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86, 6(3):193-196.
摘要:Iwao的*m-m模型*m=α+βm是线性的。但在自然界中,*m-m经常不是线性的,因此Iwao的模型有明垃的局限性。 徐汝梅等改进了这个模型。改进的Iwao的*m-m模型是 *m=α′+β′m+γm~2。我们把β作为m的二次函数来处理,β=β′+γm+δm~2。于是,再次改进的模型就成为: *m=α′+β′m+γ′m~2+δm~3。这个再次改进的模型就更一般化了。它既可用于描述*m与m之间呈线性关系的情形,又可以用于描述*m与m之间呈三次非线性关系的情形。 在这个模型中四个参数的每一个均有其特定的生物学含义。 当m充分小时,再次改进的Iwao模型可以被原Iwao模型或改进的Iwao模型所近似代替。
1986, 6(3):197-204.
摘要:湘江沿岸11个县土壤中能以666为唯一碳源的菌数平均36.2万个/克干土。种稻土壤淹水84天平均降解所加20微克/克干土666的98.4%,4个异构体也降解很快。灭菌土即便淹水84天,所加666也几乎不减少。种稻土壤不淹水84天只平均降解所加20微克/克干土666的43.5%,β-666只平均降解14.1%。但当种稻季节,此残留666又会迅速降解,表明本区种稻土壤对666的“自净”能力强。 不淹水土壤含水率对徽生物降解666有明显影响。使降解率从60%陡降的临界含水率为20%。这是因为含水量影响了微生物呼吸活性所致。 淹水土壤溶解氧对微生物降解666有明显影响。对于湘江流域种稻土壤来说,以淹水条件下含微量O_2,对降解666最为有利。该水分条件可通过农田管水措施来达到。
1986, 6(3):205-216.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春小麦套种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对作物根系、生育期和生长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指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改善我国北方地区粮作生产生态环境条件,实现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之一。
1986, 6(3):217-228.
摘要:本文对主要蝗虫及其食料植物的无机化学成分的特征进行了讨论。所用蝗虫及有关植物均采自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及其邻近地区。这些蝗虫包括:短星翅蝗、宽翅曲背蝗、宽须蚁蝗、毛足棒角蝗、狭翅雏蝗、小翅雏蝗、红翅皱膝蝗、鼓翅皱膝蝗。比较并讨论了其无机化学成分的差异及含量关系的特征(表1、2)。对上述蝗虫及其食料植物间无机化学成分的差异做了图解(图1—8)。
1986, 6(3):229-237.
摘要:本文讨论了1979—1984年,粘虫蛾垂直迁飞和气候因子的关系。在四川省峨眉山不同高度建立了6个观测点。并系统观测了一代粘虫蛾迁入的种群动态。据近年观察结果表明,迁飞蛾群动态与湿度、降雨、风,尤其温度有密切关系。在自然条件下,蛾始见期的平均临界低温为5.2℃,迁飞高峰时温度为10.6—24.3℃。适温和最适温分别为15—24℃和16—20℃。观察结果还表明,一代粘虫蛾各迁入峰期与高空大气压850毫巴流场的东南和偏东气流(风速为4—6米/秒)关系最密切。这是蛾子从我国东部向西部水平的长距迁入四川峨眉等地的因素。并根据不同高度地区,垂直迁飞动态观察及蛾子标记回收试验,初步证明了金顶上的蛾群乃是在夏季从低海拔地区随上升气流而垂直迁来的。
1986, 6(3):238-247.
摘要:本文提出了描述单种捕食者-单种猎物系统的模拟模型。在拟环纹狼蛛对褐飞虱功能反应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模型中备个参数对模型局部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拟环纹狼蛛-褐飞虱系统的局部稳定性。
1986, 6(3):262-274.
摘要:作者于1979年7月至1982年3月使用彼得生采泥器分别对湘江干流10个断面以及株洲至湘潭重点江段12个采样站采集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5次。结果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公式与Goodnight-Whitley生物指数公式均适用于作湘江干流污染的生物学评价。从采集的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中发现一些可以作为湘江干流中度及轻度污染的指示生物种类。
1986, 6(3):275-282.
摘要:本文对鱼怪(Ichthyoxenus japonensis)在四川的分布和生殖特性作了调查研究。材料于1980—1984年收集,共研究了2,100余个标本。 1.在四川主要分布于盆周丘陵地区,呈环形分布,如图1所示。 2.个体抱卵量的变化列示如图3—5。个体相对抱卵量的变化范围在13—22之间,平均为20粒。 个体抱卵量与体长呈指数函数关系,其关系式:R=5.5475L~(1·4583)(r=0.9584);其与体宽的回归方程式:R=32.805X-32.430(r=0.9327)。 3.育卵囊内抱卵量的多少随雌体的大小而有差异,较大的雌体抱卵量较多(曾发现最大雌体长22.5毫米,抱卵599个),还没有发现抱卵量随体长增长而减少的情况。 4.还对个体抱卵量变动与成长指标的关系及其所反映的种群生物学特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