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年第15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福建秋茄红树林碳氢氮素的动态研究

      1995, 15(3):229-234.

      摘要 (1773) HTML (0) PDF 178.96 K (2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福建九龙江口20a生人工秋茄红树群落C、H、N素的含量、贮备及年动态。结果表明:(1)秋茄植物体不同组分C、H、N素含量有一定差异,含量范围分别为:C43.81%─51.22%、H4.50%─5.68%、N0.23%─1.80%,组分间差异程度顺序为C<H<N。原子数率为C(1)H(1.11─1.48)N(0.004─0.034)。(2)群落C、H、N素现存总库量分别为7457.53g/m ̄2、837.48g/m ̄2和73.61g/m ̄2,其中地上部分别占59.31%、58.40%和59.54%,地下部分别占40.69%、41.60%和40.46%。(3)群落年净固定C素、结合H素和吸收N素分别为1113.41g/m ̄2、124.37g/m ̄2和16.83g/m ̄2,其中用于群落自身增长而存留的分别为684.88g/m ̄2、77.15g/m ̄2和6.65g/m ̄2,经凋落物年输出的分别为428.53g/m ̄2、47.22g/m ̄2和10.18g/m ̄2。(4)群落年能量净固定量为43544kJ/m ̄2,年O_2净释放量为2969g/m ̄2。

    • 北京地区辽东栎呼吸量的测定

      1995, 15(3):235-244.

      摘要 (2223) HTML (0) PDF 240.19 K (2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了北京地区辽东株群落的建群种──辽东烁呼吸量的研究结果。详细论述了用红外CO_2分析仪测定林木呼吸速率的方法和技术,给出了辽东栎非同化器官的直径分布函数表达式、呼吸速率与直径的关系以及计算单株林木各器官总时吸量的表达式,建立了由每木调查结果推算群落呼吸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胸径大于4.0cm的辽东杆每年呼吸释放的CO_2为10.2t/hm ̄2,其中根、茎、叶、枝分别为2.8,1.7,2.6,3.2t/hm ̄2。本文论述的方法和技术不仅对研究森林呼吸量,对测定森林释放其它气体也有参考意义。

    • 模拟浮游生物的季节变化

      1995, 15(3):245-250.

      摘要 (1897) HTML (0) PDF 160.29 K (2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讨论了海洋中光合作用过程和计算光合作用的速率方程。运用垂直平均值的浮游生物模型研究了在一个固定站和扩展湾流体系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营养盐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夹卷过程将含营养盐丰富的中层水带入了混合层,从而导致浮游植物的生长;摸式较好地给出了扩展湾流体系中的水华季,基本上得到了浮游生物的生活周期。使用不同的参数值进行了若干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 自然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与生态环境演

      1995, 15(3):251-259.

      摘要 (2157) HTML (0) PDF 240.61 K (2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因严重的土壤侵蚀,已丧失原有的自然景观,子午岭林区为追溯研究自然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与生态环境演变提供了研究基地。通过典型区考察和定位试验研究及实验室分析测试,分析研究了子午岭林区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土壤侵蚀演变的影响;自然生态平衡下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植被耕垦的加速侵蚀特征及人为加速侵蚀与土壤退化过程等。

    • 中国主要五针松群落学特征及其生物量的研究

      1995, 15(3):260-267.

      摘要 (1834) HTML (0) PDF 232.25 K (3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五针松的分布.群落学特征,按不同分布区、不同群落类型探讨了中国五针松的群落生物量和年净生产量及在群落的不同层次上的分布.比较分析了不同分布区五针松的年干物质累积速度(NP/B).结果表明:115─135a生的阔叶红松林群落生物量在97.09─120.51t/hm ̄2之间,年净生产量在8.698─10.34t/hm ̄2.a之间,年净生产量长白山山脉沙松、鹅耳枥红松林>小兴安岭南坡枫桦、水曲柳红松林>小兴安岭北坡云杉、冷杉红松林;30─36a生的华山松林群落生物量在78.75─94.73t/hm ̄2之间,年净生产量在4.993─5.537t/hm ̄2.a之间,年净生产量贵州山地常绿阔叶华山松林>秦岭中山地阔叶华山松林>甘肃小陇山针阔叶华山松林.NP/B值:长白山山脉的阔叶红松林>小兴安岭山脉的阔叶红松林;秦岭中山地阔叶华山松林>甘肃小陇山针阔华山松林>贵州中山地常绿阔叶华山松林.

    •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Ⅱ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

      1995, 15(3):268-277.

      摘要 (14271) HTML (0) PDF 265.87 K (70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125块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从不同类型、层次的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与海拔的关系等方面对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区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是: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物种均匀度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植物生长型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关系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相近且明显低于草本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相近,群落间变异幅度较小,乔本层则变异幅度很大;物种多样性指教则表现出草本层>乔本层>灌木层的规律。物种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作为测度指标计算群落多样性所得结果相近,且优于以株数作为测度指际计算的结果。

    •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辐射能量环境初步研究

      1995, 15(3):278-286.

      摘要 (1924) HTML (0) PDF 275.64 K (2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辐射能量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对林、灌、草各层次的总、反、净、光台有效及吸收、透射等辐时因子的变化分别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在生长季(5─10日)期间,抵达林冠的太阳总辐射为3095.45MJ·m ̄(-2),抵达灌草层的为388.34MJ·m ̄(-2)。峰值出现在5月,谷值在8月。(2)生氏季内,抵达群落的太阳总辐射主要集中于5、6两月,占整个生长季的40.99%。(3)生长季内,林冠上方净辐射总值为1658.74MJ·m ̄(-2)。(4)林冠反射主要受入射光的光谱特性及群落发育状况共同影响,反射率的变化主要与群落发育状况相关;灌草层的反射及后射率主要受群落发育状况的影响。(5)整个生长季,林冠所接收的光台有效辐时为1308.3MJ·m ̄(-2),灌草层为194.21MJ·m ̄(-2)。(6)净辐射日进程受气候因素影响十分强烈。(7)群落内光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存在很大差异。

    • 黄河水系对流域碳分布的影响

      1995, 15(3):287-295.

