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野外放归是维系濒危物种野生种群长期续存的重要途径,对放归成效的监测研究有利于濒危动物种群科学有效的管理。采用非损伤性标志重捕法评估了吉林省张广才岭南部黄泥河林区东北马鹿的种群数量与分布;利用粪便DNA信息,从亲权鉴定和遗传多样性方面对其放归成效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1)黄泥河林区马鹿种群数量平均90(68-124)只,密度0.045(0.034-0.063)只/km2,主要分布于林区北部,呈现一定程度的地理隔离;(2)性别鉴定显示,野生种群的雌雄性比1.71 ∶ 1,放归后雌雄性比1.83 ∶ 1,放归提高了种群的可繁殖概率;(3)亲权鉴定检测到,放归个体(R3)与野生个体在野外成功繁殖,并产下子代;(4)野外放归向野生种群引入了平均2.9个"新"的等位基因,提高了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在种群密度、可繁殖率、遗传多样性方面对马鹿放归的有效性进行了证实,但建议进一步在行为节律、家域和生境选择等方面开展研究,系统性评估马鹿种群的放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