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用田间观察与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 ,对稻田蛛蛛优势种拟水狼蛛 Pirata subpiraticus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拟水狼蛛在重庆地区 1 a发生 3~ 4代 ,第 4代不完整 ,以第 2代历期最短 ,第 3代 (越冬代 )历期最长 ;以成蛛或幼蛛越冬 ;5月初即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 ,在水稻生育期间出现 3次卵高峰、2次种群密度高峰 ;在田间具掘土作穴习性 ,室内发现 4龄后的幼蛛在袋状网内蜕皮、交配期和携卵期有结袋状网或幕状网的习性 ;属游猎型蜘蛛 ,可步行、跳跃在植株、水面、陆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粘虫、螟虫等多种稻虫 ,捕食量与龄期、蜕皮和性别有关 ;受惊时 ,能入水中潜行和潜伏。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 ,雌蛛一生可产卵 3~ 6次 ,卵囊含卵量 2 5~ 1 3 0粒 ,平均 75粒。平均孵化率 90 .5 %。孵化的幼蛛 ,先群集在雌蛛的背部 ,3~ 5 d后离开雌蛛分散捕食。幼蛛一般蜕皮 7~ 8次 ,出卵囊前已蜕皮至少 1次。拟水狼蛛的产卵前期 2~ 6d,平均 3 d;卵期 9~ 1 5 d,平均 1 1 .4d;幼蛛期 5 7~ 1 3 3 d,平均 81 .6d;成蛛期 1 28~ 186d,平均140d左右,雌蛛较雄蛛长24~ 51d,平均39.6d。性比除第1代外的各代均为雌多于雄蛛。论文详细记载了拟水狼蛛求偶与交配行为过程、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及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亚成蛛及性成熟。幼蛛出卵囊后至性成熟的成活率为21.%~56.3%,平均达35.0%。室内饲养发现在一定湿度条件下,不提供食物成蛛可存活28~ 57d,平均42.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