      摘要 (1829) HTML (0) PDF 232.54 K (2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区段模型并以土壤流失资料和水文资料为基础,计算黄河水系碳输运的诸特征量。结果表明:黄河水系的碳输运主要表现为无机离子态碳和悬浮态碳,它们的输运量主要受土壤流失量和径流量的影响,并可表示为相关性较高的线性回归函数;黄河流域各区段的碳的源汇功能状况取决于土壤流失与泥沙沉积的总效果,具体讲,河源至安宁渡段和河口至三门峡段为主要的碳输运之源,其余则为主要的碳输运之汇。

    • 东海黑潮锋面涡旋区浮游动物的分布

      1995, 15(3):296-304.

      摘要 (2127) HTML (0) PDF 253.41 K (2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1989年4月航次在东海北部黑潮及其邻近海域采集的浮游生物样品,分析黑潮锋面涡旋区饵料浮游动物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首次报道了在东海黑潮锋面涡的冷中心区发现冷水性桡足类,从而丰富了调查区浮游动物区系的冷水种成分,并为锋面涡涌升水的研究和黑潮潜流的研究提供了生物学证据。

    • 物种数和面积、纬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1995, 15(3):305-311.

      摘要 (2801) HTML (0) PDF 200.84 K (2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在排除了“平衡假说”中的“岛屿效应”的情况下,估算了世界部分国家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物种-面积,物种-纬度及物种-面积-纬度关系式中的参数。研究发现,大陆连续栖息地性的z值并不比岛屿或栖息地“岛屿”性的z值小,z值与面积样本大小和范围有关。栖息地异质性对z值的大小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建立了全球脊推动物物种-面积-纬度相关模型,即Logs=b_o+b_1·LogA+b_2·L,总复合相关系数达0.9028(p<0.01),可用于预测或评估全球脊推动物种数分布或由于栖息地破坏后物种数消失的情况。

    • 温度对中国卤虫(Artemia sinica)种群的影响

      1995, 15(3):312-318.

      摘要 (2446) HTML (0) PDF 214.38 K (2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生命表和数值模型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卤虫(Artemiasinica)的温度特性做了研究。1.孵化发育起始温度9.07℃,幼虫发育起始温度9.07℃。有效积温(℃·d)前者为0.921±0.979,后者为205.26±24.1,平均世代有效积温458.4±39.6。2.各项生命表参数均与温度呈显著的函数关系,其适温范围基本介于18─34℃,最适点介于26.5─28.5℃,种群增长倍数>2的温度范围在18─34℃。3.在山西盐池水域,该卤虫的年世代数为6.2±0.62个世代、第2─5个世代是种群生产力高峰期。在此期间种群的加倍时间<15d.内禀增长率>0.04d ̄(-1),因此资源开发价值最大。

    • >专论
    • 中国生态环境过渡的一个重要地带

      1995, 15(3):319-326.

      摘要 (2242) HTML (0) PDF 274.63 K (2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揭示沿腾冲-黑河联线的地带不仅如胡焕庸早年提出是一条人口地理界线,而且是一条生态环境界线,更重要的是,腾冲-黑河线表征的方向,在历史时期表现为全球变化的特征方向。

    •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理论研究

      1995, 15(3):327-330.

      摘要 (6864) HTML (0) PDF 116.71 K (4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持续发展的度量或评价问题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功能,对各种评价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建立了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指标。

    • 内陆水—陆地交错带的生态功能及其保护与开发前

      1995, 15(3):331-335.

      摘要 (6533) HTML (0) PDF 186.08 K (4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内陆水/陆地交错带是陆地和水生态系统的界面区。由于它在系统间的特殊地位,近年来受到国际上生态和环境学界的格外重视。水陆交错带的生态功能有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拦截和过滤经过此交错带的物质流、有利于鱼类的繁育、稳定毗邻的生态系统、净化水体、减少洪水危害、保持水土等。水陆交错带的保护和科学开发都有待提高,使之在人类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研究简报
    • 天目山土壤原生动物生态背景值研究

      1995, 15(3):336-338.

      摘要 (2119) HTML (0) PDF 108.45 K (2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原生动物生活在土表凋落物(Litters)和土层中,包括自养性的植鞭毛虫(Phytomastigophora)、异养性的动鞭毛虫(Zoomastigophora)、肉足虫(Sarcodina)和纤毛虫(Ciliphora)几大类,是土壤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个体数和干物质量仅次于细菌和放线菌,对森林残积物的分解、转化,土壤形成与发育有着重要作用。并能敏感地反映土壤的微细变化,是监测土壤环境变化或污染较理想的指示生物。

    •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研究

      1995, 15(3):339-343.

      摘要 (2487) HTML (0) PDF 146.57 K (2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赤峰市元宝山区是我国北方60年代新兴的煤炭电力生产基地,境内有大型煤矿7个(其中2个露天矿),中型煤矿3个,集体小煤窑十几个,近年来因开矿、排土占压耕地0.55万hm2,按开采计划,今后每年平均占耕地333hm2,而人口每年平均增加4000人以上,矿区人均耕地只有0.013-0.053hm2。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