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碳平衡可表征区域碳排放/碳吸收在数量或质量的匹配或协调状态,人类活动以不同的方式和强度干预区域碳循环过程,二者的关联性研究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践行区域“双碳”目标达成和制定区域生态补偿制度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县域尺度下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进行碳平衡与人类活动强度时空格局演变分析,并借助双变量空间自相关以及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探析研究区碳平衡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联性。结果表明:①2010—2019年间,碳平衡压力指数(CBPI)高值区呈现“双C”环抱式圈层分布,以成都和重庆为两极分别向东北-西南呈弧形延伸并逐渐衰减,各区县以碳盈余为主且CBPI多呈下降态势,四川盆地西南缘为CBPI低值区。②研究期内,成渝城市群人类活动强度(HAI)显著增高(21.2%a-1),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核”且沿东北-西南轴线扩散衰减,整体呈“双核心轴线圈层”城市群逐渐向“互联互通网络型”城市群演进。③成渝城市群CBPI与HAI存在着较强空间正相关性,双变量相关性系数为0.675,成都和重庆两极呈现显著“高-高”聚集特征,而研究区南缘山区县域以“低-低”聚集为主。④地理探测器单因子探测结果表明,人类活动类因子对CBPI变化的贡献度高达78.9%,其中经济水平(25.7%)和人口密度(25.1%)是主导影响因素,NDVI(13.2%)为自然类因子中的主要贡献因子;交互探测结果表明,最显著的交互因子为人口密度∩经济水平,q值约为0.75。研究结果有助于成渝城市群实现“双碳”目标,并对相关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