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第1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携起手来,共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1990, 10(1):1-2.

      摘要 (2206) HTML (0) PDF 177.67 K (2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代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它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如何控制这种恶化趋势的发展,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物质代谢功能,以适应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已成为全世界生态学家的迫切任务。这项伟大任务需要各国科学家及其政府与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来完成。

    • 工业化国家的环境问题—中、英生态学会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

      1990, 10(1):3-6.

      摘要 (1857) HTML (0) PDF 63.93 K (1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英两国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在英国,工业发展始于18世纪,随着财富的积累,迅速席卷了英伦三岛。由于对因此而造成的环境破坏没有得到重视,污染物不可避免地沉积下来,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是“哪有烟尘,哪就有金钱”。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也曾提出过早期的污染控制计划,然而当时所遗留下来的一些严重危害,目前需费昂贵的代价才能解决。

    • 我国大气污染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1990, 10(1):7-12.

      摘要 (2876) HTML (0) PDF 168.74 K (4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人类活动。大气污染为煤烟型,集中在城市和工业区域。本文综述了二氧化硫和氟化物的急性伤害阈值、剂量-反应关系、对植物生产力的影响、植物生理生化效应和大气污染对农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等。

    • 英国空气污染的环境后果

      1990, 10(1):13-23.

      摘要 (3574) HTML (0) PDF 356.85 K (37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1.英国的空气污染同题已有几个世纪。这个同题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剧烈的局部烟雾污染已大为下降,而污染物的总量以及扩散距离却增加了。 2.空气污染造成的生态损害在污染源附近减少,而在边远乡村增大。 3.在英国,空气污染引起淡水酸化、破坏动植物区系,也许还使森林的生长状况恶化了。 4.二氧化氮和氨排出量不断增加,导致影响自然植物群落的氮沉降物的急剧生成。 5.在被污染的英国乡村,农作物受到臭氧和其它气体污染物的不利影响,但是酸雨对英国农作物影响并不大。 6.空气污染可以越过边境线,因此空气污染问题要求国际合作。欧洲正在从生态标准出发考虑如何制定减少污染物排出量的战略。 7.依据最近欧洲共同体协议,英国需减少某些污染物排出量,但是这也许并不足以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体。

    • 我国的土地恢复

      1990, 10(1):24-27.

      摘要 (2852) HTML (0) PDF 110.81 K (3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人口多,耕地少,而且分布不平衡。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一些地区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以及采矿废弃地等问题。目前,全国采矿所破坏的土地面积约达3,000万亩。为了防止土地破坏,扩大农用地面积,一是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营造防风固沙林,在平原区实行合理灌溉,在山区造林种草;二是对废弃土地进行复垦,如植树种草,发展养殖业,改造为耕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 西欧废地的管理和恢复

      1990, 10(1):28-36.

      摘要 (1886) HTML (0) PDF 302.12 K (3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1.西欧工业化早期的开采业和工业产生了大量的废地(wasteland),其中绝大多数都靠近人口密集区,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的环境危害。 2.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制定法规阻止再产生废地,其次还要求政府集资处理现存废地。 3.解决废地问题,还需要发展经济和有效的恢复技术。 4.现在采用一系列短期和长期的处理措施,以此来恢复原有生态系统和建立新的自维持生态系统。 5.由于西欧的这些错误需要做很大的努力才能改正,因此,这些教训要引起其它国家的重视。如中国也属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千万不能重蹈覆辙。

    • 中国农村环境的近年变化趋势

      1990, 10(1):37-44.

      摘要 (8598) HTML (0) PDF 240.77 K (3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农业近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伴随着农村环境的明显恶化,这是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其中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林草植被破坏、土地质量和土壤肥力下降、城乡废弃物和化肥农药污染以及水资源的耗竭。人口增长、收入过低和现代技术的高成本,加重了这些环境问题。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农村发展新策略的提出,为解决农业常规发展的问题,找到了新的途径。本文介绍了生态农业的概念、组成部分和现行措施,并对其初步效益作了讨论。

    • 农业对乡村自然环境的冲击

      1990, 10(1):45-53.

      摘要 (2125) HTML (0) PDF 309.33 K (28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1.英国和欧洲共同体国家战后农业在新技术的推动和官方支持下,在增加粮食供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大多数产品已是供大于求。 2.大量的环境影响已经产生,特别是物种和栖息地的丧失,以及农药和氮肥应用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土壤板结和侵蚀虽不广泛,但土壤受侵蚀状况正日益增加,已引人们的关注。 3.正在实施降低农业生产力的政策,将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部分资助转用于环境治理。 4.降低农业生产力,可通过退回到低投入、低产出的农业模式,或通过退耕来实现。最终应采取哪一种政策,以保证获得最好的环境效益,在当前环境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 中国的自然保护

      1990, 10(1):54-60.

