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3年第13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论害虫种群的生态控制

      1993, 13(2):99-106.

      摘要 (7560) HTML (0) PDF 279.08 K (59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保护生物圈与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害虫种群的“生态控制’对策,以代替现在国内外采用的“综合防治”。文中根据生态学与经济学理论,不仅提出了“生态控制”应遵循的经济学与生态学的管理原则,并且提出了“生态控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论,以及它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与主要对策。进而根据国内外本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分析与生产实际需要,论述了本种对策在生产中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 桔园内多种天敌对桔全爪螨的控制作用

      1993, 13(2):107-114.

      摘要 (1690) HTML (0) PDF 276.41 K (1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实验设计统计方法,对桔园内主要天敌食螨瓢虫(Stethorus che-ngi)、长须螨(Agistemus exsertus citri)、尼氏钝绥螨(Amblyseius nichols)和普通钝绥螨(Amb-lyseius vulgaris)对桔全爪螨(Panongchus citri)的控制作用,以及天敌与天敌之间、天敌与害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这4种天敌对桔全爪螨的捕食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主效分析,表明桔全爪螨自身密度的大小对天敌的总捕食量影响最大。在这4种天敌中对总的捕食量影响最大的是食螨瓢虫,其次为长须螨,尼氏钝绥螨再次之,普通钝绥螨的影响最小。对各天敌间交互作用的分析表明,天敌个体大、活动能力强、捕食量大,他们的种内种间干扰程度也大,特别是食螨瓢虫种内种间干扰十分明显。其次为长须螨,而尼氏钝绥螨和普通钝绥螨的种内种间干扰较弱,在密度较低时,他们还表现出相互促进的作用。最后本文还讨论了这4种天敌能有效地控制桔全爪螨的最大密度,以及在该密度下各种天敌密度的最佳组合。

    • Jolly-Seber法对大仓鼠和黑线仓鼠种群若干参数的估算

      1993, 13(2):115-120.

      摘要 (1941) HTML (0) PDF 164.36 K (3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Jolly-Seber法估算了1986和1988年河北省饶阳县大仓鼠和黑线仓鼠的种群大小、存留率等参数。结果表明,大仓鼠的存留率比黑线仓鼠小,而且和密度负相关。大仓鼠和黑线仓鼠对铁丝活捕笼均不存在非等捕性。该方法对大仓鼠和黑线仓鼠种群参数估计是可行的。

    • 油松林对油松毛虫危害的补偿与超补偿效应的研究

      1993, 13(2):121-129.

      摘要 (1718) HTML (0) PDF 257.17 K (2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油松毛虫的优化管理出发,在油松林-油松毛虫生态系统中,将油松林视为一个子系统,通过人工模拟摘叶和油松毛虫自然危害的方法,从宏观上进行了油松生长指标的测定,从微观上进行了油松生理指标的分析,均证明了油松在一定失叶率条件下,具有补偿与超补偿效应。并进一步组建了不同龄级油松的补偿与超补偿模型,同时寻求了相应的补偿点和超补偿点。通过1988—1991年在北京部分地区的应用,有力地说明了该项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为制定油松毛虫综合防治的新策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 植物群落对昆虫群落及种群生态效应的数学分析

      1993, 13(2):130-133.

      摘要 (1762) HTML (0) PDF 153.29 K (2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植物群落与昆虫群落及种群之间的生态关系,本文运用典范相关,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判别分析等数学方法,以植物群落9个参数为自变量,以昆虫群落14个参数及松毛虫种群密度为因变量,对森林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对昆虫群落及赤松毛虫种群所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植物群落以其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对捕食昆虫类群多样性产生较大影响,植物群落科种组成的复杂程度则对寄生昆虫多样性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二者皆对整个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用植物群落结构参数对赤松毛虫种群的发生类别进行判别,经检验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寄生蜂Aphytis sp的寄生与摄食研究

      1993, 13(2):134-138.

      摘要 (2196) HTML (0) PDF 103.69 K (2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观察了Aphytis sp.在25种密度组合下的寄生与摄食,表明Aphytis sp.的功能反应适合Ⅱ型曲线,摄食作用随寄生蜂密度的增加而加强,随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减弱。并建立了新的二元寄生模型,模拟效果较好。

    • 农林业系统沙兰杨-小麦、玉米群落类型氮、磷、钾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

      1993, 13(2):139-147.

      摘要 (2291) HTML (0) PDF 274.97 K (2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林业系统沙兰杨-小麦、玉米群落类型N、P、K营养元素循环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群落中,元素N和P发生损亏,K基本平衡。在植物组分库和枯落物库中,元素N、P、K均发生累积;在土壤库中,元素N、P和K均发生亏损。土壤表层(0—20cm)N的含量是限制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库中有效N和速效P的含量是限制沙兰杨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群落的年输入输出量大,枯落物少,营养元素在各组分间的循环量大等是该群落类型营养元素循环的重要特性。

    • 生态梯度轴(EGA)用于林木生态遗传的研究——CA方法估算EGA(CA1)和EGA(r2)

      1993, 13(2):148-156.

