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北落叶松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与固碳释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本文采集了11个站点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芯,建立了早材、晚材、整轮年表,分析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探讨了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北方不同地区华北落叶松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11个站点的华北落叶松年表样本代表性均大于0.85,平均敏感度大于0.15,表明各研究站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适合进行气候分析。上年12月~次年3月的温度和降水对华北落叶松生长有促进作用,夏季高温干旱抑制多数站点华北落叶松的生长。不同地理位置的研究站点之间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在赛罕乌拉、旺业甸、桃山、东灵山、好地方、秦岭等站点,降水对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比温度更加明显。在叠叠沟、太子山和吉县,温度升高对华北落叶松的径向生长的促进作用比降水更明显。白音敖包和西峡的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同时受温度和降水的双重制约。热量条件较差时,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均促进华北落叶松的生长。当最高温度达到16~18 ℃后,升温对华北落叶松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体现。水分条件较差时,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提高对华北落叶松生长有促进作用。降水量达到1200~1400 mm时,降水对晚材的抑制作用较早材和整轮明显。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tandard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index, SPEI)介于轻度干旱与轻度湿润之间时,更利于华北落叶松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