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风险发生区的确定与评估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Q968

基金项目:


Determination and assessment for risk areas of the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作为研究区 ,应用 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就某一阈值的风险区、某一阈值的发生概率地图进行了探讨 ,并对该地区棉铃虫二代卵发生的历史数据 ( 1 980~ 1 997)进行了空间模拟 ,在此基础上得到风险发生区和高风险区地图。二代棉铃虫卵发生的地域特点是 ,重发生区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区 ,而轻发生区位于东北部 ,从东北至西南 ,棉铃虫发生程度趋于加重 ,其中西部的阜平县、曲阳县、行唐县、灵寿县、平山县等地以及南部的邯郸市、磁县、临漳县、魏县等地发生最重 ,属于二代棉铃虫高风险发生地 ,而东北的遵化市、玉田县、丰润县、唐山市、丰南县等地最轻。通过对风险发生区与各个影响因子如气象、耕作制度、高程、一代蛾量等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认为影响棉铃虫发生的主要因子为气象因子 ,包括温度与降雨。就二代卵而言 ,主要影响因子为 6月降雨量的大小 ,其次为耕作制度如小麦、棉花种植比例和一代蛾量。此外 ,环境因子如海拔高度、植被覆盖大小也对棉铃虫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确认研究区棉铃虫高风险发生地 (重发生区及中偏重发生区 )具有一些显著特点 ,即海拔较高、多山地和高原、有较多沙土、自然植被覆盖大小也对棉铃虫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确认研究区棉铃虫高风险发生地(重发生区及中偏重发生区)具有一些显著特点,即海拔较高、多山地和高原、有较多沙土、自然植被覆盖率高、小麦种植比例较高、降雨偏少、温度较高、温度较低、一代蛾量较高。

    Abstract:

    As a rule, it is called the pest existent areas in which insect pest is present, whereas the risk areas are some places where pest population density exceeds the economic threshold. The risk areas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regions such as low, lower, moderate, higher, high outbreak areas according to the outbreak degree. It is important to regional pest management to determine the risk areas, for example, we can use different control measures for corresponding outbreak regions.In this study, the Geograp...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王正军,李典谟,谢宝瑜.棉铃虫风险发生区的确定与评估.生态学报,2003,23(12):2642~265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