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第1座大型核电站位于广东省大亚湾西侧,第1期工程于1994年初并网发电,第2期工程于2 0 0 3年5月正式投产,总装机容量为4 0 0 0 MW,经冷却系统排入大亚湾的热废水达2 0 0 m3/ s。核电站温排水的生态热效应问题引起人们普遍关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亚湾海区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两种重要经济虾类的高温热效应试验研究,测试了多项重要温度指标基准值。结果表明,斑节对虾和近缘新对虾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均为2 9~35℃,最适生长温度(OGT)均为33℃;在不同的驯化温度下,斑节对虾和近缘新对虾的起始致死温度(IL T50 )分别为37.5~38.1℃和38.9~39.3℃;最高起始致死温度(UIL T50 )分别为38.1℃和39.3℃;临界热最大值(CTM)分别为4 2 .72~4 3.6 0℃和4 1.5 8~4 3.90℃;生长的最高周平均温度(MWAT)分别为34.7℃和35 .1℃;短期暴露最高温度(MTSTE)分别为37.12和37.89℃;在不同驯化温度下,斑节对虾主动趋向选择的最适温度为2 6 .4~32.5℃,近缘新对虾为30.7~33.1℃;起始致死温度、临界热最大值和选择的最适温度等与驯化温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驯化温度提高,其逐渐趋向某一恒定的温度值。根据斑节对虾和近缘新对虾的热疚研究结果,结合这两种虾类的生态习性和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温度场的卫星遥感监测资料,探讨了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对2种虾类资源的热效应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核电站温排水形成的温度场绝大部分的温升不超过4℃,温度场水域的温度变化基本上都低于2种对虾的生存安全温度,处于它们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内,温排水对大亚湾海区的斑节对虾和近缘新对虾资源热影响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