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同花植物的性分配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Q14,Q149,Q945.6,Q948.1

基金项目:


Sex allocation in hermaphroditic plants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性分配理论假定雌雄功能之间存在着trade-off,对一种性别的投入增多必然会减少对另一性别的投入。雌雄功能投入的适合度曲线的形状决定了哪种繁育系统是进化稳定的。因此,性分配理论可以解释植物繁育系统的进化,尤其被认为是雌雄异株进化的选择机制之一。目前的实验研究分别在物种间、种群间、个体间及花间四个层次上进行:自交率的程度对物种和种群的性分配都有影响;虫媒和风媒植物的性分配是个体大小依赖的;而且花序内花的性分配模式受昆虫访花行为的影响。相对于理论,性分配的实验研究明显滞后,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普及,性分配理论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繁殖分配需要进一步与性分配理论结合,尤其在空间尺度上资源分配与繁育系统变化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Abstract:

    The theory of sex allocation assumes that there is a trade-off between the sexes,i.e.increasing investment to one gender will reduce the investment to another.The classical model of sex allocation for outcrossing species shows that male fertility(m) and female fertility(f) are considered power functions of the proportion of resources put into male function(r):m=k_mr~b,f=k_f(1r)~c.Exponents(b and c)<1 generate a function with diminishing returns,meaning the ESS is hermaphroditism,whereas exponents(b and c)>1...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赵志刚,杜国祯,刘左军.雌雄同花植物的性分配.生态学报,2005,25(10):2725~273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