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83, 3(4):297-304.
摘要:农业生产是一个利用太阳辐射能的系统。依靠农田生态系统,提高其对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效率,就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效率的高低与它的结构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调节农田生态系统结构是很重要的。因为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的整体功能。从世界农业发展史看,农田生态的结构总是由简单趋向复杂,经营由粗放走向精细,产量则逐步增长。
1983, 3(4):305-313.
摘要:对环境污染除必须采取人工治理措施外,还必须充分发挥自然净化作用,才能取得经济合理和维护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目的。 绿色高等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环境污染起着明显的净化和改善作用。因为它们的生物产量高,占有很大的空间,有巨大的根、茎、叶面积作用于环境,并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积累或降解作用;生活周期长,有较长的时间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与影响,同时吸收积累的污染物质不会在短期内转移释放到环境中;此外,大部分树木是以保护环境或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因而吸收积累的污染物不进入食物链对人产生危害。所以树木在保持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提高环境容量、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使环境向着适于人类要求的方向发展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83, 3(4):314-314.
摘要:双壳类软体动物对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另外还对一些放射性物质有很强的亲和力。据报道,牡(牛历)对杀虫剂的浓缩能力比周围海水要高数千倍,在1微克/升的DDT溶液中12天,即可积累14—20毫克/公斤DDT及其代谢物;贻贝(Mytilus sp.)从周围海水中积累聚氯联苯,比值在6.9×10~4—6.9×10~5之间,p,p'-DDE或p,p'-DDT比值在4.0×10~4—6.9×10~5之间。美国有人提出一种马尼拉蚬(Corbicula manillensis)是某时期水中低浓度铅的极好的检测生物。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是蓟运河分布广泛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用河蚬监测蓟运河汞污染,已取得了肯定的结果。为了探索其作为监测蓟运河有机氯农药污染的指示生物,仍选择河蚬作为样品。
孟宪玺 , 佘中盛 , 康淑莲 , 王淑哲 , 刘桂琴 , 俞穆清 , 齐少华
1983, 3(4):315-325.
摘要:农作物是陆生食物链的重要环节,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粮食中某些元素的丰欠,往往影响人及动物的健康,甚至引起一定类型的疾病(地方病或公害病)。粮食的元素背景值,是评价农产品质量优劣、判断其是否受到污染以及评价污染程度的重要依据;也是评定区域环境质量、预测环境发展趋势、制定环境标准的基础资料;对某些地方性疾病病因和防病措施的研究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植物体内的各种元素,尤其是大多数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土壤中或多或少都含有各种元素,但其含量是否适合某种作物的需要,其一决定于土壤中该元素含量的多寡,其二则决定于土壤的类型、性质和利用方式,决定于土壤中该元素可转换为植物利用状态的比率。加之众所周知的植物选择吸收作用的制约,所以,农作物元素含量既与土壤有关,受控于土壤类型和性质,又不是土壤元素含量的机械重复。与农业利用方式、耕作措施(包括耕耘、施肥等)、作物品种、以至其它环境要素(如水、大气等)的质量都有密切关系。因而,不同地区各种作物的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粮食元素背景值也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本文是指相对于我国东北中部地区自然环境和当今农业生产力水平情况下,粮食中某些矿质元素的含量水平。
1983, 3(4):327-331.
摘要: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是菊科泽兰属的多年生恶性杂草,它以种子繁殖为主,适应性强,繁殖系数高,传播蔓延甚为迅速,使山区、半山区的林业和牧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引起相应的生态性灾难(薛纪如等,1979;高志明,1981)。且紫茎泽兰本身还含有某些有毒物质,人畜误食就会得病,严重者引起死亡,故而各地群众十分厌恶,把它列为毒草,要求有关部门迅速有效地来防除和控制杂草紫茎泽兰的发生发展(薛纪如等,1979;高志明,1981,惠肇祥,1982)。因此,有关紫茎泽兰的防除研究已列云南省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无疑摸清杂草紫茎泽兰种子发芽的环境条件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Towers,1977;Truelve,1977)。我们针对紫茎泽兰种子繁殖快的特点进行了有关光、温度、土壤湿度和pH等环境因子方面的探索,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983, 3(4):332-332.
