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 1 987~ 2 0 0 1年在铜陵江段所进行的 1 8次豚类生态考察 ,统计历年考察记录中 ,在成德洲 -梅埂段 (以下称大桥河段 )工作的天数及观察到的白豚和长江江豚数量 ,分别计算其 SPUE值 (Sightings perunitof effort,以头 /d计 )。并于 1 989、2 0 0 1年 ,在长江水位 8.5 m左右 (吴淞高程 )测定了大桥河段断面 A、B、C、D的深度 (m)及流速 (m/s)。根据汊道最大河宽 (B)、转折角 (α)、曲折率 (S/L)、以及汊道宽长比 (B/S)的变化 ,分析河道与沙洲的变动对白豚和长江江豚栖息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桥建成后 ,河段平面变形小 ,汊道分流比稳定 ,滩槽很少变动 ,流态稳定 ,水势复杂多样 ,仍具备豚类栖息活动必要的水文条件。但铜陵大桥对其上下河道、沙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近期和悦洲与成德洲附近的滩槽冲淤明显 ,汇、分流区主流摆动不确定 ,不能形成稳定的水区 ,导致成德洲附近的白豚和长江江豚活动次数明显减少。特别是白豚的活动路线中 (太阳洲→梅埂 )的羊山矶 ,历次考察中未观察到白豚。总而言之 ,白豚在大桥河段的SPUE值降低与其种群急剧下降是一致的,但在梅埂活动的次数下降不明显;长江江豚在局部水域(梅埂、横港)的SPUE值有上升趋势,这些现象可能与近期的河床演变及桥墩挑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