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3个已关闭3a、5a和6a的采石场(分别记为1、2、3号石场)悬崖上的土壤特征和自然植被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石悬崖是非常极端的生境,悬崖上绝大部分地方为裸露岩石,仅在某些凹陷和缝隙处聚集有少量土壤,土层厚度一般小于1cm;3个悬崖上土壤的机械组成以石砾和沙粒为主,约占土壤总颗粒的94%;虽然土壤肥力指标多属中等偏低水平,但相对于南方荔枝园土壤,3悬崖土壤的肥力状况并不算差。经过3~6a的自然恢复,采石场悬崖上逐步形成有稀疏、丛状分布的草本植物群落,植被盖度和植物种类随恢复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增加。1号石场悬崖的植被平均盖度为10.6%,植物种类有3科8属8种;2号石场的植被平均盖度为18.6%,植物种类有6科11属11种;3号石场的植被平均盖度为23.4%,植物种类有7科12属12种。早期定居的植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菊科的草本植物,其中红毛草和类芦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恢复5a后开始出现马樱丹、野牡丹和岗松等耐旱的阳性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