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88, 8(1):10-17.
摘要:本研究在基于乌栅土、黄泥土和鳝血白土的三组稻田生态系统设置稻麦两熟和稻稻麦三熟两种熟耕作制度、三种施肥处理(当地肥处理、无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的田间试验,以试验小区为稻田生态系统的基本研究单位。在试验的第二轮作周期(1982年10月至1983年10月)内,试验结果表明,收获物对八种主要营养元素移出总量的高低顺序为 Si>N>K>P>Ca>S,Mg>Mn 硅的移出总量为230—650公斤硅/公顷,锰的移出量为1.5—9.5公斤锰/公顷;养分在田间的残留量占作物总吸收量的百分率(残留率)的大小顺序却为 Si,Mn,Ca>Mg,S>K,N,P 三组元素的平均残留率约分别为35%,25%和10%。施肥处理间作物的生物产量存在着差异。后季稻的谷物产量按高低顺序依次为有机肥处理,当地肥处理和无肥处理;其他各季作物则为当地肥,有机肥和无肥处理。一定时期内移出系统的收获物生物量占作物总生物产量的百分数(生物物质开放度)为70—90%,大部分初级生产物被移出系统。对营养元素在稻麦作物的籽粒、秸秆、残茬及根系等四部分的含量作主组元分析后,八营养元素依相互间的相关系数可分为四组:钾;氮和磷;硫和镁;钙、锰和硅。这与按残留率大小对元素所作的分组十分相信。因子分析表明,营养元素随收获物的携出量不仅直接受收获物生物量及其含量的影响,还与稻田土壤的淹水条件有关。
1988, 8(1):18-26.
摘要:经过五年来对稻纵卷叶螟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组建了预测种群动态的生命系统模拟模型。本模型为一变维矩阵组合模型。除能随环境温度而改变矩阵维数外,采用生理年龄为矩阵步长。每一虫期内各个体的发育不一致,矩阵中各元素均为某些环境因素的函数,共组建有18个子模式。在输入起始日期,预测期限,水稻生育期,环境温、湿度和初始种群各年龄向量后,即可自动打印出逐日种群年龄向量及总虫量。计算机模拟曲线与实测曲线基本吻合。本模型可用来预测南京地区稻纵卷叶螟二代迁入峰后种群的发展以至第三代种群各虫态的起始虫量和发生期。
1988, 8(1):27-34.
摘要:蓖麻蚕及其杂交种的卵,经X射线800R的剂量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卵的孵化率降低,死亡率增高,生活下来的幼虫龄期延长,个别幼虫虫体上出现黑斑,原有黑斑消失,蚕吐丝量增加。
1988, 8(1):28-43.
摘要:本文依据Penman-Monteith方法对田间蒸腾量的测算进行了探讨,从理论上分析并导出蒸腾量的估算模式,对参数的估算也做了详细分析和讨论。最后用大屯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观测资料对模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本模式计算田间蒸腾量效果很好。
1988, 8(1):44-50.
摘要:本研究于1983年5月至1985年8月采用步行跟踪、典型样地调查等方法在浙江省内进行。 白颈长尾雉以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阔混交林为最适生境。乔木盖度低于50%时其活动强度明显下降,低于30%即绝迹。 白颈长尾雉春季存在两个日活动高峰。第一高峰在上午5∶00—7∶00出现;第二高峰在下午3∶00—7∶00之间。该雉白昼始止活动的时间和光照度有关,早晨,光照度达17—450lX开始活动;傍晚,在110—5lx光照度时停止活动。另外,活动还受天气的影响。 白颈长尾雉在浙江省分布于西部、南部和东部山区。但数量十分稀少,按C=10000N/WT计算,开化县夏、冬两季的相对密度为0.035只/公颐和0.069只/公顷。
1988, 8(1):51-58.
摘要:辽宁东部山区是我国用材林基地之一,该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于核桃楸生长。为了在经营管理上做到“适地适树”,我们做了核桃楸林立地类型数量分类的研究。首先,选定与立类型密切相关的立地因子,建立多变量数学模型,计算其线性组合函数值,即主分量。用第一主分量与第二主分量作两维排序,再分别进行两维聚类,划出核桃楸立地类型。 为使用方便起见,以信息量最多的第一主分量,编制核桃楸立地类型上层林分高表,应用于林业生产实际。
1988, 8(1):59-65.
