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82, 2(4):311-316.
摘要:珍珠(Salcola passerina)植物群落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西部、阿拉善东部和河西走廊等地区。同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群落、泡泡刺 ia sphaerocarpa)群落和合头草(Sympegma reglii)群落组成该地区荒漠植被的主要部分。在生产上珍珠群落是较好的荒漠草场之一。前人对本区珍珠荒漠群落有一些研究,如《治沙研究》和《中国植被》等(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1980;中国科学院治沙队,1958;李博,1962;黄银晓等,1962)。但还未见到较详细的群落学研究报道。因此,在这里报道我们的研究,为荒漠植被的研究和放牧利用提供参考。
1982, 2(4):317-326.
摘要:在以往中亚热带植被研究中所提到的有关概念,如草坡、荒坡、山地草原、荒山草甸、荒山草丛、灌丛高草群落、草山草坡、灌丛与荒山草地、次生灌草丛、亚热带次生稀树草丛、草灌丛、亚热带草丛、丘陵荒山荒地、丘陵荒坡和亚热带稀树灌木草原等等,均可认为是亚热带荒山灌木草丛的同义语。但,为与Steppe、Meadow(Prata)、Savannah及撩荒地等加以区别,我们采用了“荒山灌木草丛”的术语,而冠以“荒山”二字是为体现其动态特点和人为利用特点。
1982, 2(4):327-334.
摘要:关于植物种群的光能利用,植物生产力和净同化率等近年来有不少研究,但其中除了研究植物个体的净同化率外,多为农作物等草本植物群落或者用林业采收法的研究。对于自然木本植物种群及其不同层的植物与光、温度分配关系中用测定光合作用方面的研究工作还不多。
1982, 2(4):345-352.
摘要:氯气对植物的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Brennan等,1965、1966;Hindawi,1970;Miller等,1940;Stout,1932;Zimmermen,1949),但关于氯气对叶片影响的组织学研究却较少,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刚开展(王焕校等,1980;秦慧贞等,1980)。我们从1980年起,开展了工厂氯气对接骨草(Gendarussa vulgaris Nees)叶片组织影响的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1982, 2(4):353-361.
摘要:紫色土是四川盆地最主要的土壤类型,约占盆地山丘总面积的70%。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香椿(Toona sin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和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是盆地内的常见造林树种,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较强和用途广泛等特点。由于紫色土性质及肥力条件的差异,不同树种又有生态要求的区别,为了使植物和土壤相互协调与合理统一,我们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进行树种生长条件的研究,力求从根本上阐明土壤与树种、树种与树种间的规律性问题。为适地适树、林业区划和规划、以及育苗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982, 2(4):362-362.
摘要: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农牧业以及保健事业上的害鼠之一。冬眠是该鼠的重要特征。黄鼠每年仅生殖一次,因而冬眠期间黄鼠存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它们数量的多少和危害的程度。我们就温度对黄鼠冬眠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目的是寻求影响黄鼠冬眠后成活的种种因素,为种群动态的研究提供依据。
1982, 2(4):363-374.
摘要: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Sundevall)与单种猎物的作用关系已在上文述及(李超等,1982),然而草间小黑蛛在自然情形下是一种多食性的捕食性天敌,它的捕食对象不止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bner一种。我们在对草间小黑蛛捕食行为的观察中也发现,捕食对象除棉铃虫外还有棉蚜等,并且在棉花上主要是徘徊式地捕获猎物。这样,在草间小黑蛛-棉铃虫作用系统的动态中就必须考虑替代食物的影响。
1982, 2(4):375-382.
摘要:昆虫数量变动包括“数”和“量”两方面,“数”即密度,人们早已惯用;“量”即生物量和能量,尚很少应用。因为相同数目的个体不一定具有相同的生物量或能量,所以从群落的食物链索关系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来看,单纯的个体数不足以表示所起的作用。因此,如何从“数”的概念过渡到“量”的概念,从更切实的基础上了解这种动态的实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仅就土壤昆虫的数量与生物量作一初步探讨,以便结合其它有关研究最终阐明草甸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把草甸的生产和管理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之上。
1982, 2(4):383-389.
