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6年第6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论地生态学

      1986, 6(4):289-294.

      摘要 (2692) HTML (0) PDF 438.96 K (18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学发展到目前已形成一系列的分科,它已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一组学科-学科的体系。名称中包含“生态”二字的学科至少在一百个以上,因而,产生了如何对大量生态学科进行分类的问题。 我们认为,如果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尺度(规模)以及相应地需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的特点,并考虑当前发展的趋势,可以把生态学概括为3类:生物生态学、地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从当前趋势看,至少下列8个问题是地生态学注意的核心:(1)人工生态系统;(2)生物(主要是植物)指示现象;(3)地生态制图;(4)生态监测;(5)生态预测;(6)生态区划;(7)生态规划与设计;(8)生态影响评价。

    • 多级生物系统处理工业废水的微生物生态结构与功能

      1986, 6(4):295-303.

      摘要 (1789) HTML (0) PDF 501.93 K (1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多级生物系统的微生物生态结构及净化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系统的微生物生态是以细菌为主的菌藻共生系统。细菌类群随着处理的级数增多而增加,菌数却随之而减少。系统中的微生物对油、酚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对重金属有较高抗性。采用新的硝化细菌综合毒性检测法检测处理后的出水水质,降低原污水的毒性70%左右。

    • 二氧化硫对大豆结实影响的研究

      1986, 6(4):304-311.

      摘要 (1920) HTML (0) PDF 549.26 K (1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采用开顶式熏气装置研究低浓度SO_2对大豆结实影响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长期熏气处理对结实影响较大,使单株豆荚数和单株豆粒数明显减少,对单荚豆粒数无明显影响。花期熏气处理影响较小,仅使单荚豆粒数稍有减少。苗期熏气处理对结实无影响。长期熏气处理和花期熏气处理对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和花粉管的延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使相当数量的花粉粒在授粉前退化解体。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熏气处理对大豆结实产生的不同影响与所采用的SO_2剂量无直接关系,其主要原因是各生长发育时期对SO_2伤害反应敏感性的差异。两个供试品种的结实对SO_2伤害反应的敏感性不同。这与供试品种的遗传特性直接有关。 供试品种的有性繁殖过程与叶片对SO_2的伤害反应不同。叶片伤害程度与供试品种的籽粒产量无直接关系。

    • 铅在水稻中的迁移积累及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1986, 6(4):312-323.

      摘要 (2337) HTML (0) PDF 775.72 K (2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水稻盆栽试验,分析了铅在水稻中的迁移积累和不同浓度的铅在各生育期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水稻对铅的吸收和积累因各生育期水稻的生长特性不同而异。根、茎、叶积累铅量最多的时期为拔节期;谷壳和糙米积累铅量最多的时期为结实期。在任何生育期施铅,水稻各器官的铅积累浓度顺序都为根>叶>茎>谷壳>糙米。掇和叶积累的铅量与施铅浓度呈正相关,谷壳和糙米积累的铅量与施铅浓度无关。 施入的铅大部分都积累在土壤中和被吸附在根表面上。铅主要随蒸腾流通过质外体进入导管,以晶体或沉淀的形式存于细胞间隙中或附于细胞壁上。水稻植株各器官的铅积累浓度不随施铅后植株生长天数的增加而增加。 水稻对铅的抗性较强,但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较高浓度的铅仍会对植株造成一定的伤害,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水稻可通过自身的代谢调节来减轻铅对它的伤害。

    • 羊草草原种群分布格局的最适取样面积

      1986, 6(4):324-329.

      摘要 (1958) HTML (0) PDF 368.57 K (1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只有提供足够的环境空间才能保证展现出特定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的真实面貌,然而,反映群落种类组成的种-面积曲线所给出的最小面积远不能反映种群结构和群落结构的特征。本文将以统计学的方法对研究种群个体分布格局的最适取样面积作深入探讨。 应用Greig-Smith格局分析的原理,计算在一个由小到大的样方面积系列中测得种多度值均方的变化,得到了随样方面积逐级增大的多度值均方的变化曲线,变化曲线表明:8个植物种群的变化曲线韵峰值基本上都出现在区组16到32范围内,表示这些种群个体斑块的聚块群的平均面积在288—576平方米,所以,对多数种群来说,500平方米(12米×40米)的样方可以作为研究种群个体分布格局的最适取样面积。

    • 农田小麦在土壤湿润条件下的气孔活动

      1986, 6(4):330-337.

      摘要 (2036) HTML (0) PDF 424.32 K (1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84年在北京大屯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用MK+3型自动气孔计对土壤湿润、睛朗天气条件下冬小麦气孔传导力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叶龄和梯度变化进行了观测。发现叶片传导力(gl)的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正午gl的降低可能是强光和高的饱和差作用的结果,从而限制了光合潜力的发挥。近轴面传导力(gd)和远轴面传导力(gb)的比(α)不是一个常数,这是因为两面气孔对环境条件的反应不同。gl和冠层传导力(g(?))都以孕穗期为最高。灌浆时期gl和gc有所降低,反映了叶片的过早衰老。这是影响本地区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原因不仅与土壤水分有关,还与大气条件和病虫害有关。本文还讨论了gl随时龄的变化。观测表明,气孔计可以迅速准确地掌握作物群体的生理动态,有可能用于指导农田灌灌和管理。

    • 紫色土造林树种苗期生态条件的研究Ⅲ.土壤理化特性与桤木生长的关系

      1986, 6(4):338-346.

