行处理,而对大型昆虫则根据其自身的飞行速度和定向方位与其飞行高度上的风向风速做矢量运算,求得位移方向和速度。通过我国小地老虎和草地螟标放回收试验结果的检验,表明本文提出的迁飞行为参数化方案是合理可行的。以此为基础组建数值模型进行昆虫迁飞轨迹分析,可望进一步提高迁飞性害虫异地预测的水平。
导出
收藏
11
应用一维空间序列方法研究空间分布型与时空相关
周国法
1997, 17(2):200-208.
[摘要]
(
1534
)
[HTML]
(
0
)
[PDF 208.70 K]
(
2489
)
摘要:
研究种群空间分布、种间时空相关及种群与环境因子间空间相关的一维序列方法,包括一维序列抽样调查、单种群分布分析的方差图和相关图方法及时空相关分析的交叉相关图方法。提出了方向性和最大相关距离(平均聚集半径)这两个描述空间分布和空间相关的特征量;第一次用数量方法建立了研究空间分布与建立空间预测模型的统一的分析模型。例1说明了传统判断分布型方法存在的缺陷和用一维序列方法解决的途径;例2包括分布的时序分析、不同虫态空间分布的相关和不同世代幼虫空间分布的差异分析。这些研究的结果有助于人们了解种群动态的时空变化规律。
导出
收藏
12
榕树及其传粉者研究综述
马炜梁
,
陈勇
,
李宏庆
1997, 17(2):209-215.
[摘要]
(
1934
)
[HTML]
(
0
)
[PDF 282.68 K]
(
2633
)
摘要:
榕属植物(Ficus)统称榕树,是热带森林中的一类关键种植物。榕树及其传粉者为协同进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也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植物-昆虫相互作用的一个热点。本文对研究历史、植物、昆虫、传粉、产卵以及协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的介绍。
导出
收藏
13
气候变暖与稻谷生产的相互影响及对策
吴海宝
1997, 17(2):216-219.
[摘要]
(
1754
)
[HTML]
(
0
)
[PDF 122.65 K]
(
2225
)
摘要:
稻田是大气甲烷的一个排放“源”,但稻株却从大气中吸收CO2,因而是大气CO2的一个“汇”。两者构成稻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根据稻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我国稻谷生产发展史,进一步论述气候变暖与我国稻谷生产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稻谷生产不会加速气候变暖的进程,并提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发展稻谷生产对策。
导出
收藏
14
鼎湖山森林群落的几种叶面积指数测定方法的比较
任海
,
彭少麟
1997, 17(2):220-223.
[摘要]
(
2069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643
)
摘要: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东经约112°30′~112°33′,北纬约23°09′~23°11′.本区年均气温21℃,年降雨量1927mm,干湿季较明显。保护区内的3个主要森林群落是:(1)季风常绿阔叶林——锥栗、厚壳桂,黄果厚壳桂(简称厚壳桂群落),该群落经长期演替发展,已接近地带性顶极阶段;
导出
收藏
期刊简介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快速检索
按检索
--请选择--
中文标题
英文标题
作者中文名
作者英文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单位中文名
单位英文名
中图分类号
DOI
检索词
从
2025年第45卷
2024年第44卷
2023年第43卷
2022年第42卷
2021年第41卷
2020年第40卷
2019年第39卷
2018年第38卷
2017年第37卷
2016年第36卷
2015年第35卷
2014年第34卷
2013年第33卷
2012年第32卷
2011年第31卷
2010年第30卷
2009年第29卷
2008年第28卷
2007年第27卷
2006年第26卷
2005年第25卷
2004年第24卷
2003年第23卷
2002年第22卷
2001年第21卷
2000年第20卷
1999年第19卷
1998年第18卷
1997年第17卷
1996年第16卷
1995年第15卷
1994年第14卷
1993年第13卷
1992年第12卷
1991年第11卷
1990年第10卷
1989年第9卷
1988年第8卷
1987年第7卷
1986年第6卷
1985年第5卷
1984年第4卷
1983年第3卷
1982年第2卷
1981年第1卷
到
2025年第45卷
2024年第44卷
2023年第43卷
2022年第42卷
2021年第41卷
2020年第40卷
2019年第39卷
2018年第38卷
2017年第37卷
2016年第36卷
2015年第35卷
2014年第34卷
2013年第33卷
2012年第32卷
2011年第31卷
2010年第30卷
2009年第29卷
2008年第28卷
2007年第27卷
2006年第26卷
2005年第25卷
2004年第24卷
2003年第23卷
2002年第22卷
2001年第21卷
2000年第20卷
1999年第19卷
1998年第18卷
1997年第17卷
1996年第16卷
1995年第15卷
1994年第14卷
1993年第13卷
1992年第12卷
1991年第11卷
1990年第10卷
1989年第9卷
1988年第8卷
1987年第7卷
1986年第6卷
1985年第5卷
1984年第4卷
1983年第3卷
1982年第2卷
1981年第1卷
刊期检索
2025年第45卷
2024年第44卷
2023年第43卷
2022年第42卷
2021年第41卷
2020年第40卷
2019年第39卷
2018年第38卷
2017年第37卷
2016年第36卷
2015年第35卷
2014年第34卷
2013年第33卷
2012年第32卷
2011年第31卷
2010年第30卷
2009年第29卷
2008年第28卷
2007年第27卷
2006年第26卷
2005年第25卷
2004年第24卷
2003年第23卷
2002年第22卷
2001年第21卷
2000年第20卷
1999年第19卷
1998年第18卷
1997年第17卷
1996年第16卷
1995年第15卷
1994年第14卷
1993年第13卷
1992年第12卷
1991年第11卷
1990年第10卷
1989年第9卷
1988年第8卷
1987年第7卷
1986年第6卷
1985年第5卷
1984年第4卷
1983年第3卷
1982年第2卷
1981年第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