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进一步明确蝗虫类群在草原生态系统内的功能作用,在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益和乌拉山地区,依蝗虫发生季节的次序,先后研究了3种优势蝗虫(毛足棒角蝗、宽须蚁蝗、亚州小车蝗)成虫群体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取食羊草的食物消耗量和利用能力问题。 本文首先提出了群体饲育时,蝗虫个体平均寿命的计算式: (?)=sum from n=i-1 to (?) i·N_i/N_t 式中,i=个体寿命的天数;N_i=寿命为i的个体数,N_t=蝗虫实验种群的个体总数。 据上式计算得出3种蝗虫个体平均寿命,毛足棒角蝗:雄性为38.2±2.8天、雌性为31.4±2.2天;宽须蚁蝗:雄性为40.9±2.3天、雌性为30.2±1.6天、亚洲小车蝗:雄性为52.6±0.7天、雌性为40.6±2.3天。 3种蝗虫在其成虫历期内,平均个体累积食量玩 (干重,克)为:毛足棒角蝗的雄性为0.607±0.059、雌性为0.643±0.084;宽须蚁蝗的雄性为0.303±0.022、雌性为0.340±0.037;亚洲小车蝗的雄性为1.414±0.180、雌性为2.933±0.186。在不同蝗种间,其平均个体累积食量的差异显著(P<0.01)。 3种蝗虫的雌性个体的近似消化力(A.D.)均显著高于同种的雌性个体(p<0.01);季节发生早的蝗种之近似消化力相对高于较晚期发生的种类(毛足棒角蝗>宽须蚁蚁蝗>亚洲小车蝗)。对摄入食物的转换效率(E.C.I.,E.C.D.),则同种内的雌性个体均显著高于雄性(p<0.01);不同蝗种间,以个体最小、在中期发生的宽须蚁蝗对摄入食物的转换效率为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