      摘要 (1979) HTML (0) PDF 242.75 K (2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典型相关的原理和技术,将多元地理坐标和生态因子降维成1元,研究提出2个生态梯度轴(EGA);EGA(CA1)和EGA(r2)。通过白榆20个种源的2个EGA估算,它们与6个环境因子平均相关系数为0.8551和0.8804,复相关系数0.9998和0.9985,很好地综合了诸环境因子在对群体7个性状分析结果,EGA能很好描述梯度变异,证明了白榆种群属于连续变异模式。

    •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阻力分布规律的研究

      1993, 13(2):157-163.

      摘要 (2534) HTML (0) PDF 210.79 K (28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依据田间实测资料,分析了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阻力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在连续体中的水流阻力主要分布于从叶气孔腔到大气的扩散过程和根系的吸水过程。叶-气之间的水流阻力比土-根之间要大50倍。最后,讨论了控制连续体水流运动的气孔阻力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 温度条件对麦田土壤溶液养分浓度的影响

      1993, 13(2):164-170.

      摘要 (2071) HTML (0) PDF 198.19 K (2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用实测资料分析了温度对麦田土壤溶液养分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农田土壤水分不亏缺的条件下,温度与麦田土壤溶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太阳辐射增强,温度升高,土壤溶液中NO_3-N浓度增大,到14:00—15:00时,出现极大值。土壤溶液中钾浓度的高峰期基本是在中午温度高的时刻,低峰期在夜晚和午前10:00—11:00左右。10:00—11:00时的低值,可能与根系的同化吸收有关。土壤溶液养分浓度日较差大,光合面积增长快,营养生长旺盛。

    • 新疆草地甲螨分布规律研究

      1993, 13(2):171-176.

      摘要 (2382) HTML (0) PDF 209.63 K (24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于1983—1989年,先后在新疆17个自然区进行草地甲螨的系统考察。通过对987个样点的甲螨种群和数量的分布资料,本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从而揭示了新疆草地甲螨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甲螨分布的不均衡性、地域性、集聚性、季节性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等。

    • 水稻-二化螟系统模型研究

      1993, 13(2):177-184.

      摘要 (1533) HTML (0) PDF 219.48 K (2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影响水稻-二化螟系统产量输出的主要环境要素:氮肥、磷肥、栽插密度、二化螟卵量和幼虫入侵时的叶龄,设计5因子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各要素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Y_Y=0.853-6.77x_1-4.47x_3-13.15x_4+5.92x_1x_3-11.36x_2x_4-5.85x_1~2-3.76x_3~2-4.29x_4~2±0.005;虫口主效应对产量损失的预测模型:Y_L=-13.15x_4-11.36x_2x_4-4.29x_4~2。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得出在中等肥力田块,1m~2施纯氮3.75—7.5g和过磷酸钙75g作底肥,每丛插中苗2株,1m~2有4.05—8.1个卵时能得到0.825kg/m~2以上的高产。也建立了各因素与亩穗数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分析讨论。

    • 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及其应用

      1993, 13(2):185-193.

      摘要 (1811) HTML (0) PDF 280.16 K (2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跟踪观察24593个有效样本,归纳为24个消亡因子,组建了18个世代生命表和3个平均生命麦。剖析了长江下游棉区棉铃虫自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K-值分析和组分(M(si)值)分析说明种群数量变动最大的阶段是在生命前期(即卵至2龄期)。b,r~2值综合分析法表明影响第2、3、4代种群数量消亡的关键虫期分别为4龄、6龄和蛹期。b值分析和K-值图解表明影响种群数量消亡的关键因子:2代为齿唇姬蜂和土壤含水量、风雨冲刮,3代为胡蜂和三突花蛛、小花蝽,4代为滞育和随蕾花脱落、三突花蛛。参考Morris(1963)关键因子逼近法探索了棉铃虫数量预测式。

    • >研究简报
    • 硃砂叶螨久效磷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的比较适合度初步研究

      1993, 13(2):194-195.

      摘要 (1420) HTML (0) PDF 65.83 K (26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棉田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硃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对许多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成为目前害虫治理的严重问题。了解硃砂叶螨的抗性发展和敏感性的恢复对于抗性治理十分有用。一般在有药剂的环境中,抗性个体的增殖能力显然高于感性个体,而在无药剂的自然环境中抗性个体与感性个体的增殖能力差异预示着抗性群体敏感度恢复的快慢。如抗双甲脒的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品系的增殖能力与其感性品系在无药剂条件下差异不大,抗性群体的抗性比较稳定[2];二点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k)的三氯杀螨醇抗性品系的增殖能力比感性品系要低,在无药剂环境中抗性群体的敏感度会缓慢恢复[3]。本研究通过了解原砂叶螨的久效磷抗性品系与感性品系的增殖能力,为解决目前棉叶螨抗药性提供信息。

    • 洪泽湖湖水盐度对介形虫生存的影响

      1993, 13(2):196-196.

      摘要 (1759) HTML (0) PDF 134.77 K (2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1 自然概况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处于淮河中游,界于东经118°10′—119°和北纬33°06′—33°40′之间。以正常水位12.5m计,湖泊面积2275km~2,为我国第四大淡水湖。北部和西部为“四岗三洼”区,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东部为洪泽湖大堤。湖盆西北部较浅,东南部较深,最大水深4m左右,平均水深1.648m,是一个岬湾较多的水库型的大型浅水湖泊。注入洪泽湖的河流比较集中地分布于西岸,主要有淮河、漴潼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其中淮河是最大的入湖河流。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