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红壤不同人工林恢复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S718.6

基金项目:


Soil Arthropod Communities Under Different Artificial Woodland Restored on Degraded Red Soil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对退化红壤上恢复 1 0 a的 4种人工林 ,即小叶栎 ( Quercuschenii)、木荷 ( Schima superba)、马尾松 ( Pinusmassonina)与木荷 -马尾松的混交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 ,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分异。节肢动物类群数在各季节一般都是小叶栎最高 ,混交林、木荷居中 ,马尾松最低。节肢动物的个体数总体上仍以小叶栎最高 ,但在夏季 ,马尾松林地由于弹尾目数量爆发而使总个体数最高。节肢动物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 ,一般春季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最高 ,夏季最低 ,夏季高温干旱对节肢动物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而冬季低温对节肢动物的影响不及夏季干热的影响严重。各季节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皆以螨类为主体 ,占总个体数的 6 0 .2 %~ 91 .7%。弹尾目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季节变化较大 ,但均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捕食者数量 (蜈蚣和蜘蛛 )在各季节都是小叶栎显著高于其它林地 ( P<0 .0 5 ) ,混交林与木荷比较接近 ,而马尾松最低。在群落多样性指数中 ,丰富度指数 d和密度 -类群指数DG表达的群落差异明显 ,其在不同林地的大小顺序与类群数趋势基本一致,而香农指数H、均匀度指数J群落之间基本无差异。聚类分析和鉴别分析将不同林地的节肢动物群落分成4组,小叶栎自成一组,多样性最高;混交林和木荷为一组,多样性居中;马尾松是多样悸最低的一组。总之,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顺序是小叶栎>混交林≥木荷>马尾松,混交林体现了一定的“混交优势”。凋落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土壤水热状况是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产生分异的主要原因。借助主成分分析和鉴别分析对描述群落特征的指标进行评价,表明大部分指标相互之间都高度相关(p<0.01),只有DG指数是区分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差异最有潜力的指标。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at the Ecological Experiment Station of Red Soil in Yujiang County (28°15′30″N,116°55′30″E ), Jiangxi Province, China. The area is a typical subtropical monsoon region characterized by a warm-wet spring and a hot-dry summer. Annual temperature averages 17.8℃. Total amounts of 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 are about 1700mm and 1359mm, respectively.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occurs from April to June, while precipitation in the period from July to September is o...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刘满强,胡锋,李辉信,陈小云,何圆球.退化红壤不同人工林恢复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生态学报,2002,22(1):54~6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