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气溶胶发生系统模拟PM2.5颗粒的发生,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欧美杨107(Populus euramericana Neva.)对PM2.5中水溶性无机成分NH4+和NO3-的吸收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欧美杨能够有效吸收PM2.5中的NH4+和NO3-。轻度和重度污染下,欧美杨叶片对NH4+和NO3-的吸收速率均于处理后第1天达到峰值,之后,轻度污染下对NH4+和NO3-的吸收速率迅速降低以后趋于稳定,而重度污染下对NH4+和NO3-的吸收速率缓慢下降至趋于稳定。轻度污染下的欧美杨叶片的15N含量在处理后第1天达到峰值,15N(NH4+)的含量为0.11 mg/g,干重,15N(NO3-)的为0.14 mg/g,干重,之后15N含量迅速下降至趋于稳定。重度污染下的叶片15N含量在处理第1天迅速增长,之后缓慢增长至处理后第7天达到最高值,15N(NH4+)的含量为0.11 mg/g,干重,15N(NO3-)的为0.13 mg/g,干重。处理7 d后,欧美杨不同组织器官吸收或通过再分配获取的15N含量存在差异。轻度污染下,细根对NH4+和NO3-的吸收量最高,树皮、叶柄、叶片次之,髓最低。而重度污染下,叶片对NH4+和NO3-的吸收量最高,细根、叶柄、树皮次之,髓最低。欧美杨各组织器官中NH4+和NO3-的含量均表现为重度污染大于轻度污染,且两种污染程度下的欧美杨各组织器官对NO3-的吸收均大于对NH4+的吸收。重度污染下,欧美杨茎木质部对15N(NH4+和NO3-)的吸收征调能力(Ndff,Nitrogen derived from fertilizer)最大,其次为髓,叶片最小;欧美杨各组织器官中的15N分配率表现为叶片 > 细根 > 叶柄 > 树皮 > 粗根 > 茎木质部 > 髓。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揭示植物吸收PM2.5的机制及有效利用植物降低颗粒物污染、净化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