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破碎化研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EVALUATION ON GIANT PANDA HABITAT FRA GMENTATION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生境破碎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形态(景观结构)上的破碎化;二是生态功能上的破碎化。将景观连接度的概念引入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生境评价研究中,通过选择影响大熊猫生存的3种典型景观因子:地形高度、地形坡度和食物来源,从生态功能上研究3种景观因子由于空间组合的不匹配而形成的生境破碎化现状。在分析各景观因子重要性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连接度模糊相对赋值,并建立景观连接度评价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针对大熊猫的景观连接度水平和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在2000多km2的面积中,仅有90.36km2,约4.47%的面积属于最适宜大熊猫生存的地区,适宜面积为226.42km2(11.19%),中等适宜地区面积为286.09km2(14.13%),勉强适宜的地区为177.91km2(8.8%),而完全不适宜的面积占了一半以上,1236.5km2(61.11%)。同时表明:最适宜和适宜大熊猫生存的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处于极度破碎状态,十分不利于大熊猫的生存和保护。该研究结果为制订合理的大熊猫保护措施和有目的地改善其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Abstract:

    Habitat fragmentation comprises following two parts:morphological fragmentation(landscape structure)and fragmentation on ecological function.Landscape connectivity as a parameter measuring ecological processes by which the subpopulations of a landscape are interconnected into a demographic functional unit,was applied in this study for evaluating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and fragmentation for Giant Panda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 from natural landscape factors.It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land...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陈利顶,刘雪华,傅伯杰.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破碎化研究.生态学报,1999,19(3):291~29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