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81, 1(1):1-11.
摘要:一、前言 目前,系统理论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地应用到各个科学研究和生产领域,甚至社会科学的范围。通常我们最简单地用一个方框图表示一个系统(图1)。
1981, 1(1):12-21.
摘要:草原兽类中,种类较多且数量较高者当推鼠类。它作为一类消费者,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为阐明这一类动物在该系统能量流通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对其群落结构的研究颇为重要。有关此类研究,迄今国内尚少报道,国外近年虽有部分工作(Brown,1973;Hafner,1977;Grant and Birney,1979),但因鼠种和自然条件各异,其结构特征显然不同。
1981, 1(1):30-36.
摘要:飞蝗有迁移和聚集习性,在取食特别是成虫产卵时有明显选择生境的能力,但就种群动态的数量变化过程而言,则具有自我调节的特征,马世骏等在种群密度与生物学特性,天敌、食物及空间因素等对种群增长的反馈作用方面,已分別有所阐述(马世骏等,1965a、1965b)。本文以湖区为例,进一步从系统生态学观点阐明“改”与“治”在根除蝗害中相辅相成的作用。
1981, 1(1):37-48.
摘要:洪泽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黄淮平原上最大的自然蓄水库。解放前,由于湖水位不能控制,沿湖土地直接受湖水位升降的波及和湖水顶托的影响,不能常年耕种,滨湖滩地及内涝洼地均沦为季节性荒地,遍布荒滩草洼。因此,洪泽湖及其沿岸地区具备了飞蝗猖獗发生的生态地理条件而成为我国具有历史性的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sis(Meyen)发生基地之一。解放初期,该湖水位仍不稳定,旱涝相间发生,沿湖地广人稀,蝗害亦较严重,抗旱、防污、治蝗则成为当时沿湖人民群众的三项重要任务。
1981, 1(1):54-65.
摘要:在描述捕食者—猎物或寄主—寄生物系统的理论模型中,最常见的是Lotka—Volterra方程:(此处公式见相应PDF文件) 此方程的基本假设之一是认为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是完全世代重叠、连续增长的。但是,在自然界,尤其对那些生活周期较短而且受季节气候因子影响较大的昆虫及其天敌,通常世代是离散的。基于后一种情况,Nicholson(1933),Nicholson and Bailey(1935)提出了下面的差分模型:
1981, 1(1):66-75.
摘要:黄兔尾鼠(Lagurus lutens)及草原兔尾鼠(Lagurus lagurus)是新疆某些地区主要害鼠之一,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数量高峰时,对草场危害极大。此外,它们还能传染某些地方性流行病,所以对这两种害鼠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我们在研究动物化学通讯的过程中,了解到外激素(信息素)在动物间传递信息的作用,它多方面的调节着动物群体的形成、繁殖过程、社群序位、行为、数量等。
1981, 1(1):76-83.
摘要:官厅水库几年前曾受到工业废水的轻发污染。1973年以后,污染得到控制,水质有所改善。1973—1975年间我们调查研究了该水库鲤鱼的生长特征,并与清洁的密云水库进行了比较。主要结果摘要于后: 1.官厅水库鲤鱼平均肥满度2.32±0.10,密云水库鲤鱼平均肥满度2.80±0.40。两地20厘米以上鲤鱼肥满度与体长的关系分别为K=8.976 L~(-0.3801)和K=9.936 L~(-0.3757)。官厅水库各种大小鲤鱼均比密云水库相应大小的鲤鱼为瘦。 2.官厅、密云两个水库鲤鱼长重关系式分别为W=0.0368 L~(2.8571)和W=0.1054 L~(2.6081)。 3.官厅水库鲤鱼的体长增长速度亦慢于密云水库鲤鱼,但从1973年以后生长速度加快,这与水质变化情况是一致的。 4.密云水库鲤鱼生长型式比较正常,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式表示,公式如下:l_l=84[1-e~(-0.15)(t+0.15)]。官厅水库鲤鱼生长一度出现异常现象,不能用上述方程式表示。 5.分析官厅水库鲤鱼生长一度变慢的原因,认为污染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鲤鱼的生长状况可作为监测水污染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1981, 1(1):84-89.
摘要:海草场是一类具有高度生产力的浅海生态系统(菊池泰山,1973)其主要的结构成分是海草。海草是只适应于海洋环境生活的维管束植物,属于沼生目(Helobiae),目前共发现有12属,其中9属是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c),3属归水鳖科(Hydrochartaceae)。分布在我国的有大叶藻(Zostera),虾形藻(Phyllospadix),二药藻(Halodule),海神草(Cymodocea),针叶藻(Syringodium),海菖蒲(Enhalus),海黾草(Thalassia)和喜盐草(Halophila)等八属(杨宗岱,1979)。
1981, 1(1):90-91.
摘要:中国生态学学会于1979年12月1日在昆明正式成立。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一百三十多个单位的二百七十三名代表。这些代表分属于二十五个与生态学有关专业的科学工作者。全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云南省委、省革委、省科委和科协,以及有关研究所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大会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所长潘清华主持开幕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所长吴征镒致开幕词。
1981, 1(1):92-100.
摘要:森林资源的合理开采和保护发展问题 我国是一个缺少森林的国家,森林复被率低,分布不均匀。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的森林面积,在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中,我们居第120位,林业产值仅占我国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的3%左右。 然而就是在森林资源这样极其短缺的情况下,近年来大片森林仍然遭到破坏,天然林的面积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减少。
主编:傅伯杰
创刊:198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93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3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