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空间碳汇冲突是空间生态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对其进行科学评价是识别区域碳平衡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支撑。以京津冀199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借助景观风险评价方法,考虑外部压力、暴露程度和稳定性三类因子,构建了国土空间碳汇冲突强度评价模型,并通过空间自相关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①研究区空间碳汇冲突结构整体配置趋于失衡,且空间碳汇冲突加剧了区域碳源和碳汇空间配置失衡;②空间碳汇冲突指数以中部首都为核心,以同心圆形式向外逐渐减小,呈现中东部高,北部、西部及南部低的分布特征;③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碳汇冲突受生态资源、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和邻域空间功能外溢等多重影响,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性特征,冷点区集中分布在发挥重要生态保育功能的北部和南部,热点区集中分布在经济发展重点区的中东部;④对于京津冀城市群碳汇冲突管理,需要以濒临失控的城市单元作为管控核心区,并重视分区管理与跨区域联动监测,应当基于全域视角搭建跨区域联动碳减排机制,将"双碳"目标合理分解到不同行政单元,统筹推进国土空间持续低碳开发利用。研究结果可为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国土空间碳汇冲突缓解及碳平衡协同管理工作提供现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