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2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请选择...
    • 大熊猫国家公园废弃石材矿山植被自然恢复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 2(4).

      摘要 (84) HTML (0) PDF 0.00 Byte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被恢复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废弃矿山发挥“国家公园”生态功能的重要环节,但当前对废弃石材矿山植被自然恢复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缺乏。研究选取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典型石材废弃矿山为对象,调查自然植被恢复下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分析植被自然恢复下的植物组成及其差异,并根据环境因子分析植被自然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石材废弃矿山迹地自然恢复的植物类型主要为多年生草本和灌木,共计121种,分属66科105属,主要为蔷薇科(Rosaceae)、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和杨柳科(Salicaceae)的乡土先锋植物;自然条件下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石材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困难,废弃石材的粒径以及恢复时间是影响植被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功能提升的需求下,该区域废弃石材矿山植被恢复需科学构建参照生态系统,综合考虑影响植物群落恢复环境因素,系统性构建恢复技术体系,以促进国家公园生态恢复与生态功能的发挥。

    • >研究论文
    • 长期干扰对海南国家公园热带雨林群落木本植物特征的影响

      2024, 2(4).

      摘要 (73) HTML (0) PDF 4.66 M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成立于2021年,但仍有局部区域的植被因历史原因存在人为干扰。本文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霸王岭、吊罗山、尖峰岭3个片区的热带雨林为例,采用时空替代法,调查并分析了3个国家公园受不同程度长期干扰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及其受地形和生物因子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干扰降低了3个国家公园群落的α多样性,增加了β多样性。物种组成的相似性沿长期干扰的梯度递减。长期干扰与木本植物物种组成呈负相关关系。长期干扰削弱了木本植物丰富度与地形、生物因子关系,直接影响木本植物丰富度。需要重点监测公园内受干扰严重的森林群落以维持海南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

    • 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滑坡易发性评价

      2024, 2(4).

      摘要 (76) HTML (0) PDF 8.82 M (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滑坡是全球最具破环性的地质灾害之一,对道路、人员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易发性评价对科学系统地防治滑坡灾害非常重要。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为研究区,基于VIKOR法、频率比法(FR)和随机森林(RF)、CatBoost(CB)、LightGBM(LG)三个分类算法建立混合模型,并选取了地形因子、水文因子、土壤植被因子等20个致灾因子。利用频率比研究因子与滑坡发生的空间相关性,用三种算法计算因子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混合模型绘制区域滑坡易发性图,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的AUC值以及Kappa系数评估模型的准确率和精确度。结果表明,VIKOR-FR-LG为最优预测模型,海拔、距河流远近和距断层远近是影响滑坡发生的显著因子,区域极高敏感区面积为2473.30km2。因此,VIKOR-FR-LG是预测研究区滑坡易发性最有效的模型,研究结果可为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防治滑坡灾害和生态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滨海湿地保护:进展与建议

      2024, 2(4).

      摘要 (74) HTML (0) PDF 697.03 K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海大海洋生态系(YSLME)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的中转站和越冬栖息地,对利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候鸟至关重要。由于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和韩国都开垦了大量的滨海湿地,因此生境丧失被确定为对YSLME的一个重大跨界威胁。为缓解这一跨界威胁,黄海大海洋生态系二期项目在其战略行动计划中提出数项管理行动计划。同时,旨在2030年前保护30%的海洋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3030目标)也得到了通过。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和韩国在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滨海湿地保护地建设、公众意识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朝鲜的滨海湿地保护情况,为更好地解决滨海湿地丧失这一跨界威胁和实现3030目标提供了建议。YSLME滨海湿地保护主要的进展为:中韩两国逐渐完善其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早期滨海湿地面积急剧丧失的趋势在近年来得到缓解、两国都建立了越来越多的滨海湿地保护地、提升公众意识已经体现在各级法律法规中、中韩之间有持续的滨海湿地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对于未来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扩大滨海湿地保护地面积、保护迁徙动物的生态廊道、加强YSLME滨海湿地保护地网络建设以及增强保护地信息的可获得性。

    • >政策论坛
    •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治理特征——基于政策文本 量化评价

      2024, 2(4).

      摘要 (78) HTML (0) PDF 2.61 M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政府意志与社会各界认知之间的错位与不一致性,揭示国家公园建设的政策定位、目标和方向,进一步明晰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治理特征。基于政策“工具-目标-效力”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政策一致性(PMC)指数模型,对国家和省(区)级国家公园政策文件8份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1)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显著,表现出“概念阐释+机构介绍”到“强调生态保护+注重管理+加强建设”再到“生态保护第一+统筹规划+监督管理+成效评估”等演变规律。(2)国家公园政策工具主要以强制性为主,具体表现在监督管理和责权划分等方面。(3)国家公园政策目标以生态保护与管理体制改革为主,对民生福祉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参与全球治理的关注不够。(4)选取的国家公园政策文本总体效力较高,与中央国家公园政策相比,地方国家政策效力相对较低,主要因为地方政策视角缺少宏观指导、执法监督和宣传保障重视不够、建设过程缺乏系统规划和体制改革举措、政策性质选择单一、政策受体比较片面等问题。鉴于此,文章提出应从政策工具多元配置、政策目标体系完善、政策效力机制优化等三个方面发力推进国家公园政策文本建设的不断完善。

    • >研究论文
    • 香格里拉国家公园普达措片区景观多功能测度及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2024, 2(4).

      摘要 (149) HTML (0) PDF 3.81 M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香格里拉国家公园普达措片区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域,区内自然环境及多民族文化资源联系密切,对于景观多功能性研究具有典型性。研究明确了普达措片区景观多功能特征与演化情况,对研究区农业生产、景观文化、景观承载与调节服务中包含的11项景观功能进行评估,探索2006—2022年片区景观多功能性变化与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普达措片区土地用途呈现多元化与生态化趋势,各类生态系统用地均衡发展。(2)区域景观多功能水平维持稳定,2006—2022年间片区的景观多功能水平均值为5.97,变化幅度约为1.67%。(3)各景观功能之间,“气候/体调节-碳固存”、“生物多样性-碳固存”与“生物多样性-生境质量”等功能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协同关系,而“气候/体调节-粮食供给”、“气候/体调节-产水能力”及“气候/体调节-水质净化”等功能间存在明显的权衡关系。(4)普达措片区景观服务功能间的发展逐渐趋于协调。这表明普达措片区生态化管理对其景观多功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未来应当加强景观可持续性建设,促进片区及其周边社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同发展。

主编:欧阳志云

创刊:2023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889/S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