      摘要 (2029) HTML (0) PDF 495.20 K (16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36种土壤上桤木(Alnus cremastogyne)盆栽试验的结果,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通过微电脑运算,探讨了幼苗生长与13项土壤理化因素的关系。阐明影响桤苗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有效磷和酸度。其次是全氮、有机质和碳酸钙三因素分别与有效钼的联合效应。根据苗高对土壤生产性的预测,多数黄壤、潮土和飞仙关母质紫色土上桤苗生长最佳;沙溪庙母质紫色土亦普遍良好;而酸性和强碱性、强钙质土则生产力低。

    • 综防区和化防区稻田害虫-天敌群落特性的研究——种-多度关系及群落统计量的生态效应

      1986, 6(4):347-355.

      摘要 (1841) HTML (0) PDF 501.43 K (1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数级数模式是描述稻田害虫-天敌群落种-多度分布的理想模式。资料表明两个呈单一对数级数分布的群落经混合扩大后仍为对数级数分布.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比其他指数有较强的判别力。但在大样本中,对群落组成的变化亦不敏感,采用对数级数分布的参数(?)作为多样性统计量较为合适。

    • 渤海鱼类食物关系的初步研究

      1986, 6(4):356-364.

      摘要 (3662) HTML (0) PDF 581.04 K (25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材料取自1982年4月—1983年5月在渤海逐月进行的拖网探捕调查。共分析了54种鱼的1,863个胃。用3个指标确定各种饵料在鱼类食谱中的重要性:(1)重量百分比(W);(2)尾数百分比(N);(3)出现频率(F)。根据3个指标计算每种饵料的相对重要性指标:IRI=(N+W)·F。按照IRI的大小,渤海的鱼类大体上可分成5个类群:(1)浮游动物食性;(2)浮游和底栖动物食性;(3)底栖动物食性;(4)底栖和游泳动物食性;(5)游泳动物食性。这些龟类按Odum和Heald的方法可分成3个营养级:(1)低级肉食性鱼类;(2)中级肉食性鱼类;(3)高级肉食性鱼类。 在渤海饵料生物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浮游动物、鼓虾、短尾类、尖尾鰕虎鱼、钝尖尾鰕虎鱼和(鱼是)鱼.根据主耍饵料,渤海鱼类可以分成5个类群:(1)以黄盖鲽为代表,它们主食腔肠动物、多毛类和棘皮动物;(2)以鳎类为代表,主食鼓虾和短尾类;(3)以鳐类、石首鱼类为代表,主食鼓虾和钝尖尾锻虎鱼;(4)以(鱼是)鱼为代表,主食浮游动物;(5)以牙鲆为代表,主食鱼类。5个类群之间,仅第2、3两个类群在鼓虾上有食物竞争。 在除掉渤海湾、辽东湾及5米以内浅水区外的调查海区内的54种鱼1863个消化道中,仅发现8尾对虾,它表明对虾几乎没有被其它鱼类捕食。对近岸及各湾的幼体和仔、幼虾来说,可能并非如此,需要进行专门的调查后才能弄清。

    • 太湖绿翅鸭、琵嘴鸭、斑嘴鸭气体代谢的季节变化

      1986, 6(4):365-370.

      摘要 (1962) HTML (0) PDF 409.01 K (1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在秋、冬、春三季测定了江苏太湖越冬的绿翅鸭(Anas crecca)、琵嘴鸭(Anas clypeata)和斑嘴鸭(Anas poecilorhycha)的静止代谢率(RMR)。分析了RMR与环境温度以及与体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野鸭的静止代谢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了3个季节的RMR与环境温度以及体重的回归方程。利用方程式可用已知的温度和体重推算出野鸭的静止代谢率。RMR可作为估测野鸭周年或季节性的能量收支的参数。

    • 绵羊犁鼻器在繁殖中的作用

      1986, 6(4):371-378.

      摘要 (2497) HTML (0) PDF 550.33 K (1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许多动物的尿液中含有重要的外激素信息,其生理意义多种多样。雌性尿液中多有表示本身性别及性状况的化学信息存在,行为学调查表明,犁鼻器的主要功能在于识别尿液气味。公羊正是依据这些化学信息识别并选择配偶的。通常公羊嗅到母羊,尤其是发情母羊尿液时,表现伸颈、抬头、卷缩上唇的特有行为型式,称之为卷唇行为或性嗅反射。这个行为是与犁鼻器的功能相联系的。它的作用在于关闭外鼻孔,堵闭会厌,使吸进的空气进入犁鼻器内,犁鼻器两侧的肌肉运动,腔内静脉窦的膨胀和收缩,又促进空气的流入和排出,如此使携带化学信息的载体不断进入犁鼻器官,成为绵羊感受化学信息的方式之一。 犁鼻器的作用可为公羊及早地、准确地选择发情的配偶提供信息;同时又能唤起公羊本身的性行为,刺激雌、雄发情及性活动的同步,对保证繁殖的成功具有一定的意义。说明绵羊犁鼻器作为化学感受器在化学通讯中特别是对繁殖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