摘要:国外有关蚁类生态学方面的调查研究,比较早期有Wheeler(1910)、寺西(1915)、Escherich(1917)等,本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诸如:安松(1951)、Yasumatsu and Brown(1951)、Hayashida(1957)、Yasumatsu(1960)、林田(1963)、Stuart(1969)、Noirot(1969)、Wilson(1971)、青木淳一(1973)、北泽右三(1977)等,成绩裴然,随时间的推移,该研究领域,将愈趋活跃。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至于能结合各种不同类型森林植被进行蚁类生态学的调查研究,几乎是空白。为此,作者等曾于1981年2月至6月,在昆明西山进行了此项调查研究,并加以讨论。
1982, 2(4):390-390.
摘要:本项研究选择麻雀及黄胸鹀为对象。着童分析比较了麻雀(留鸟)与黄胸鹀(候鸟)在化学体温调节季节变化方面的差异及其适应意义。 试验材料取自北京近郊南苑附近。于春、夏、秋、冬各季分别测定了由5℃至35℃ 7种温度等级的耗氧值(温度间隔为5℃)及试验前后的体温变化。共测定2,760只次,其中麻雀2,084只次,黄胸鹀676。用密闭呼吸室及自动测氧装置测定耗氧值,并用热电偶与EKO指针式检流计联用测试体温。
林浩然 , D.J.Randall , E.Vizsolyi , C.Daxboeck
1982, 2(4):391-395.
摘要:许多两栖的脊椎动物在干早缺水或者食物不足时埋藏在泥土里休眠。例如,肺鱼能在泥茧里不取食与饮水而生存数年之久(Delaney等,1977),生活在沙漠地带的两栖类能埋藏在沙土里数月以躲避干旱,海蟾(Bufo marinus)能埋藏在沙里克服短时间的缺水,而以露在空气中的鼠孔进行呼吸(Boutilier等,1979)。
1982, 2(4):396-396.
摘要:电影胶片洗脱液铁氰化钾[KFe(CN)]用量大、价钱高,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毒性很强的氢氰酸。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有关单位拟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取代铁氰化钾。现已取得良好效果。为此比较两种药物的毒性,为制订渔业水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做了鱼类的急性中毒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82, 2(4):397-401.
摘要:关于栗苇(升鸟)(Ixobrychus cinnamomeus)繁殖生态的研究,国内只有过零星的报道(寿振黄,1936;郑作新等,1959),资料较缺乏。我们于1972—1974年5—10月,在太原市西里解村汾河畔(海拔760米),对栗苇(升鸟)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1981年6—7月在代县西旺村滹沱河滩(海拔880米)又作了补充调查。现将资料整理报道。
1982, 2(4):402-402.
摘要:国际生态学协会作为国际生物科学协会的生态学部于1967年成立。国际生态学协会的职责是:促进生态科学的发展以及生态学的原理应用于全球的需要,特别是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这个目标。
1982, 2(4):403-415.
摘要:一、引言 最简单的种群数学模型是众所周知的指数方程: dX/dt=μ_eX (la)为了今后讨论方便,现写出其积分形式: 1+n X_2/X_1=μ_e(t_2-t_1) (ab)此处,t,t_1,t_2为时间,X,X_1,X_2分别为相应时间的种群密度;μe为增殖速度参数,单位为(时间~(-1)) 但是指数增殖只能维持一个有限时段。随着群体增大,资源要被消耗,增殖受到限制。考虑到此,另一个著名的logistic方程常被采用。
1982, 2(4):416-416.
摘要:1977年出版的《动物行为研究的定量方法》[Quantitative methods in the study of animal behavior.B.Hazlett(ed.).Academic Press,New York,San Francisco,Londou)一书主要报道1976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举行的“行为学定買方法学术讨论会”的成果。内含六篇论文,编者前言和索引,计222页。 数学的应用把行为学推进到了定量阶段。借助适当的数学方法和技术可以研究动物行为的复杂性,找出主要型式及其变异,而不再浪费许多数据。本书每篇论文都对行为研究中的某些数学方法作了说明和评论。论文可分两类,分虽讨论数学在两个方面的用途。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