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87, 7(3):193-198.
摘要:本文提出了逻辑斯谛曲线的一种新的K值估算方法——四点式平均值法。利用在时间序列t_0,t_1,t_2,…t_n内所得的n+1个观察值中具有相同的时间间距的两对点t_i,t_i,t_k,t_1(t_1-t_k=t_i-ti=△t,k≠i)所得的4个观察值,可对逻辑斯谛方程的上界K值进行估算。在全序列中举尽能满足此一条件的所有数组,求得多个K的估算值,取数学期望作为K的无偏估计值。 本法较以往的目测法、三点法和平均值法为好,但所得结果可能稍逊于枚举选优法,但是,四点式平均值法可以应用于非自然数离散型分布、K值很大或可能出现的范围较大、以及在种群未达平衡时便终止试验等类型的数据。在这些情况下,枚举选优法的应用则受到一定的限制。
穆从如 , 夏增禄 , 李森照 , 沈瑞珍 , 孟维奇 , 何瑞珍
1987, 7(3):199-205.
摘要:采集我国12种土壤,进行盆栽水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上盆栽水稻糙米中镉、铜、锌、镍和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35ppm、4.82ppm、23.45ppm、1.09ppm和0.102ppm,铅在糙米中未检出。 按自然地带划分,不同土壤上生长的糙米中6种元素除铬外,均以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含量高。 不同土壤投加6种元素后种植水稻,以有机质含量高,pH适中的土壤上水稻生长较好,但各类土壤上生长的水稻均表现出受害症状。重金属在糙米中的累积随土壤pH升高而降低,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而减少。与土壤中<0.01毫米和<0.005毫米粒径含量呈负相关。
1987, 7(3):206-213.
摘要:1984—1985年对湿润(W_2)和干旱(W_1)两种水分处理的农田冬小麦气孔传导力(g_1)、土壤基质势(Ψ_m)和空气饱和差(d)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晴天上午的g_1主要受Ψ_m的影响,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因此上午的g_1可用作土壤干旱引起的小麦水分亏缺的指标。设立土壤湿润的对照区以比较气孔传导力可以监测小麦田的土壤干旱。
1987, 7(3):214-221.
摘要:本文分析研究了鼎湖山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数量动态,结果表明厚壳桂和黄果厚壳桂的增长曲线是与逻辑斯谛曲线相一致,椎栗的增长曲线则是一条近似的抛物曲线。拟合组建了种群增长方程(6)、(7)、(8)、(9)、(12),并论证了可信度及生态意义。
1987, 7(3):222-227.
摘要:本文通过对森林航空遥感图片经光学付里叶变换所获得的频谱分布曲线,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方位信息比较法,在不同类型森林的遥感图片的频谱之间建立了——对应的模糊关系,进行了对森林遥感图象的模式识别,并给出了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的判别结果。
1987, 7(3):228-237.
摘要:本文研究了拟环纹狼蛛雌成蛛对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选择捕食作用。在不同猎物类型共存和不同总猎物密度下,测定了捕食者对猎物的喜好性和转换行为,分析了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形式,喜好性和转换行为与共存猎物种类、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在多种猎物类型共存时,雌成蛛对猎物的总捕食作用方程及对每一种猎物类型的捕食作用方程。室内验证实验表明:所建立的捕食作用方程具有一定的描述能力。
1987, 7(3):238-245.
摘要:经过1981—1983年231灯次诱虫结果,初步查明了尖峰岭的天蛾有63种(含未定名者14种),占全国种类的48%,可见热带林区天蛾种类是极其丰富的。种类虽多,但种群虫口数量少。本科优势种群和中等种群为数很少,而小种群特多。成虫出现动态,按月计有1至11个月不等,而虫口数量以3、4、5三个月为最多。其空间分布,种类多少的次序是,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半落叶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山顶苔藓矮林;而虫口数量多少的次序则是,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山顶苔藓矮林>热带常绿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各种天蛾分布范围,有1至4个森林植被类型不等,凡生态分布宽的种类,其种群虫口数量亦大。尖峰岭天蛾的区系成分,以东洋区种类占优势,广东白肩天蛾为海南地方特有种。所得天蛾种类,与林业有关者占61%。
1987, 7(3):246-255.
