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四川茂县地区的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天然次生林进行研究,发现:(1)坚果完好比例约在14 %~2 6 %之间,完好坚果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比较高,但在天然状况下能够留存到隔年5月的坚果几乎没有。因此,实生幼苗的天然补充就受到了严重的限制。(2 )林缘的幼苗密度低于所有其它生境的(p<0 .0 5 ) ,林中的幼苗密度最高,和林窗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 5 ) ,而和灌丛的比较则没有差异。在灌丛幼苗密度和林中以及林窗的比较都没有差异。动物对坚果的取食速度则是林中的最慢(10 .0 % ) ,林窗和林缘的相同(分别为6 1.1%和6 6 .5 % ) ,都比较快(p<0 .0 1)。(3)林中的幼苗在小于10 0 cm的各高度内都有大量分布,说明在林中树冠下幼苗是可以长期存在的,在幼苗和种子阶段的锐齿槲栎可能是耐荫的。(4)在林中缺失幼树,在林缘则有包括幼树在内的完整的更新大小系列,表明林缘也可以成为更新的关键地点。(5 )在栎林的每一个大小级别上,萌生个体和实生个体都按各种比例伴生,说明导致萌生的干扰一直在发生,并可能在森林的更新中扮演重要角色;也说明该地区的锐齿槲栎林由萌生和实生起源的个体混合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