      摘要 (2047) HTML (0) PDF 212.89 K (28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1.中国自然保护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生物多样性逐渐受到影响,很多物种的分布区范围缩小;社会经济发展使这些情况在第二、三阶段更为加剧;第四阶段出于社会公众的觉醒,才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1979—1988年己颁布了18项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和条例,但实施中尚存在问题。 3.已公布的保护植物物种为148种(1980年),脊椎动物种为379种(1989年)。 4.迄至1987年,全国共载录有481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为23×10~6公顷,约占我国国土陆地面积的2.5%。 5.城市自然保护的重要性也开始逐渐受到注意,城市自然保护具有多种功能,不仅要保护和恢复城市地区生态系统的负载力及调节机制,而且对于一般环境质量改善,防止污染,教育以及群众娱乐休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 英国的自然保护研究工作

      1990, 10(1):61-70.

      摘要 (2266) HTML (0) PDF 376.36 K (19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1.英国自然保护工作分政府机构的和民间组织的两部分,相互协作,互不抵触。自然保护理事会(Nature Conservancy Council)是政府机构中的最高职能机构。民间组织和团体则从英国的社会公众中吸收了大量成员。 2.四个领域的成就如下:(1)保护地的评价方法和1977年建立的英国自然资源普查;(2)在人为生境,弃耕地和城市区建立野生生物区;(3)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在编写不同类型生境的管理的技术手册;(4)侵入外来种问题,急剧地减少了或替代了自然群落。 3.今后研究的三个预域,主要是要回答已提出的问题:“生态学理论应该提出些什么?”“是否存在自然保护区的最小面积?”和“监测的作用是什么?” 4.显然,英国自然保护工作是基于:(1)传统的调查方法,(2)监测研究,(3)实验方法和(4)生态理论四方面的综合。建模工作也需利用这几方面的资料。

    • 中国的水污染与水短缺问题

      1990, 10(1):71-80.

      摘要 (4550) HTML (0) PDF 306.21 K (77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1.水污染和水短缺是中国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两个环境问题。 2.中国的水污染是从70年代开始趋于严重的,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3.从7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注意到环境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管理机构和措施,在控制水污染的蔓延和加重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4.乡镇企业造成了许多新的污染源。 5.水短缺及水供需矛盾在中国北方日趋严重,在众多的解决水短缺的措施中,废水再生回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 英国水生态与水管理

      1990, 10(1):81-91.

      摘要 (2166) HTML (0) PDF 387.80 K (3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1. 在英国,人类活动对河流生境的影响始于森林砍伐,并随水电,航运的兴起而发展。工业化及人口的增长,导致河流下游的严重污染。上游修坝蓄水,低地排水以及防洪工程等大大减少了湿地生境,使自然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生活及工业对水的污染已逐步减少,但富营养化及酸化的趋势仍在发展。水上娱乐活动的需求促进了水环境的改善,但娱乐活动自身又污染并损害水体生态系统。 3.近年来,由于投资的削减,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的进程缓慢。而农业有机污染仍在增加。农业及工业对地下水的污染已受到重视,并在作进一步的调查。 4.从全国范围来看,水资源总量超过目前水的需求量,但由于地域分布的不均匀,有的地区水供应仍难以保障。资源的开发,大面积地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了水体野生生物保护的许多问题。 5.生态学研究,可以为水体管理(自然生境的恢复与保护;水上娱乐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等)作出贡献。

    • 中国的城市生态研究

      1990, 10(1):92-95.

      摘要 (2303) HTML (0) PDF 142.47 K (3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84年第一届全国城市生态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上成立了“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它标志着中国城市地区生态学研究的开始。 在过去8年中召开了4次研讨会和1次国际讨论会(1987,北京)。1988年在天津出版了专门刊物《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北京、天津、上海、常州、苏州、广州、石河子等城市都开展了城市生态研究。

    • 英国城市自然保护

      1990, 10(1):96-108.

      摘要 (2296) HTML (0) PDF 471.42 K (3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该文依据城市生态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规划、景观设计和自然保护社会学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评述了英国城市自然保护方面的发展。 2.从1980年以来,由于生态学家的参与,这门学科发展得非常迅速。在规划和土地管理方面,很多地方政府执行了城市自然保护计划,以伦敦为例,笔者描述了这种新的的发展趋势。 3.城市区域的自然保护与传统的自然保护方法在一些方面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于研究城市野生生物对当地居民的价值和益处,而不强调稀有种和濒危物种及它们的生境。因此,评价标准既包括生物学方面的因素,也包括社会学指标。 4.有价值的生境既包括早已存在的半自然状态的生境,也可以包括那些近期在废弃土地人工基层上发展起来的生境,退化土地的改良以及新生境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 5.近年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生态学的方法被越来越广泛地利用。目前,已建立了一些建造生境的技术,但是由于习惯势力的原因,这些技术得不到大规模的应用。 6.讨论了地方居民在城市野生生物计划中的作用。研究成果显示了这些计划的社会效益,地方居民的参与对于计划成功有决定性意义。 7.城市自然保护需要得到各方面专家的参与,包括生态学家、规划人员,景观设计人员、社会学家以及志愿者组织和城镇居民等。8.城市自然保护是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持续性的一方面,后者越来越受到政治家的重视。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