摘要:狭翅雏蝗是我国西北草原的重要害虫之一。在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其种群发生与气象因素有着密切关系。一般冬暖和6月干旱有利于其种群发生;7—8月多雨及7月平均最低温度较高有利于提高种群存活率。 在强度放牧条件下,在锡林河流域,狭翅雏蝗主要发生地冷蒿群落和羊草群落,由于小地形和下垫面性质不同,具有不同的小气候条件。1984年的小气候观测表明:在6月,冷蒿群落土壤含水率低于羊草群落,相应的前者狭翅雏蝗种群密度高于后者;在7—8月,冷蒿群落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幅均低于羊草群落,冷蒿群落对小气候的调节能力较羊草群落强,冷蒿群落狭翅雏蝗蝻的存活率高于羊草群落。
孟凡 , 毛兴华 , 俞建銮 , 张锡烈 , 黄凤鹏 , 李瑞香
1987, 7(3):256-266.
摘要:调查江苏海岸带水域(119°15′—123°30′E,31°40′—35°15′N),分析鉴定1980年8、11月和1981年2、5月浮游动物样品。结果如下: 1.初步鉴定浮游动物98种,其中水螅水母类29种、管水母类4种、栉水母类2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46种、糠虾类6种、磷虾类2种、樱虾类4种、浮游腹足类1种、毛颚类8种及浮游幼虫多类。 2.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是以暖温性近岸低盐种为主的。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强壮箭虫(sagittacrassa)等是组成调查区浮游动物的主要种类。 3.浮游动物生物量,5月最高,平均达195毫克/米~3。11月最低,平均为85毫克/米~3。8月的和2月的分别为146毫克/米~3和106毫克/米~3。 4.浮游幼虫的数量,8月高最,平均达188个/米~3。2月最低,平均不到1个/米~3。5月的和11月的分别为6个/米~3和3个/米~3。 5.江苏海岸带水域能有3个全国有名的渔场存在、这和该区具有形成渔场的饵料基础——浮游动物资源丰富是分不开的。6.不同生态类群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基本上反映了江苏海岸带水域各个季节水文状况的基本特征。
1987, 7(3):266-275.
摘要:继作者(1984)初步探讨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牦牛种群的能流动态以后,本文深入探讨了牦牛种群的能流动态及其在生态系统能流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测定牦牛的日摄入能、消化能着手,估算了由于瘤胃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的甲烷能量损失和代谢能,研究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每公顷面积上通过绿色植被和牦牛种群的能量流密度之物候期动态。比较了次级营养层上3种优势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现存生物量以及每公斤体重、每公斤代谢体重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分析了牦牛种群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987, 7(3):276-286.
摘要:本文是作者以前(1984)最优化模型探讨的续篇。考虑到季节性草畜矛盾是藏系绵羊生产的重要限制,为弥补以前模型之不足,本文对该模型进行了扩充,构造了种群季节动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各季能量收益总和最大为目标,以种群年间平衡态和各季牧草限制为约束条件,构造了分季最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种群季动态模型形式为: N_(t,s)+1=A_sN(t,s)-B_sU_(t,s) S=1,2 N_(t+1,1)=A_sN_(t,s)-B_sU_(t,s) S=3分季最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为: Max Z=(sum from s=1 to 3 sum from i=1 to 7 C_(is)U_i~s)+(sum from s=1 to 3 sum from i=1 to 7 d_(is) N_i~s s.t.sum from i=1 to 7 g_(is) N_i~s≤G_s A_3N_3-B_3N_3=N_1 A_1N_1-B_1N_1=N_2 A_2N_2-B_2N_2=N_3在构造模型同时,本文阐明了分季模型同以前年模型的异同及其数学和生物学的结构关系。除了构造模型之外,本文还使用来源与上篇相同的数据,计算了藏系绵羊最优种群结构、最优出栏方案及收益,并把计算结果同上篇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从本文计算结果及其比较看,以百分比表示的最优存栏种群结构和最优出栏方案同上篇结果完全一致,但存栏和出栏的最优只数及收益上比上篇计算结果低20%左右。这个比值是由于季节牧草不平衡和藏系绵羊本身特征,使各季牧草不能按需均分,从而有余有缺而形成的。因此,在季节限制下,上篇模型预测的存栏结构和出栏方案仍为最优,然而其最优羊只数不能完全实现。
1987, 7(3):287-288.
摘要:汞的污染引起植物体中汞含量的增高,研究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中汞的含量水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汞进入植物体的途径。我们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中汞含量的现状水平出发,研究了我国华北平原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中汞的含量水平。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