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第9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汉沽化工废水渔业利用的研究
    黄玉瑶 赵忠宪 郭宏亮
    1989, 9(1):1-8.
    [摘要](1520) [HTML](0) [PDF 255.04 K](2580)
    摘要:
    汉沽化工废水成分复杂,含有较高浓度的BOD_5,COD,NH_3-N、PO_4-P、氯化物、汞等。经多级模拟生物氧化塘处理后,废水得到有效净化。净化后的污水,因氯化物浓度过高不宜用于农灌。但可用于养鱼,进行综合利用,实现污水资源化。 在净化后污水中进行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养殖实验,历时132天。在未人工投饵的情况下,试鱼生长、繁殖正常,而且肌肉中汞的积累不明显,最高汞含量变化在0.35—0.40μg/g之间,接近食用要求。 污水中藻类等饵料生物丰富,生物生产力较高。在浮游植物生产量和底栖动物生物量的基础上,估算了改建后污水库鱼类的生产能力。 鱼类养殖是氮、磷丰富的台盐、含汞化工废水回用和生物去氮,去磷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含汞废水净化效果的重要指标。
    2  薜荔榕小蜂(Blastophaga pumilae Hill)与薜荔(Ficus pumila L.)的共生关系
    马炜梁 吴翔
    1989, 9(1):9-14.
    [摘要](2626) [HTML](0) [PDF 198.92 K](3498)
    摘要:
    榕属(Ficus)植物皆具隐头花序,我国有120种,分布很广。榕小蜂与榕树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此类动、植物的共生现象;发现了在同一个花序中雄花迟熟达一年的第一例植物;摸清了我国大陆新分布的薜荔榕小蜂的生活史;论述了发育的同步性、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其内容可作为了解榕属植物的隐头花序与榕小蜂特殊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传粉过程及体现在其中的生钫进化辩证法则的代表。因取材于分布最广的薜荔,敬为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提供了生动易得的倒证。文末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
    3  在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雨水的养分淋溶作用
    马雪华
    1989, 9(1):15-20.
    [摘要](2888) [HTML](0) [PDF 201.13 K](3933)
    摘要:
    本试验地是在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主要对降雨和径流水中所含各种养分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降雨的养分含量与降雨量存在着半对数函数关系。降雨输入林地的养分量显著地大于径流输出的养分量。林内雨和树干茎流淋溶的养分量占养分还原总量的48—53%。林内雨和树干淋溶的K、Mg、N养分物质量超过凋落物归还养分量。
    4  沈阳张士灌区镉污染生态的研究
    吴燕玉 陈涛 张学询
    1989, 9(1):21-27.
    [摘要](2558) [HTML](0) [PDF 168.96 K](3959)
    摘要:
    本文揭示了污染物镉从污染源——污染水体——张士灌区农田生态系统——人体的生态循环规律;各种环境因素、灌溉条件、栽培作物等对镉的行为的影响及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为镉污染的治理从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重要依据。
    5  黑侧沟姬蜂的生物学及种群消长规律研究
    马万炎 彭建文 王溪林 左玉香
    1989, 9(1):28-34.
    [摘要](1509) [HTML](0) [PDF 232.63 K](2962)
    摘要:
    黑侧沟姬蜂(Casinaria nigripes Gravenhorst)是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otus Walker)的主要寄生天敌,它主要寄生1—4龄松毛虫幼虫,其最高寄生率达66.64%。 黑侧沟姬蜂的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9.0±0.6℃,有效积温446.9日度,在湖南浏阳县每年发生6—7代,以幼虫在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幼虫老熟时钻出寄主,爬至松针或松枝上结茧化蛹。在不同的生境中,该蜂对松毛虫的寄生率有明显差异,以在松阔混交林中寄生率最高,对各代松毛虫的年平均寄生率可达36.58%,而在植被稀少的疏残松林中寄生率最低,仅11.66%。其寄生率还随寄主世代不同而异,一般以对第3代松毛虫的寄生率最高,第1代次之,第2代最低。该蜂种群数量逐年波动与全年霜冻日数成负相关,与当年7、8月份降雨量和10月份平均气温成正相关。
    6  稻田田埂昆虫群落与田埂杂草关系的研究
    庄西卿
    1989, 9(1):35-40.