摘要:在长白山北坡安图二道白河地区,白眉姬鹏(Ficedula zanthopygia)一般4月下旬迁来,雄鸟要早于雌鸟10天左右;9月上旬南迁。居留期4个半月。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下,遇见率为0.7—0.8只/公里/小时。 在长白山居留期,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剖检8只成鸟,胃中检出有天牛科、拟天牛科的成虫及叩头虫、瓢虫、金花虫、尺蠖、波纹夜蛾等幼虫。所食昆虫绝大部分是农林害虫。
1983, 3(4):333-340.
摘要:群落光合生态的研究是植物物质生产研究的基础之一。通过群落光合速率及其与环境条件关系的研究,阐明制约光合的有关变量,就可以为估算植物的潜在生产力提供依据。为此进行群落光合特性以及与外界环境关系的研究,是群落光合生态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有关群落光合日变化及其与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户刈义次,1979;Singh et al.,1980;Migasaka et al.,1978;权永忍,1980),但以作物方面的研究较为突出,而对天然群落的研究较少。 我们根据同化箱的气体交换法原理(群落光合研究的方法很多),试制了一台简易光合测定车。利用这个装置,于1981年7、8月间,对内蒙锡盟白音锡勒地区的羊草草原群落进行了群落光合的测定和研究。
1983, 3(4):341-348.
摘要:辽西地区位于北纬40°20′—42°20′,东经119°—122°之间,处于大小凌河流域地区,包括建平、建昌、凌源、朝阳、北票、喀左、义县、锦西、阜新等市县,主要由努鲁儿虎和医巫闾等几条山脉构成西部山地,地势起伏,多为低山丘陵,海拔高度一般在400—1,200米之间。气候属大陆性,冬季漫长,夏季炎热,春秋温和而短促,年平均气温7.0°—9.1℃,绝对最高温42℃,绝对最低温-31.1℃,绝对年温度变化振幅剧烈,可达70℃以上,年平均降水一般在400-600毫米之间,多集中于7-8月份,其降水量为全年降水量的65-70%,且常形成暴雨,春、冬雨雪稀少而干旱,年蒸发量为1700-1900毫米以上,为降水量的3.7倍,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5%,春季平均为44%,最少月份可在20%以下。
1983, 3(4):349-355.
摘要:树木固氮是森林土壤氮素的重要来源,许多固氮树种能在瘠薄的土壤上生长,对土壤的改良起着重要作用;在混交林中作伴生树种有效地促进主林木的生长;农区常用它作有机肥源,调节氮素的供需平衡,促进农业增产。固氮树种的研究和利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Bo-nd,1976;Sprent,1979)。
1983, 3(4):356-356.
摘要:《城市生态、规划的灵敏度模型》(Sensitivitatsmodell:Okologie und Planung in Verdichtu-ngsgebieten)一书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开展人和生物圈第十一项研究计划即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一项研究报告,由F.Vester及A.V.Hesler等人主撰,1980年8月由Regionale PlanungsgemeinschaftUntermain编印,全书共284页。
1983, 3(4):357-365.
摘要:我国西北部的荒漠,均属温带荒漠,它分布的地区,包括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阿拉善高原和鄂尔多斯台地的西缘,面积占全国五分之一,地域十分辽阔。这里少雨,气候极其干旱,风多而且强劲,加强了地面蒸发,促进了旱化;这里虽然太阳总幅射量大,光热资源丰富,但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冷热变化剧烈。在这种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由适应最干旱的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是极其稀疏的,在维持一种极其脆弱的生态平衡中,它们起着极其艰难的稳定作用。这样,就在一个广漠的地区,出现生机受到抑制,生产力极低,国际上称为“偏僻地区”(marginal land)的急待研究的现代生态学的一个前沿。
1983, 3(4):366-366.