摘要:经拌土处理施入盆钵土壤中的14C-辛硫磷经土壤微生物和光的作用会降解。土壤中的这些辛硫磷残留物能被春小麦根系吸收,经茎转运到植株地上部分。茎只起输导作用,滞留的残留物较少;而叶子,特别是旗叶中能保持较高的残留水平。不同层次叶片累积的14C-辛硫磷残留物再通过蒸腾、代谢和光解等途径不断转移消解,或以14CO2,或以其他含14C化合物的形式向周围环境中逸出。春小麦叶片中的14C-辛硫磷总残留提取物中约有50%的非光敏性物质。农药在土壤—植物—空气三者之间具有连续性,是农药生态毒理研究中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1988, 8(1):66-77.
摘要:长短光照对朱砂叶螨(蜱螨目:叶螨科)的影响有着显著差异。在接近滞育温度(15℃)的20℃时,短光照明显加速叶螨发育,提高种群内禀增长率r_m值;在适温以上则延缓叶螨发育,r_m值相应降低。种群生殖的最适温度长光熙时是25℃,短光照时是30℃。长光照35℃时发育速率最大,r_m(0.3425)最高,种群加倍所需日数最短(1.91天)。各项种群生命参数与温度间的数学关系可分为4类:(1)逻辑斯谛关系:发育时间、5%死亡时间和世代平均时间的倒数值,产卵率(粒/天/♀);(2)直线关系:雌螨寿命,产卵期,r_m和周限增长率(λ);(3)抛物线关系:产卵量(粒/♀),净生殖率(R_0);(4)双曲线关系:种群加倍所需日数。
1988, 8(1):78-85.
摘要:本文是1985年4月—11月杭州市郊区主要蔬菜害虫种类和群落结构调查和研究的结果。在调查期间发现了四十多种主要蔬菜害虫,其中γ-对策的害虫在数量上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蔬菜害虫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夏季数量有所下降,但种类增加,8月份的群落多样性指数达3.269。不同的蔬菜种类相比,四季豆上发生的害虫种类最多,多样性指数为2.411。对不同蔬菜的害虫群落间进行树状图和排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蔬菜害虫的群落根据其寄主,大体上形成一个以十字花科作物为主、包括瓜豆类作物的害虫大群落。
1988, 8(1):86-94.
摘要:自1981年以来,对海南岛南湾半岛猕猴进行了连续5年的调查研究。归纳1965年到1984年底的材料,该种群从100只发展到930只,其间种群的年均增长率为13%,种群增长率受着种群密度的制约,密度与增长率间存在着关系式y=-0.0003x~2+0.0857x+0.3534。该种群生长曲线可表示为指数函数式y=0.1253e~(0.1046x)或为Logistic曲线N=1850/1+e~(11.28-0.13x)。该半岛猕猴最大容纳量为1850只。各猴群的弹性核域受猴群密度和植被质量的影响,绘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图。
1988, 8(1):95-96.
摘要:五加科人参属的西洋参(panax quinque folium L.)与中国人参(panax qinsenq)一样,是一种名贵的药用植物。虽二者均属滋补强壮药物,但由于西洋参性凉有降压解热、镇静作用而药效缓和,应用广泛,是一种中国人参不能代替的有特殊医疗价值和补益的贵重药物。我国药用西洋参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一向从美国进口,需支付大量外汇。在香港参药市场,美国西洋参比我国人参每公斤售价高118美元。为开发这一引进资源,我国引种西洋渗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一向从美国进口,需支付大量外汇。在香港参药市场,美国西洋参比我国人参每公斤售价118美元。为开发这一引进资源,我国引种西洋渗试验基本获得成功。据1982年统计以绿色面积计算有万余平方米。近二百年来发展更为迅速,尤其吉林、辽宁两省。据在吉林省集安县第一参场调查,种植西洋参的经济效益为中国人参的6.48倍。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