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Q958

基金项目:


Ecology Study on The Benthic Animals of Pearl River Estuary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采泥样调查所获底栖动物一般为体形较小 ,活动能力较弱的种类 ,往往是一些底层鱼类和虾类等良好的天然饵料。珠江口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是中国南海区的主要渔场之一 ,因此 ,对该海域饵料底栖动物进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通过1 999年 9月和 2 0 0 0年 4月分别对珠江口底栖生物进行的两个航次的采泥样调查 ,分别鉴定出底栖动物 1 5种和 2 1种 ,共计 32种。底栖动物的优势种 ,秋季为光滑河篮蛤 Potamocorbula laevis( Hinds) ( Y=0 .387) ,春季为光滑河篮蛤 ( Y=0 .4 6 4 )和欧文虫 Owenia fusformis Delle Chiaje( Y=0 .1 2 0 )。平均个体数量和生物量 ,春季为 5 91 .7ind./m2 和 2 6 .7g/m2 ,秋季为 85 .0 ind./m2和 7.4 g/m2 ;而在各类群生物中 ,软体动物占绝大部分 ,其次为多毛类 ,其它各类群所占比例都不足 5 %。生物多样性、个体数量和生物量的分布均呈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另外 ,与近 2 0 a中的历史资料相比 ,珠江口底栖动物个体数量变化不大 ,除 2 0 0 0年春季较高为591.7ind./m2外,其变化范围在72.4~128ind./m2之间。春季生物量除1991年较高为27.0g/m2外,变化不是很大,大约10g/m2;但秋季生物量呈明显下降趋势,1980年为30.1g/m2,1990年为27.8g/m2,1999年秋季急剧下降至7.4g/m2。此外,从底栖动物各大类的百分组成变化情况来看,一般以软体动物个体数量(22.7%~83.2%)和生物量(57.9%~82.5%)都最高;多毛类的个体数量百分组成占第二位,其范围是13.4%~52.3%;其它各类群的百分组成除个别时候所占比例较大外,一般都较小。

    Abstract:

    Benthic animals collected by grab samples are generally small size and slow activity species. They are usually natural food to fish, shrimp and so on. Pearl River estuary, abundant in fishery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ain fishery area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benthic animals in this area. Two cruises for ecological survey of benthic animals at Pearl River estuary were made in Sep. 1999 and April 2000. The sampling stations were presented in Fig. 1. Replicate 0.05m 2 gr...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黄洪辉,林燕棠,李纯厚,林钦,蔡文贵,高东阳,贾晓平.珠江口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生态学报,2002,22(4):603~60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