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刺槐种源群体遗传结构和多样性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S72

基金项目: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provenances from middle Europe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对来自欧洲和美国的 18个刺槐种源子代进行了等位酶分析。可进行遗传分析的 7个酶系统 (Amy,Fe,L ap,Idh,Mdh,6 Pgd,Skd)中有 14个基因位点 ,其中 12个位点具有多态性。每个多态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 (A/L )变化在 1.5 6~ 3.6 7之间 ,平均基因型数 (G/L)变化在 1.6 1~ 7.11之间 ,平均等位基因有效数目 (Ae)变化在 1.0 2~ 2 .5 0之间 ,预期杂合度 (H e)变化在0 .0 2~ 0 .5 6之间。不同种源群体之间也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在 8个德国种源中 ,各群体的 A、Ae、和 H e等相对较小 ,但不同群体间差异较大。各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种源群体间变化也较大 ,表明德国各种源群体内遗传变异相对较小 ,但群体间差异较大。来自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 8个种源群则相反 ,各群体的 A、Ae、和 H e等相对较大 ,而不同种源群体间差异则较小 ,各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种源群体间变化相对一致 ,表明这两个国家的种源群体内变异较大 ,但不同种源群体间差异较小。欧洲的刺槐种源并未形成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 ,而且欧洲的种源和来自原产地的美国种源相比,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经过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证明,88.41%位点符合H-W遗传平衡,表明各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较高的稳定性,且种源内的变异大于种源间变异,94.8%的变异存在种源内个体间。欧洲刺槐的遗传改良存在巨大的潜力,但应主要集中在群体内个体改良上,通过个体选择可取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Abstract:

    The seeds from 18 provenance populations of Robinia pseudocacia distributing in the middle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re collected and planted in a nursery in Waldsiversdorf, Germany. Using the leave from the two years old seedlings as materials,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provenances were studied. Using starch gel and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7 enzyme systems (Amylase, Fluorescent esterase, Leucine aminopeptidase,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Malate dehydrogen...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杨敏生,Heike Hertel, Volker Schneck.欧洲刺槐种源群体遗传结构和多样性.生态学报,2004,24(12):2700~270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