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实现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表现在空间上就是城市无序蔓延与生态环境保护用地的冲突, 本质上是建成区与非建成区的生态系统之间的冲突。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 基于自然环境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构建城市蔓延风险空间量化评估模型, 得到城市蔓延风险空间分布并提取城市蔓延严重风险区;利用生态侵蚀度指数识别评估生态保护压力空间并提取生态保护压力高值区。根据城市蔓延严重风险区与生态保护压力高值区的重合空间, 对城市无序蔓延与生态保护的冲突程度进行分析, 进而探讨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协调关系, 为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与区域生态保护决策提供科技支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蔓延的严重风险区与生态保护压力高值区的重合面积达到583.83km2;其中较高风险区与侵蚀度高的地区重合面积为311.73km2, 冲突度为53.39%;高风险区与侵蚀度高的地区重合面积为47.70 km2, 冲突度为8.17%。(2)示范区内各类生态系统中, 耕地生态系统受城市蔓延冲突程度均为最高, 其在较高和高风险区的占比分别为91.58%、8.42%;其次是草地生态系统。为协调城市蔓延与生态保护空间的关系, 保障示范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进一步识别了示范区内生态预警区和城市蔓延重点关注区, 其中生态预警区内需要充分的生态修复, 降低生态保护压力;城市蔓延重点关注区在建设时要注意保护原有生态保护压力大的区域, 加强生态工程建设, 管控建设用地规模, 保障蓝绿空间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