摘要:1960年在宜昌市桃花岭发现一个由池鹭(Ardeola bacchus)、小白鹭(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 nycticorax)组成的大鹭群,前者占优势,小白鹭次之,夜鹭较少。 在我们观察前二者繁殖习性时发现在池鹭和白鹭育雏期间,恰是蚊类活跃盛期,当雏鸟留巢时,观察到吸血蚊类经常飞至雏鸟巢中或绕巢飞行,为了探明蚊类与鹭之间的关系,特决定以留巢雏鸟进行诱蚊试验,从6月28日至8月7日,分别以小白鹭、池鹭孵出之不满20日龄的雏鸟为诱饵,置诱饵雏鸟一只于方箱式诱蚊笼(50×33×33厘米)内,每种雏鸟做诱蚊各三次,每次试验挂两支诱蚊笼,按不同高度悬挂于雏鸟所在的树上过夜(19:00-次晨7:00),然后,取下诱蚊笼进行蚊种鉴定和计数。
1983, 3(4):376-376.
摘要:1980年7月14—19日,有160位植物学家会聚在剑桥大学的皇家学会,讨论和研究如何使生物学科的各分支学科对抢救稀有植物(rare plants)和受威植物(thveatened plants)起应有的作用。会上提出的文章构成了本书的基础。 全书分六部分: 一、稀有种和受威种的调查和确定。中心是必须要弄清哪些种是处在受威胁下。E.S.Ayensu介绍了美国各个州和不同学者各有自己评定受威种和临危种(endanpered species)的标准。
1983, 3(4):377-382.
摘要: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我国江淮及黄淮流域是一代粘虫发生区,粘虫全年发生四(或五)个世代,以第一代发生数量最多,春季4、5月间为害小麦。该区在根治我国粘虫危害上具有战略地位。决定一代粘虫发生程度的主导因素,是越冬代蛾量迁入的多少。因此组建该区越冬代蛾最及迁入期的预测模式,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1983, 3(4):383-392.
摘要:鹀属(Emberiza Linnaeus)鸟类种类繁多,仅我国就有26种(郑作新,1973),它们分布广泛,数量较多,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这些鸟类和人们的经济关系较为密切。有关它们和农业方面的关系已有过报道(贾相刚等,1973)。但是,和森林的关系,资料并不多。
1983, 3(4):393-398.
摘要:1980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选定哀牢山徐家坝林区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我们在进行鸟类普查基础上,开展了对紫箭竹层鸟类的研究。 一、环境情况和工作方法 徐家坝位于哀牢山脉北段山顶,在云南省楚雄州的南华、双柏和思茅区的景东三县交江处,地处北纬24°32′、东经101°01′,在景东县城东北侧。
1983, 3(4):399-407.
摘要:煤山雀(Parus ater ater)是一种很有益而居留性又较弱的鸟,在分布区范围内,每年从9、10月到翌年3月间,进行有规律的迁移游荡,这时期它确实有真正迁徙的特点(,1913)。关于它的繁殖生态及食性,国外曾有过一些研究(,1952;,1954;,1954及,1961等)国内则尚未见报道。笔者于1963—1965年;1979年6—9月;1980年5—7月及12月;1981年1月和5—7月,主要在长白山北坡,对其做了考察,结果整理如下。
1983, 3(4):408-408.
摘要:由Edward J.Kormondy和J.Frank Mc Cormick主编的《世界生态学近代发展手册》(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in World Ecology)于1981年出版。该手册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由两位主编在绪言中指出了近代生态学的兴起及其在应用、政治、智能等方面的影响作用。第二部分系按世界各洲介绍了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生态学研究近况,如美洲(包括巴西、哥斯达黎加、墨西哥、波多黎各、美国),欧洲(包括奥地利、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希腊、匈牙利、冰岛、意大利、荷兰、挪威、波兰、瑞典、瑞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苏联,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包括埃及、毛里求斯、尼日利亚、南非(阿扎尼亚)、苏丹],亚洲(包括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日本、朝鲜、巴基斯坦、新加坡、中国台湾)。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