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荒漠化和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两者间的反馈机制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从荒漠化与气候变化间的反馈机制和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碳源 /汇的影响两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以往的研究表明 ,荒漠化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通过荒漠化过程中植被覆盖降低 -地表反射率提高和 (或 )土壤含水量降低 -降雨量降低 -植被覆盖降低这样一个正反馈机制 (荒漠化生物地球物理模型“Charney假说”及其衍生理论 )来实现的 ,此外大气中悬浮的沙尘具有明显抑制降雨的作用 ,土地荒漠化所导致的沙尘暴频发及其影响范围之大也将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显著影响。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影响则表现在对荒漠化的范围、发展速度和强度以及潜在危险性及干旱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产力的影响上。同时作为全球重要的碳贮存地 ,干旱区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气中 CO2 的收支 ,据估算全球荒漠化所导致的碳损失总量为 18~ 2 8Pg C,其中中国近 4 0 a来因土地沙质荒漠化导致的 CO2 净释放量为 91Mt C,如果 UNEP建议的退化土地治理措施得以实施 ,每年可固定 37Pg的碳 ,约占 CO2 年排放量的 15 % ,其投入低于一些限制CO2排放的措施,因此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大多数研究尚处于定性描述阶段,虽然有一些量化尝试,但多停留在低精度的外推和估算上,因此今后有关荒漠化与气候变化间反馈机制研究的重点放在:(1)量化气候变化过程对干旱生态系统弹性、生物多样性、生物生产力和总体健康的影响,(2)模拟荒漠化发生发展对区域和全球的的气候变化影响,(3)评价荒漠化防治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其程度,特别是一些大范围的生态建设工程在防治土地荒漠化方面的作用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简言之,从科学和政策的角度来看弄清荒漠化与气候变化间的反馈机制不仅有利于区域和全球尺度荒漠化防治的开展,而且也将为国际气候变化框架条约中相关部分的协商及谈判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