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休眠生理生态研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Q945.79,Q948,S718.45

基金项目:


Eco-physiological study on seed dormacy in Paulownia fortunei 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s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为了探讨亚热带树木休眠理论以及休眠与树木分布的相互关系 ,研究了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休眠生理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 :白花泡桐种子适宜发芽温度范围在 2 0~ 30℃ ,经过低温处理后 ,适宜发芽温度范围扩大到 15~ 30℃ ,具有浅低温休眠特性 ;5℃的低温处理不仅提高了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而且加快了发芽速度 ,尤其在 15℃发芽温度条件下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 ;4 0 d的 5℃低温处理效果最好 ,2 0 d、6 0 d的低温处理效果相对较差 ;没有用低温处理的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 ,除了在 2 5℃发芽温度下的发芽势差异不显著外 ,在不同发芽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与发芽势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但在2 0℃、2 5℃发芽温度下的平均发芽时间差异不显著。在 15℃发芽温度条件下 ,除了桂林种源以外 ,没有用低温处理的白花泡桐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都随着种源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在 2 0~ 30℃的适宜发芽温度范围内随种源纬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对低温处理反应差异明显。低温处理后的中亚热带以南的低纬度种源白花泡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都较北亚热带的高纬度种源高。低温处理后的中亚热带株州种源和北亚热带南部的宜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最长,而随着纬度的降低或增加平均发芽时间都变短。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浅休眠特性不同,是对不同种源地气候的一种生理生态适应。

    Abstract: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ed dormancy in Paulownia fortunei from six provenances were observed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theory of tree dormancy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dormancy and tree distribution. The six provenances were as follows: Nanning (E108°18′ N22°52), Guilin (E110°37′ N25°19′), Zhuzhou (E113°03′ N27°40′), Yichang (E111°23′ N30°44′), Guangyuan (E105°54′ N32°25′), and Shiyan (E110°54′ N32°36′). Lots of 100 seeds from each of the six provenances were placed in 9-cm petri dishes w...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刘震,王艳梅,蒋建平.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休眠生理生态研究.生态学报,2004,24(5):959~96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