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粮食安全对国家稳定和社会福祉至关重要。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日益严重,给粮食供应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深入研究极端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具体影响,并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理论分析,研究利用2007-2020年中国29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探讨了极端气候对粮食生产保障的影响,并分析了农地流转在其中的调节机制与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在全国样本中,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和极端降水三大极端气候因子均对粮食生产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粮食生产产生负向影响,极端降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粮食生产产生负向影响。(2)从不同粮食生产区域来看,极端气候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负向影响最大;在产销平衡区,极端高温显著抑制了粮食生产;而在主销区,极端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不显著。(3)农地流转能显著调节极端降水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但在调节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方面并不显著,尤其是对粮食生产至关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与产销平衡区。(4)极端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农地流转水平跨过门槛值10.8905后,极端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再显著。因此,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升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应积极贯彻落实“藏粮于地”方针,通过农地流转优化种植结构,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