    [摘要](1485) [HTML](0) [PDF 179.02 K](2642)
    摘要:
    为探索稻田田埂昆虫群落与田埂类型的关系,本文对田埂昆虫群落进行主分量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田埂昆虫群落类型与田埂类型有一定的联系。经典范分析,从定量上明确田埂昆虫群落与田埂类型的关系程度(r_1=0.8232),并得出田埂杂草高度是影响田埂昆虫群落的关键因子。
    7  蚕豆蚜种群动态与蚕豆生理变化的关系
    王海波 周纪纶
    1989, 9(1):41-47.
    [摘要](1338) [HTML](0) [PDF 186.13 K](2403)
    摘要:
    本文以蚕豆和蚕豆蚜构成的人工种间关系系统为对象,研究了蚜虫种群动态和植物生理变化的关系。发现蚕豆生理应激过程能影响蚕豆蚜种群的生殖率、存活率等种群特征,从而调节其种群的动态。蚕豆还能传导放大昆虫种群自主调节的信息。蚜虫种群的适应过程,包括减小种群数量(低生殖率和迁移),降低对植物的胁迫,从而维持种间关系系统的持续发展。本文还初步将植物的生理应激过程与昆虫种群的动态过程相耦联,建立动态模型,对种间关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8  陕南茶树栽培区域生态与地方品种分布
    肖永绥
    1989, 9(1):48-52.
    [摘要](1745) [HTML](0) [PDF 137.80 K](2634)
    摘要:
    陕南秦巴山区是亚热带北缘地区。由于生态环境复杂,地区差异性大,茶树栽培与引种受到一定限制。大致以汉江谷地粮作区为界,南部大巴山北麓低山丘陵区为适栽区;北部秦岭南麓低山丘陵区则为次适栽区。地方茶树群体品种有7个,约由28个地方品种组成,呈斑、块状分布。
    9  青杄林恢复演替过程中的邻体竞争效应及邻体干扰指数的改进模型
    张大勇 赵松岭 张鹏云 陈庆诚
    1989, 9(1):53-58.
    [摘要](2158) [HTML](0) [PDF 173.91 K](3891)
    摘要:
    本文研究了青杄(Picea wilsonii)个体生长速度与其邻体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乔木演替初期种山杨、白桦以及青杄自身对青杄生长的影响均为竞争关系。由以基株为中心、两米为半径圆内所有个体所测得的邻体干扰可以解释青杄生长速度变异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在本文中,我们还改进了邻体干扰指数,提出应该考虑基株自身的个体大小,由改进的指数模型能够解释青杄生长速度变异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左。因此可以说改进指数要优于原先的指数。根据本文所得的结果,我们可以断定青杄林恢复演替的动力是优势植物种间的竞争。
    10  样方面积和数量对测定次生林凋落物精度的影响
    肖瑜
    1989, 9(1):59-65.
    [摘要](2149) [HTML](0) [PDF 172.07 K](2461)
    摘要:
    经研究林地凋落物的重量分布特征,发现其总体分布具有偏态分布的特点。在中间区段(约为湿重+1.5S),凋落物重量在林地具有均匀分布的若干性质。测定林地凋落物累积量时,在27°山坡上,当样方面积超过0.5m~2后,所需样方数目渐趋稳定。因此建议设置样方时面积以为0.5—1.0m~2为佳。本文还计算出样方面积不同时,为保证一定精度所需的最少样方数。只要能够达到这一数目,任何大小的样方都能满足精度的需要。最后,通过研究坡度对凋落物收集的影响,可以看出,随坡度增大,林地凋落物重量的变异程度增加,同一取样面积上需设置的最小样方数目也随之增加。
    11  紫茎泽兰个体生物及生态学特性研究
    刘伦辉 刘文耀 郑征 荆桂芬
    1989, 9(1):66-70.
