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优势克隆半灌木生物量配置对小尺度植被盖度变异的响应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Q145+.1

基金项目:


Response of biomass allocation to small-scale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coverage in dominant clonal semi-shrubs in the Mu Us Sandland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克隆植物根据其构型可以分为游击型和密集型。游击型克隆植物的间隔子长,分株在水平空间的扩展范围大,可以利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资源,其通过克隆生理整合作用发生的非局部反应的能力强。由此可以得出的推论之一是,小生境斑块的环境发生变化,生长于其中的密集型克隆植物的反应可能会更灵敏。这种反应可能会体现在生物量以及配置格局的变化上。以毛乌素地区沙生半灌木群落中两种优势克隆植物羊柴(H edy sarum laeve)和油蒿(A rtem isia ord osica)为研究对象,前者是典型的游击型克隆植物,后者是密集型克隆植物。采取野外调查的方式,观测在不同植被盖度的小生境斑块内二者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二者的克隆构型和生活史特征试图探讨产生这种格局的原因。结果表明:羊柴的地上各部分生物量对植被盖度变化的响应不如油蒿敏感。这或者是因为羊柴的游击型克隆构型决定其可以跨越小尺度斑块实现克隆生理整合,可以利用不同小生境斑块的资源导致的。油蒿只能利用小生境斑块内的资源,当小生境斑块的条件改变,其生物量以及配置方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繁殖方式上,羊柴的有性繁殖结构以及有性繁殖投资显著小于油蒿。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对一种繁殖方式的投资常常会削弱另一种繁殖方式。羊柴主要依靠克隆繁殖,这或者符合并支持配置理论的观点。

    Abstract:

    Guerrilla and phalanx are the two extreme types of clonal architectures in clonal plants.In general,compared with the clonal plant with phalanx growth form,the guerrilla one has longer spacers.Thus,its ramets may be located in contrasting micro-sites and physiological integration may works amongst ramets.Hence,biomass and biomass allocation can reveal that the remote conditions would have more effects on the ramets of guerrilla clonal plant than those of phalanx one.Hedysarum laeve is a typical clonal plan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刘凤红,刘建,董鸣.毛乌素沙地优势克隆半灌木生物量配置对小尺度植被盖度变异的响应.生态学报,2005,25(12):3415~3419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