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 1 995至 1 998年 ,通过种子收集器布设、不同程度圈围的样方处理、实验室和野外发芽实验、相邻格子样方调查和土壤中种子的筛选等一系列方法 ,对福建罗卜岩闽楠种质资源保护区内闽楠为优势的常绿阔叶林群落中闽楠种群的果实、种子库、种子散布、果实 /种子捕食、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995至 1 996年果实量为 1 1 6个 /m2 ,成熟高峰期在 1 996年 1月中旬。 1 997至 1 998年为 1 0 3个 /m2 ,成熟高峰期在 1 997年 1 2月中旬。 1 997至 1 998年 ,绝大部分 (90 .1 % )的果实直接从母树上掉落 ,低于 9.5 %的果实由鸟类传播。实验室的种子发芽率为 93 % ,而在野外仅为1 2 %。野外发芽率低多由种子霉烂引起。闽楠的种子寿命较短 ,其种子在次年 4月初开始萌发 ,7月之后地面种子即丧失活力。动物捕食不仅影响种子的存活 ,同时也影响幼苗的死亡率 ,未经圈围与圈围的样地中被取食的果实和幼苗数量有显著差异。在新近形成的林窗中或远离母树均降低了果实的迁移和幼苗的死亡率。但各因素交互作用有所不同。密度相关效应发生在 2~ 3个月的幼苗阶段,之后,密度高低对果实被取食和幼苗死亡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闽楠种子和幼苗经历较大的环境压力,即在高湿度生境中母树树冠下的种子不仅易受到土壤病原菌的感染,同样容易遭受动物所捕食,从而导致较低的野外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存活率。这是闽楠致濒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