    [摘要](3388) [HTML](0) [PDF 165.62 K](3957)
    摘要:
    紫茎泽兰为滇南六十年代出现的一种荒山害草。为控制其危害,我们开展了从种子生态学到繁殖特性等一系列的基础研究工作,目的在于掌握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中提出有效的防除措施。 本文报道了紫茎泽兰的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光合特性,不同年龄级杂革的有性繁殖能力,种子在土层中的分布与萌发,以及无性繁殖特性等。
    12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营养元素的分析
    丁宝永 徐立英 张世英
    1989, 9(1):71-76.
    [摘要](1795) [HTML](0) [PDF 179.89 K](2617)
    摘要:
    落叶松人工林能否保持无机动态平衡、稳定生长,主要取决于每年还原于土壤中凋落物营养元素成分和数量。本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凋落物变化的各种规律,以及营养元素的潜在还原量。为改善林地条件,建立最佳结构模式的林分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我们对黑龙江省东部尚志县帽儿山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四年凋落物营养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落叶松树种的凋落物数量,包括叶、枝、皮等,四年平均每公顷干重量为3099.5kg,林内天然阔叶树为237.4kg,总计为3336.9kg。 2.不同种类凋落物营养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叶含量最多,枝次之,皮中含量最小。 3.平均每年每公顷还原于林地的营养元素总量(N、P、K、Ca、Mg、Cu、Zn、Mn)为98.8697kg,其中落叶松叶为85.5998kg,阔叶树叶为8.385kg,落叶松落枝为2.0335kg,林内落叶松落皮为9.13kg,阔叶树枝为9.27kg。
    13  酸雨对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
    王德铭 李辛夫 庄德辉 刘保元
    1989, 9(1):77-83.
    [摘要](2737) [HTML](0) [PDF 292.11 K](3854)
    摘要:
    环境生物学家目前面临的任务之一是就酸雨对水体和水生生物的冲击作出预测。本文主要介绍酸雨分布最广、危害严重的地区,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作出分析。研究表明一个湖泊及其流域中和酸雨所进入的酸的容量,主要取决于汇水区基岩的组成。湖、河酸化所带来的最明显的生物学冲击是鱼类种群的消失或减少。而食物网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也可能受到影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会减少,结果随着整个水生态系统的破坏,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和分解作用受到伤害。 我们所进行的研究表明:鲢、餹、鲤对酸的相对敏感性是受精卵>鱼苗>鱼种;鲢鱼的96小时LC_(50)分别是pH5.34,4.51及3.80。酸雨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24小时LC_(50)是pH4.06±0.19;48小时LC_(50)是pH4.94±0.20。椭园萝卜螺对酸的96小时累积死亡率分别是:pH3.6时100%,pH3.8时60%,pH4.0时20%以及pH4.2时10%。 作者对今后需要进行的研究课题提出了建议。
    14  环境决定爬行动物性别研究的进展
    王培潮
    1989, 9(1):84-90.
    [摘要](2643) [HTML](0) [PDF 270.25 K](3598)
    摘要:
    爬行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有两种,一种是由环境决定性别,另一种是异型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前者,在爬行动物中具有普遍性;未发现有异型性染色体的爬行动物,其性别由环境因子决定。剧烈的环境条件,可能压倒基因型性别决定。H-Y抗原,可检测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物种的遗传决定型。
    15  论我国人口容纳量
    吴聿明 林昌善
    1989, 9(1):91-96.
    [摘要](2278) [HTML](0) [PDF 257.17 K](2720)
    摘要:
    人口环境容纳量是直接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它体现在人类智力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各人在行业中所占位置。本文据1982年人口普查10%抽样资料对我国劳动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劳动力分布不平衡反映出社会生产力的落后,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国的农牧渔业资源还有着巨大的潜力,只要国策对,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资源得到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今后50—100年内,我国农牧渔业资源将可满足15亿人口科学膳食需求。
    16  不同作物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耗水特性
    张锡梅 徐勇 山仑
    1989, 9(1):97-98.
    [摘要](1452) [HTML](0) [PDF 75.46 K](2518)
    摘要:
    本文系用盆裁法,对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八种主要作物——玉米、高粱、谷子、糜子、春麦、扁豆、胡麻、苜蓿等在适宜水分,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极严重干旱等五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耗水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比较了它们在耗水特性上的差异,并寻找了这种差异与需水日变化的关系,为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合理布局与结构及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旱作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