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治理之后使得大面积盐沼湿地裸露,面临侵蚀和湿地面积退化的风险,因此亟需开展乡土植物恢复工作,从而稳定生态系统结构。针对此状况,研究运用 Delft3D 模型,设置光滩、碱蓬、碱蓬+芦苇三种情景,结合实地监测数据,分析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对潮流水深及流速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模型对水深和流速模拟准确性较高,但流速增加时模拟结果残差略有增加。本土植物恢复对水淹深度的调控作用不明显,但能够有效减缓潮流流速。不同情境下水淹深度几乎没有变化,小潮期间各情景下模拟点平均水深 0.95-0.97m,风暴潮期间 1.71-2.02m。对流速而言,在植物种植区中,碱蓬和碱蓬+芦苇情景在小潮和风暴潮期间都能够显著降低潮流流速,而种植区后方原始流速在10-60 cm/s 之间的潮流也会被显著减缓。综合模拟结果,碱蓬+芦苇的种植模式较单一碱蓬种植模式在调控潮流方面具有更显著的效果,建议黄河三角洲管理部门在互花米草治理工程结束后尽快开展乡土植物恢复工作,从而减少湿地遭受侵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